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我心中的诗词家国

叶嘉莹:我心中的诗词家国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最初念的是四书。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比如 “”,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 “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兴”可以随便联想。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联想。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诵要有节奏、声调。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伤别离。

”这是七字一句。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七个字一句。

这就是七言诗。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

叶嘉莹古代诗词的美感特质

文/祝晓风 “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

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

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

” 记者(以下以■代表):今年10月5日,您在国家图书馆又为普通读者做了一次讲演。

您从70年代末回国,就开始在内地各著名大学、还有其他一些单位讲课或讲演。

1987年,您应北京五个文化团体的邀请,在国家教委礼堂讲了一共十次的“唐宋词系列讲座”,曾轰动一时。

您那种讲词的方法和风格,令听者耳目一新。

在您的生活中,是不是讲课、教学花去了您最多的时间? 叶嘉莹(以下以□代表):我的一生中,在教书,研究,还有诗词创作这三者之中,是教书花去了我最多的时间。

我常常说自己天生是教书的。

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先后在北京的几所中学教过书,佑贞女中,志成女中,还有华光女中,我都教过。

从那时到如今,快六十年了。

这些年,我在北京,还常常有我当年教过的学生来看我,她们现在也都有七十多岁了。

■:50年代在台湾,您好像也是从中学开始教书的。

但在台湾的教学活动,当时也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现在内地学术界对这些还不是十分熟悉。

□:我是1948年3月结婚,11月就因丈夫赵东荪工作调动,随他去了台湾。

1949年12月,我先生就因为“匪谍”的嫌疑被抓。

第二年的6月,我在彰化女中也被抓。

我因为带着吃奶的孩子,而且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活动,所以不久被放了出来,但却成了一个无家无业、无处可归的人。

直到暑假快开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兄,他本来在台南一个私立女中教书,后来他找到一个公立中学,待遇更好一点,就辞去了原来教的学校,他问我要不要去那所私立女中,我说好,就带着女儿去台南这个私立女中教书了。

那时只求有一个谋生的地方就是了。

那会儿不要说书柜书架,什么呀,我连个书桌也没有。

不过,我对于古典文学那是真的有感情,也真的有兴趣。

不管那个私立女中的学生程度有多么低,我要讲的时候,一定要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至于他们懂不懂是另外一回事。

我觉得这不是我对得起对不起学生的事,而是对得起对不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所以那时我生活虽然很艰苦,我还是尽我的力量教书。

■:后来,您到台湾大学教书,好像也是与辅仁的师友有关系? □:四年以后,我先生被放出来,证明我们没有“匪谍”嫌疑。

这时,因为一个机会,我和我先生都到了台北二女中教书。

到台北之后,就见到原来在北京时我的一些老师、同学。

你不是在北京到过我们家,见过我家外院的一排南房吗?当年,有一位许世瑛先生,他是许寿裳先生的儿子。

许世瑛的第一个夫人郭立诚是郭琴石的女儿,郭琴石先生是我父亲和我伯父的老师,许世瑛刚结婚的时候,没有地方住,就住在我们家的外院,那时我还在念中学,所以当时与这位许先生并没有来往。

后来我在辅仁念书,他也在辅仁教书,教男生班,没有教过我,但是很熟知我家情况。

这次在台北遇见他时,他就在台湾大学教书。

——在许世瑛之前,盛成先生也在我们家住过。

他是上个世纪初最早留学法国的,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71年我到欧洲旅行,在法国还遇见了盛老先生。

他晚年定居北京,我也去看过他。

老先生已于前几年走了。

■:——我觉得这些事情,其实都有一种学术史的意义。

□:还有一位是教我大一国文的戴君仁先生,号静山。

现在,在我个人的网站上,还有我大一的国文作业,上面还有戴先生的批语。

他们两位见到我,知道了我被关的不幸遭遇。

当时台湾“光复”不久,他们两位老师说,台湾大学需要国语讲得比较标准的老师来教国文。

于是,我兼职教台大一个班的大一国文。

我兼了半年,他们就把我改成专任了,教两个班。

两年后,许世瑛先生到淡江大学做了中文系系主任,他说你要到淡江来教书。

我不好意思拒绝,因为他是我的老师。

我就开始在淡江教诗选、词选、曲选、杜甫诗。

所以,我所谓兼任,其实比台大专任的课还多。

又过了两年,辅仁大学复校了,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就是戴君仁。

他说,辅仁是你的母校,你怎么不来教?所以,辅仁的诗选、词选、曲选,也都归了我去教了。

三个大学,说是两个兼任,其实都是专任的工作量。

后来,淡江又有夜间部,也要我教。

现在台湾有个作家陈映真,写小说的,就是当年淡江大学夜间部听我课的学生。

其他像白先勇、吴宏一、陈若曦、林玫仪等,也都是这一时期听过我课的学生。

我现在都难以想像当时怎么会教了那么多的课。

许世瑛先生那时还担任台湾教育广播电台的大学国文的课。

他本来就是深度近视,后来越来越严重,就让我替他教,所以我又教了大学国文的广播的课程。

几年之后,成立教育电视台,又把我拉去讲《古诗十九首》。

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

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后来在加拿大,虽然没有长时间的兼课,但是我就开始经常回国,又在国内教课。

