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淡泊名利的诗词(淡泊名利的诗句)

古人淡泊名利的诗词 淡泊名利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都相对田园诗中几乎都是吧,不为五斗米折腰)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李白的将进酒有一部分都是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他也是田园诗人,所以这种诗也比较多)

你可以查下宋代林逋的诗,妻梅鹤子的一人,确实也不错,还有温庭筠的诗,本人比较喜欢

古代那些淡泊名利的诗人的事迹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官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2、白居易

在中国文人墨客都爱茶,茶里有智慧、有文泉、有思涌。读过《长恨歌》、《琵琶行》的人都会吟上几句,答谢好友李宣写的一首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缘我是别茶人”,表现茶人是位善于鉴茶识水的“别茶人”。

他的另外一位好友元稹知他爱茶,特写了一收宝塔诗相赠。晚年的白居易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并开始以茶悟人生,洗涤热衷功名利禄的熏心,终博名“白乐天”,世称别茶人。

3、李白下馆子

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4、王冕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5、范仲淹

范仲淹淡泊名利轻财重义,子女们也深受影响。范仲淹任开封知府时,曾派次子范纯仁将一船五百斛的麦子运往姑苏。

在丹阳停留时,范纯仁偶遇文学家石曼卿,当时石曼卿家中连遭不幸,几位亲人相继离世,他想安葬亲人之后再回乡,因为没有盘缠而寸步难行。范纯仁不加思索地将整船麦子送给了石曼卿,但石曼卿还是愁眉紧锁,范纯仁就问:“石先生若还有为难之事,不妨说来”。

石曼卿眼里含泪满面羞愧地说:“两个女儿已经找了婆家,奈何没有嫁妆无法出门”。范纯仁爽快地说:“石先生不必忧虑,只需将船只卖掉,嫁妆也就有了”。石曼卿连连道谢,范纯仁则两手空空回了家。范家兄弟的善行,一直为百姓们所推崇。

范仲淹为政清廉,世称范文正公,而他的言传身教,也为子女们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从而有口皆碑代代相传,为后世人所敬仰。

古代诗人关于淡泊名利的诗句,最好是比较著名的诗人。

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多

有没有李白的啊,我想不起来了。

那我不知道哎……

不管怎样,还是谢谢咯

不客气……

关于淡泊名利 、与世无争的名言有哪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苏轼“淡泊名利”的诗句有哪些?

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宋·苏轼《满庭芳》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夜归临皋》

一、苏轼

1、人物生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文学成就

  • 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