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说的话的成语

描写人物说的话的成语

描写人物说的话的成语(38个)

百感交集 [bǎi gǎn jiāo j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假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比手划脚 [bǐ shǒu huà jiǎo]
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比手划脚说。”
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齿落舌钝 [chǐ luò shé dùn]
《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指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辞不达义 [cí bù dá yì]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大放厥词 [dà fàng jué cí]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大声疾呼 [dà shēng jí hū]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大喜过望 [dà xǐ guò wàng]
《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低声细语 [dī shēng xì yǔ]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形容小声说话。
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感慨万端 [gǎn kǎi wàn duān]
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顾左右而言他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拐弯抹角 [guǎi wān mò jiǎo]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欢天喜地 [huān tiān xǐ d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形容非常高兴。
悔恨交加 [huǐ hèn jiāo jiā]
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既后悔又怨恨。形容非常懊悔痛心。
津津乐道 [jīn jīn lè dào]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这位莱恩女杰,他才学固然卓越,但他也只从口讲指画入手,每遇乡愚,津津乐道。”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金口玉音 [jīn kǒu yù yīn]
晋·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开门见山 [kāi mén jiàn shān]
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慷慨激昂 [kāng kǎi jī áng]
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快人快语 [kuài rén kuài yǔ]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
默不作声 [mò bù zuò shēng]
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一句话也不说。
讷言敏行 [nè yán mǐn xíng]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平心静气 [píng xīn jìng q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平铺直叙 [píng pū zhí xù]
清·钱谦益《初学集》卷八十三:“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叙),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皮笑肉不笑 [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形容人多口杂。
描写人物说的话的成语

描写人物说的话的词语(1个)

娓娓道来

描写人物说的话的成语
描写人物说的话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h4bqe6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