每年3月下旬UBC(不列颠哥...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展开全部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最初念的是四书。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比如 “花”,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 “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兴”可以随便联想。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联想。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诵要有节奏、声调。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风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伤别离。

”这是七字一句。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七个字一句。

这就是七言诗。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号迦陵

展开全部 叶嘉莹,号迦陵。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虽然叶嘉莹如今著作等身,但是艰苦的时候她不仅没有书房,甚至连一张书桌都没有。

她说她并没有想要成为诗人或者学者,曾经也没有想过要担负起传承的责任,只是因为自己对古典诗词真的有感情,真的有兴趣。

于是她可以“忍困不眠,忍饥不食”,不是为 1943年,叶嘉莹与同学在顾随先生家中 了什么名利,也不是为了成就什么外在的东西。

而是,当陶渊明、杜甫可以在你的感受之中复活的时候,诗歌自然会唤起你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诗歌的生命与你的生命融为一体,那是至美至善的无尽的愉悦。

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有一种内在的提升作用,当诗词的生命渗入到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与她的精神融合,那么诗词就会成为支撑其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强毅的担荷的精神,一种直面苦难不求逃避的坚毅的精神。

在苦难横空而来的时候,她默默读诵着王国维先生的词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坠。

”自己的身世就如同这漂泊的柳絮,还没有开放就坠落了。

虽然身世飘蓬,但是无论飘到哪里,她总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她不仅要从诗中获得慰藉,更是要从诗中汲取力量。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

”不是说要看破红尘,但有时候我们确实要看破一些纷纷扰扰,获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价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着不能够倒下去。

中华文化传统中胸怀理想的文人,在精神上往往也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士人。

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

如果眼见着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日渐消亡,作为一个深知其价值和意义的人,难免会有一种难言之痛。

叶嘉莹心怀这痛苦,担万任于双肩,脚踏实地地做着传承与开拓的工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叶嘉莹大半生的学术生涯,与王国维是分不开的。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记载着她与这个远逝的灵魂攀谈的痕迹。

还在辅仁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天,同学抄了几首王国维先生的《蝶恋花》给叶嘉莹看。

“满地霜华浓似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这样凄美的句子立刻使她产生了共鸣,方知《人间词话》的作者,原来还有这样缠绵哀感的小令。

她一下子爱上了王国维的词,便到图书馆借阅他的全集。

不料一看之后,又失望又讶异:失望的是,王国维遗留的词作并不甚多,仅百余首,其余大抵是些她还不甚明了的枯燥的考证著作;而更可讶异的是,王国维竟然以51岁的盛年,自沉昆明湖而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坚决地抛弃了自己从前一切的兴趣和爱好?又是怎样的痛苦,让他毫不顾惜地结束了自己正当盛年的生命?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叶嘉莹的脑海。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叶嘉莹离开哈佛以前,曾经拟定了一个关于王国维的研究计划,之后屡遭变故,几经耽搁,才于1970年重返哈佛,将计划完成。

而多年前困扰她的疑问,也慢慢彰显了答案。

王国维在民国初年留下遗书,以“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理由,决然自沉。

叶嘉莹研究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王国维需要的是一个纯然客观的研究环境,然而在旧中国那样的乱世中,要想避免政治背景的沾染而保持自己一份超然的立场,就他曾经入值溥仪“南书房”的身份而言,几乎是既不可能为人理解也不可能被人接受的。

但由于王国维既有一种悲观性格而不能作积极进取的行动,又怀有过于崇高的理想而无法随波逐流,在政党倾轧、军阀混战的乱世,他唯恐陷入被迫辱的绝境,才决意一死,以殉他理想中的最后一点清白。

叶嘉莹自述其早年颇有“独善其身”的性情,除读书外,鲜有交际,对外界生活所知甚少,对政治更是绝口不谈。

在辅仁大学读书时,堂兄曾以四句戏言相赠:“黜陟不知, 1981年叶嘉莹与缪钺、金启华合影 理乱不闻,自赏孤芳,我行我素”。

这种“清者”的自持,与王国维不无相似之处。

因此在最初的著述之中,叶嘉莹充满了对王国维“清者”之持守的景仰之情。

然而正是因为对王国维的研究,叶嘉莹开始阅读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书籍,对有关中国近百年来革命和蜕变过程的记述,也都有了阅读的兴趣。

