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9个)

翻云覆雨 [fān yún fù yǔ]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函矢相攻 [hán shǐ xiāng gōng]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指自相矛盾。
深入人心 [shēn rù rén xīn]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
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以夷伐夷 [yǐ yí fá yí]
《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以鱼驱蝇 [yǐ yú qū yíng]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pguss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