描述博学多才的成语

描述博学多才的成语

描述博学多才的成语(38个)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博闻强记 [bó wén qiáng jì]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闻强识 [bó wén qiáng zhì]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博闻多识 [bó wén duō shí]
《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博闻强志 [bó wén qiáng zhì]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才学兼优 [cái xué jiān yōu]
《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崇论宏议 [chóng lùn hóng yì]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殚见洽闻 [dān jiàn qià wén]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倒背如流 [dào bèi rú liú]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登峰造极 [dēng fēng zào j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登堂入室 [dēng táng rù shì]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好学不倦 [hào xué bù juàn]
《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离经辨志 [lí jīng biàn zhì]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强记博闻 [qiáng jì bó wén]
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先知先觉 [xiān zhī xiān jué]
《孟子·万章下》:“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学贯中西 [xué guàn zhōng xī]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学识渊博 [xué shí yuān bó]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指学识深而且广。
远见卓识 [yuǎn jiàn zhuó shí]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真知灼见 [zhēn zhī zhuó jiàn]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真才实学 [zhēn cái shí xué]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不刊之典 [bù kān zhī diǎn]
《梁书·萧子云传》:“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孝,致治所成。”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不拘细行 [bù jū xì xíng]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犹不拘小节。
不刊之书 [bù kān zhī shū]
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博学洽闻 [bó xué qià wén]
《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崇论闳议 [chóng lùn hóng yì]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描述博学多才的成语

描述博学多才的词语(1个)

学贯古今

描述博学多才的成语
描述博学多才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r4c4m9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