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成语(38个)

百步穿杨 [bǎi bù chuān yáng]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百战百胜 [bǎi zhàn bǎi shèng]
《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敝帚千金 [bì zhǒu qiān jīn]
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髀肉复生 [bì ròu fù shēng]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伯仲之间 [bó zhòng zhī jiān]
三国·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不计其数 [bù jì qí shù]
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比喻人极有才华。
超群绝伦 [chāo qún jué lún]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车载斗量 [chē zài dǒu liáng]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乘虚迭出 [chéng xū dié chū]
《三国志·袁绍传》:“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虚:空虚、弱点。迭:屡次。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乘虚而入 [chéng xū ér rù]
《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捶胸顿足 [chuí xiōng dùn zú]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刀阔斧 [dà dāo kuò fǔ]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获全胜 [dà huò quán shèng]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成沙场之鬼……梁家大获全胜。”
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大难临头 [dà nàn lín tóu]
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单刀直入 [dān dāo zhí rù]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旦夕之危 [dàn xī zhī wěi]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倒悬之急 [dào xuán zhī jí]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后汉书·臧洪传》:“北鄙将若倒悬之急。”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对酒当歌 [duì jiǔ dāng gē]
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对症下药 [duì zhèng xià yào]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肺腑之言 [fèi fǔ zhī yán]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负薪救火 [fù xīn jiù huǒ]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负重致远 [fù zhòng zhì yuǎn]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诡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膏粱子弟 [gāo liáng zǐ dì]
唐·颜师古《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过五关斩六将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鹤发童颜 [hè fà tóng yán]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横行无忌 [héng xíng wú j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形容反动势力猖狂活动,为所欲为。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词语(3个)

感心动耳、廊庙之器、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s20coj1o/

是不是要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