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雨晴烟晚

作者: 宋代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1、费振刚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129
2、朱孝臧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5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砌:台阶。

黄昏独倚朱阑(lán)
西南新月眉弯。
(qì)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特地:特别。
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1、费振刚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129
2、朱孝臧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是一首抒写闺情的词作,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此时正值春天。这两句乃是写寻常春景: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词的下片以女主人为中心,描绘她孤独凄冷的处境。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上片之景原来都为女主人公独倚栏所见,“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那么,她黄昏倚栏是为了眺望远景吗?自然不是黄昏时分,大地一片模糊,还能看见什么呢,她是在盼望远人归来。“西南新月眉弯,”月出于东而落于西,她自黄昏独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见其倚栏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为全篇做了一个收束。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参考资料:

1、谷向阳 .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 .吉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 :73 .2、杨鸿儒 .唐宋词评译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3 :55 .3、傅德岷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湖北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 :144 .4、吴熊和 .唐五代词三百首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1994 :210 .5、李志敏 .宋词名家名篇鉴赏 .北京 :京华出版社 ,2011 :60 .6、思履 .宋词三百首白银版 .北京 :中华华侨出版社 ,2013 :45 .

yǔ qíng yān wǎn 。lǜ shuǐ xīn chí mǎn 。shuāng yàn fēi lái chuí liǔ yuàn ,xiǎo gé huà lián gāo juàn 。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huáng hūn dú yǐ zhū lán 。xī nán xīn yuè méi wān 。qì xià luò huā fēng qǐ ,luó yī tè dì chūn hán 。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清平乐·雨晴烟晚作者: 冯延巳

简介诗词名句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

①砌:台阶。②特地:特别。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如果说上片的最后两句只是让读者领悟到她独处的余味,那么下片的开头就承上启下,点明了一个“独”字。“黄昏独倚朱阑”,说明她在等待归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为什么那样凝神于双燕了。这个“独”字正是透露此词怀人要旨的字眼。从“雨晴烟晚”到黄昏,再到眉月斜挂西南,夜色渐深,她等待归人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在这静夜,望月思人的情怀也更浓更深了。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意无疑是精神体验所致。这个春夜她恐怕要在寂寞的期待中度过了。这首词的下片的意境颇有点像李白的《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写的是女子秋夜怀人之怨,用的是露湿罗袜的形象;冯延巳写的是春夜怀人之怨,用的是风拂罗衣的形象,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的心情和盼待归人有无结果,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余韵。

相关推荐

  • 冯延巳
  • 写景
  • 婉约
  • 宋词三百首
  • 清平乐
  • 思念
  • 孤独
  • 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