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圆的诗词

叶圆的诗词

有关梅的诗词

够用吗?1.《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为有暗香来。

2.《梅花》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4.《梅花绝句》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5.《花犯 咏梅 》宋.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6.《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 风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新载梅》唐.白居易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州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8.《早梅》唐.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9.《梅》唐.李峤 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

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

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10.《早梅》唐.戎昱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11.《寻梅》宋.沈蔚 今年早觉花信蹉。

想芳心、未应误我。

一月小径几回过。

始朝来寻见,雪痕微破。

眼前大抵情无那。

好景色、只消些个。

春风烂熳却且可。

是而今、枝上一朵两朵。

12.《一翦梅》宋.韩元吉 竹里疏枝总是梅。

月白霜清,犹未全开。

相逢聊与著诗催。

要趁金波,满泛金杯。

多病渐非作赋才。

醉到花前,探得春回。

明年公已在鸾台。

看取春风,丹诏重来。

13.《梅弄影》宋.丘崈 雨晴风定。

一任春寒逞。

要勒群芳未醒。

不废梅花,晚来妆面靓。

曲阑斜凭。

水栏临清镜。

翠竹箫骚相映。

付与幽人,巡池看弄影。

14.《竹里梅》唐.刘言史 竹里梅花相并枝,梅花正发竹枝垂。

风吹总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时。

15.《春雪映早梅》唐.庾敬休 清晨凝雪彩,新候变庭梅。

树爱春荣遍,窗惊曙色催。

寒江添粉壁,积润履青苔。

分明六出瑞,隐映几枝开。

闻笛花疑落,挥琴兴转来。

曲成非寡和,长使思悠哉。

16.《梅》唐.温庭皓 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

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

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

余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零落移新暖,飘扬上故台。

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17.《早梅》唐.罗邺 缀雪枝条似有情,凌寒澹注笑妆成。

冻香飘处宜春早, 素艳开时混月明。

迁客岭头悲袅袅,美人帘下妒盈盈。

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

18.《对早梅寄友人二首》唐.崔道融 忆得前年君寄诗,海边三见早梅词。

与君犹是海边客,又见早梅花发时。

忆得去年有遗恨,花前未醉到无花。

清芳一夜月通白,先脱寒衣送酒家。

19.《点绛唇 梅》元.刘秉忠 策杖寻芳,小溪深雪前村路。

暗香时度。

更在清幽处。

一见冰容,便有西湖趣。

题新句。

句成梅许。

折得南枝去。

20.《梅花》宋.苏轼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

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

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写梅的梅词都很多,你可以多注意一下。

关于莲的诗词

咏同心芙蓉古风 (其二十六)秋 莲隋 杜公瞻唐 李 白明 文徽明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婉转在中州。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露洗玉般金銮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荷诗结根未得所。

红白莲江 洪千叶红莲宋 杨万里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宋 洪适红白莲花开共塘,两段颜色一般香。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荷 花如何霜露交。

唐。

卷荷舒欲倚。

人看隘若耶,知是东溪莲。

清 曹 寅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荷 花咏江南可采莲京兆府栽莲宋 苏 轼南朝梁 刘 缓唐 白居易贪看翠盖拥红妆,欲赠隔远天,同予者何人,独起绕池行。

夜深众僧寝,应与飞蓬匹。

春初北岸涸,可爱者甚蕃,人事亦宜然,陶后鲜有闻。

东林寺白莲元 何中子夜吴歌(其二)唐 白居易曲沼芙蓉映竹嘉,罗衣垂绿川?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吴均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莲 花锦带杂花钿,夏月南湖通,花之隐逸者也;牡丹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水上叶田田。

物性犹如此,愿托华池边。

莲之爱采莲 南朝梁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菡萏三百茎,为嫌铜臭杂花香。

江南少许地!菊之爱,芙蓉生即红。

噫。

梦行荷花万顷中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宋 陆 游钗光逐影乱。

唐 李 白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梦行荷花万顷中五月西施采,年年情不穷。

无风无际路茫茫。

爱莲说唐 李 白昔在溪中日。

唐 白居易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请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涟而不妖。

远益清,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污沟贮浊水,不觉湖边一夜霜,老作月王风露朗。

予谓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佳人彩云里。

宋 周敦颐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水陆草木之花,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隋 弘执恭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玩焉。

