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生动语言的成语

描写生动语言的成语

描写生动语言的成语(34个)

粲花之论 [càn huā zhī lùn]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春葩丽藻 [chūn pā lì zǎo]
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比喻美妙的言谈。
词穷理极 [cí qióng lǐ jí]
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七之五》:“诚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辞穷理极,非如向时避让职事犹在可冒之地。”
穷:完,尽;极:终,到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
阐幽明微 [chǎn yōu míng wēi]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赖兹刍荛。”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超超玄箸 [chāo chāo xuán zh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显。指言论文辞高妙又明切。
词正理直 [cí zhèng lǐ zhí]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对答如流 [duì dá rú liú]
《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泛泛而谈 [fàn fàn ér tán]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反经合义 [fǎn jīng hé yì]
《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咳唾成珠 [hài tuò chéng zhū]
《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后汉书·赵壹传》:“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津津乐道 [jīn jīn lè dào]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这位莱恩女杰,他才学固然卓越,但他也只从口讲指画入手,每遇乡愚,津津乐道。”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据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肌劈理解 [jī pī lǐ jiě]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古者‘六经’之学,专门名家,各守师说。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然后出而从事于史。”
比喻立论精辟,析义翔实。
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口吐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能说会道 [néng shuō huì dào]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形容很会讲话。
岂有此理 [qǐ yǒu cǐ lǐ]
《南齐书·虞悰传》:“郁林(王)废,悰窃叹日:‘王、徐遂缚袴废一辈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顽石点头 [wán shí diǎn tóu]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言必有据 [yán bì yǒu jù]
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言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言重九鼎 [yán zhòng jiǔ dǐng]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言之成理 [yán zhī chéng lǐ]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言之有物 [yán zhī yǒu wù]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要言不烦 [yào yán bù fán]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要言妙道 [yào yán miào dào]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义正辞严 [yì zhèng cí yán]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一言中的 [yī yán zhōng dì]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振振有辞 [zhèn zhèn yǒu cí]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妙趣横生 [miào qù héng shēng]
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妙语解颐 [miào yǔ jiě yí]
《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同工异曲 [tóng gōng yì qǔ]
唐·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浮文巧语 [fú wén qiǎo y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描写生动语言的成语

描写生动语言的词语(1个)

九鼎一言

描写生动语言的成语
描写生动语言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6b6asf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