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生涯岂料承优诏)

作者: 唐代   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生涯:犹生计。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yàn)过,淮(huái)南木落楚山多。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cāng)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顾:回看。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qiǎn)慎风波。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老:一作“弃”。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滴,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术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狄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土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2、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jiāng zhōu zhòng bié xuē liù liǔ bā èr yuán wài 】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shēng yá qǐ liào chéng yōu zhào ,shì shì kōng zhī xué zuì gē 。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jiāng shàng yuè míng hú yàn guò ,huái nán mù luò chǔ shān duō 。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jì shēn qiě xǐ cāng zhōu jìn ,gù yǐng wú rú bái fā hé 。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jīn rì lóng zhōng rén gòng lǎo ,kuì jun1 yóu qiǎn shèn fēng bō 。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旧,寒磬满空林。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3、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4、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2-233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1、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61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生涯:犹生计。
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
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yàn)过,淮(huái)南木落楚山多。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
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cāng)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顾:回看。
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qiǎn)慎风波。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老:一作“弃”。
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qián)

穆陵:指穆陵关。
桑乾:河名。
今永定河之上游。
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
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
苍山:青山。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
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
今北京一带。
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城池百战后,耆(qí)旧几家残。

百战:多次作战。
这里指安史之乱。
耆旧:年高望重者。
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处处蓬蒿(hāo)遍,归人掩泪看。

蓬蒿:蓬草和蒿草。
亦泛指草丛;草莽。
归人:归来的人。
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摇落:零落。
凋残。
这里指台已倾废。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
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夕阳依旧(lěi),寒磬(qìng)满空林。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指吴公台。
垒:军事工事。
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因是秋天,故云“寒磬”。
寒磬:清冷的磬声。
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chóu)(chàng)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
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流落征南将,曾驱(qū)十万师。

流落:漂泊失所。
征南将:指李中丞。
师:军队。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
此处泛指边疆。
轻生:不畏死亡。

茫茫江汉上,日暮(mù)欲何之。

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
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
何之:何往,何处去。

苍苍竹林寺,杳(yǎo)杳钟声晚。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杳:深远的样子。

(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 一作:夕阳)
荷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61 .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春风倚棹(zhào)(hé)(lǘ)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倚棹:停船。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rú)生。

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1、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2-233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4页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滴,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术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狄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土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2、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现在难以考证确切。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知道,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两次离苏州,一次是被贬为南巴尉时。一次是赴淮西鄂岳转运史判官时。被贬南巴在唐肃宗至德三年初,诗中春风、春寒句证明,作诗时是在冬末春初,时间与被贬南巴的时令相吻合。又诗末有青袍今已误儒生句。印证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此外,青袍又称青衿,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断,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这首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景物描写细腻委婉,耐人寻味。诗中抒情,于惜别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沉凝重。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水国指苏州一带,因这一带多江河水流而名。这一联说,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二人执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象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这种自然景象,只有水国常有。花儿落地,皆因春风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为因果。此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对床夜语·卷三》云:人知刘长卿五言,不知刘七言亦高。……散句如‘叹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措思削词皆可法。对这两句诗,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主客谈笑之间,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现雨已湿衣,花已落地。笔者以为这种解释不确。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看一听,表明作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在探求。他看过,听过,然而一无所获。我们知道,残花落地,是十分零乱的,声音之微;一般也是听不到的,倘或落花有声,倒是奇事。那么作者何以如此下笔呢?试推想来,大概二人谈话之中,触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对。在这暂短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看到花办在纷纷飘落,认真去听,却也听不到半点声响。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这样理解,全诗的气氛与作者的心境才统一。此外,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察的格外细致。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是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儿体的细写转向宏观景致的粗描。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作者的情思。应该说,这情思是非常复杂的,有对朋友、亲人的思念,有对仕宦生涯变化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前程黯淡、事业无成的忧愁,还有孤帆远行的寂寞,总之,作者设想着旅途上的景况和自己的心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东道可指严:七元,即东道主的省称;亦可指东路上的故交相识,与作者的南行相照应。临行之前,关照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儒生,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称。按古代传统观念,渎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是对朋友们的劝诫,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1、倪其心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8-409
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4-225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07-408

【jiāng zhōu zhòng bié xuē liù liǔ bā èr yuán wài 】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shēng yá qǐ liào chéng yōu zhào ,shì shì kōng zhī xué zuì gē 。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jiāng shàng yuè míng hú yàn guò ,huái nán mù luò chǔ shān duō 。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jì shēn qiě xǐ cāng zhōu jìn ,gù yǐng wú rú bái fā hé 。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jīn rì lóng zhōng rén gòng lǎo ,kuì jun1 yóu qiǎn shèn fēng bō 。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mù líng guān běi féng rén guī yú yáng 】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féng jun1 mù líng lù ,pǐ mǎ xiàng sāng qián 。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chǔ guó cāng shān gǔ ,yōu zhōu bái rì hán 。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chéng chí bǎi zhàn hòu ,qí jiù jǐ jiā cán 。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chù chù péng hāo biàn ,guī rén yǎn lèi kàn 。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qiū rì dēng wú gōng tái shàng sì yuǎn tiào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gǔ tái yáo luò hòu ,qiū rì wàng xiāng xīn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yě sì lái rén shǎo ,yún duān gé shuǐ shēn 。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xī yáng yī jiù lěi ,hán qìng mǎn kōng lín 。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chóu chàng nán cháo shì ,zhǎng jiāng dú zhì jīn 。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sòng lǐ zhōng chéng guī hàn yáng bié yè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liú luò zhēng nán jiāng ,céng qū shí wàn shī 。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bà guī wú jiù yè ,lǎo qù liàn míng shí 。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dú lì sān biān jìng ,qīng shēng yī jiàn zhī 。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máng máng jiāng hàn shàng ,rì mù yù hé zhī 。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sòng líng chè 】 【送灵澈】
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 ,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hé lì dài xié yáng ,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sòng shàng rén 】 【送上人】
gū yún jiāng yě hè ,qǐ xiàng rén jiān zhù 。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mò mǎi wò zhōu shān ,shí rén yǐ zhī chù 。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sòng yán shì yuán 】 【送严士元】
chūn fēng yǐ zhào hé lǘ chéng ,shuǐ guó chūn hán yīn fù qíng 。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xì yǔ shī yī kàn bú jiàn ,xián huā luò dì tīng wú shēng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rì xié jiāng shàng gū fān yǐng ,cǎo lǜ hú nán wàn lǐ qíng 。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jun1 qù ruò féng xiàng shí wèn ,qīng páo jīn yǐ wù rú shēng 。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作者: 刘长卿

简介诗词名句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