宋 陆 游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无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朗。

采莲曲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南朝梁刘孝威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荷 花金桨木兰船,香秋池一株莲中生白芙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白日发光彩。

晋陶渊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东林寺白莲。

明独爱菊,衣香随逆风,花叶媚清涟。

我来一长叹,不如遭弃捐,从教匹练写秋光。

夏萼敷未歇。

折荷有赠托根非其所。

只把千樽为月俸,颜色不得鲜。

下有红尘扑,秋房结才成。

卷却天机云锦段,戏采江南莲,清飚散芳馨,绿红相倚拥云霞

关于怀乡的诗词2首,要带诗人简介,快!!!!!!!!!!!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 )——张炎《词源》。

1.“燎沉香,消溽暑”。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 3.“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

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

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4.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

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5.“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

7.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五月”三句写梦游。

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

“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

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

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

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

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

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

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

15年后,迁秘书郎。

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

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

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

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

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

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 卷三百八十二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边塞诗人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

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

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

尝与济诗,有怨望语。

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

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

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

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

其最著名的代表...

晏殊的全部诗词。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关于采莲的诗词

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

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

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关于梨花的诗词

【江岸梨花】 唐·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左掖梨花(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唐·王维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左掖梨花(同王维、皇甫冉赋)】 唐·丘为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和王给事(一本有维字)禁省梨花咏】 唐·皇甫冉 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

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左掖梨花】 唐·武元衡 巧笑解迎人,晴雪香堪惜。

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梨花】 唐·钱起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清平乐·梨花】 元·邵亨贞 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

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

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

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元·丘处机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村琼葩堆雪。

静夜沈沈,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

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临江仙·梨花】 元·刘秉忠 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

游丝萦惹宿烟环。

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

杏花才思又凋残。

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

【点绛唇 梨花】 元·刘秉忠 立尽黄昏,袜尘不到凌波处。

雪香凝树,懒作阳台雨。

一水相系,脉脉难为语。

情何许。

向人如诉寂寞临江渚。

【水龙吟·赋秋日红梨花】 元·王恽 纤苞淡贮幽香,玲珑轩锁秋阳丽。

仙根借暖,定应不待,荆王翠被。

潇洒轻盈,玉容浑是,金茎露气。

甚西风宛胜。

东兰暮雨,空点缀,真妃泪。

谁遣司故来相慰。

燕几螺屏,一枝披拂,绣帘风细。

约洗妆快泻,玉瓶芳酒,枕秋蟾醉。

【木兰花慢·赋红梨花】 元·王恽 爱一枝香雪,几暮雨,洗妆残。

尽空谷幽居,佳人寂寞,泪粉兰干。

芳姿似嫌雅淡,问谁将、大药驻朱颜。

塞上胭脂夜紫,雪边蝴蝶朝寒。

风流韵远更清闲。

醉眼入惊看。

甚底事坡仙,被花热恼,惆怅东兰。

细倾玉瓶春酒,待月中、横笛倩云鬟。

吹散碧桃千树,尽随流水人间。

【好事近·赋庭下新开梨花】 元·王恽 轩锁碧玲珑,好雨初晴三月。

放出暖烟迟日,醉风檐香雪。

一尊吟远洗妆看,玉笛笑吹裂。

留待夜深庭院,伴素娥清绝。

【婆罗门引 赋赵相宅红梨花】 元·张之翰 冰姿玉骨,东风著意换天真。

软红妆束全新。

好在调脂纤手,满脸试轻匀。

为洗妆来晚,便带微嗔。

香肌麝薰,直羞煞海棠春。

不殢数卮芳酒,谁慰黄昏。

只愁睡醒,悄不见惜花贤主人。

枝上雨、都是啼痕。

【木兰花慢·和杨司业梨花】 元·吴澄 是谁家庭院,寒食后,好花稠。

况墙外秋千,书喧风管,夜灿星球。

萧然独醒骚客,只江蓠汀若当肴羞。

冰玉相看一笑,今年三月皇州。

底须歌舞最高楼。

兴味尽悠悠。

有白雪精神,春风颜貌,绝世英游。

从教对花无酒,这双眉、应不惹闲愁。

那夏关西夫子,许来同醉香篘。

【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

叶圆的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