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虚伪的古文成语

形容人虚伪的古文成语

形容人虚伪的古文成语(39个)

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诚心诚意 [chéng xīn chéng yì]
《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附庸风雅 [fù yōng fēng yǎ]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假仁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伪装仁慈善良。
居心不良 [jū xīn bù liáng]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巧语花言 [qiǎo yǔ huā yán]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情深义重 [qíng shēn yì zhòng]
晋·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著于人士之口。”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仁义道德 [rén yì dào dé]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实心实意 [shí xīn shí y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指真诚实在的心意。
徒有虚名 [tú yǒu xū míng]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歪门邪道 [wāi mén xié dào]
浩然《艳阳天》第三章:“真没想到,他们竟会想出这样一个歪门邪道。”
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意。
问心无愧 [wèn xīn wú ku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笑里藏刀 [xiào lǐ cáng dāo]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虚有其表 [xū yǒu qí biǎo]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成,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虚: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虚与委蛇 [xū yǔ wēi yí]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虚情假意 [xū qíng jiǎ yì]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虚嘴掠舌 [xū zuǐ lüè shé]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比喻花言巧语。
心口不一 [xīn kǒu bù yī]
《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言为心声 [yán wéi xīn shēng]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严惩不贷 [yán chéng bù dài]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阳奉阴违 [yáng fèng yīn wéi]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阴阳怪气 [yīn yáng guài qì]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真心实意 [zhēn xīn shí yì]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装腔作势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好心好意 [hǎo xīn hǎo yì]
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你可不能卖了我呀!”
指怀着善意。
假仁假意 [jiǎ rén jiǎ yì]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名不副实 [míng bù fù shí]
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趋炎附势 [qū yán fù shì]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搬弄是非 [bān nòng shì fēi]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脚踏实地 [jiǎo tà shí dì]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形容人虚伪的古文成语

形容人虚伪的古文词语(4个)

虚情假套、虚脾假意、阴奉阳违、贪慕虚荣

形容人虚伪的古文成语
形容人虚伪的古文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mvu3l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