涉猎既宽,也就逐渐认识到从前惟知“独善其身”,以“清者”自命的想法和生活,从某种程度上看,乃是一种狭隘的弱者的道德观。

于是1974年春,叶嘉莹便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书中,又增加了一篇《余论》,对王国维的评价,也就从一味的倾慕赏爱,而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性的反思成分。

此后,无论日常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留心报刊上有关大陆的消息,对祖国发生的一切,不再是远之惟恐不及,而是参与之有所不足。

采访叶嘉莹的日子,正是“天高日晶、木叶尽脱”的时节,这是曾给过王国维先生以灵光的季节。

而叶嘉...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的阅读理解精神品格表现在哪里

展开全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悉心甄别、挑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古诗词,今晚,小编选取其中几首精品诗词,与您共享。

其中,不仅有叶先生推荐的经典名篇,更有叶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美感特质的生动诠释,可以说这是一篇饱含诗情画意、声情并茂的艺术享受。

来,一起细细品味。

李白《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经《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苏轼《望湖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辛弃疾 《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缪氏子《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2012年3月17日,叶嘉莹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做了一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

诗歌国旗飘飘在我心中的诗词

1、祖国在我心中 多么想驾上飘浮的白云,游遍祖国的山川河流,多么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攀上珠穆朗玛的峰巅,在蔚蓝的苍穹下,我放声高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心中激越澎湃的深情,一下子涌上我的歌喉!多少年来,你历经沧桑,从遥远的地方走来,一路千里迢迢,风尘仆仆。

当辉煌的太阳与你一同升起的时候,你已跋涉了二千多年的泥泞和坎坷。

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位伟人用那庄严的呼声,响遍全球, 震荡寰宇!昭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诞生了!你从此豪迈地跨进了 一个崭新的世纪!然而,历史却没有忘记 昨天,是何等的沉重!它的史册上又浸染了 多少血雨腥风,载录了多少欺凌和耻辱!当黑云笼罩着神州大地的时候,不知有多少 “长夜漫漫何时旦”的声音,在黑暗中回响!不知有多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感慨,在天地间迂回激荡!…… 多少血性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心中掀起心潮狂澜!民族的自尊震撼着他们!人民的水深火热牵痛着他们!他们又怎能坐以待毙?袖手旁观?受苦受难的可都是他们的兄弟姐妹,是他们血浓于水的亲人啊!他们高举着一颗颗赤诚的心,沸腾着一腔奔流的热血,在枪林弹雨中伟大!在浴血奋战中永生!前仆后继 ,一往无前!谱写了一篇又一篇气壮山河的诗章!如今,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记载着他们的昨天!记载着他们英雄的昨天!他们 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一阵阵春风来了,卷走了昨日的雾霭。

给混浊以生命苏醒般的游弋。

祖国的山山水水绿了!广袤无垠的大地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踏上了全新的里程!祖国在繁荣,民族在兴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一切都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朝着美好的前景进发!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祖国,五彩缤纷 ,芳香满园!长江黄河风姿绰约!古老的长城神采飞扬!一种新鲜的气息在弥漫,一种蓬勃的力量在升腾,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在涌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我为你祝福!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2、 祖国——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 祖国,是多么深情的名字! 每次想起都抑制不住心情的起伏, 赞叹你五千年里的瑰丽, 感慨你百十年间的命运。

祖国,是多么绚丽的词句! 每次念及都忍不住让眉眼弯起, 身负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惊奇。

祖国,是多么温暖的归属! 每次听到都泛滥起自豪的心绪, 在心底深深感激先辈的壮举, 立志要把祖国的明天托起。

祖国,是每个国人冀望的期许! 祖国,是我心底最动听的旋律! 今天我们手持接力的火炬, 未来让我们与你一路同行!3、 祖国在我心中 祖国是童年的幻想 少年的希望 中年的辉煌 老年的安康 祖国是炊烟的馨香 牛羊归家的安详 春晨群鸟的集鸣田园宁静的村庄 祖国是落草时的豪迈啼哭 家乡清冽的山泉 是信天游野花儿 是撕天裂地的一声唢呐 祖国是诗风乐府 是孔孟老庄 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是李白和杜甫的诗篇 祖国是今天如织的高速路 明天的登月向往 是我们身后的强大 是站起来的中国人 祖国是我激动的泪光 走向母亲匆促的脚步 是爱人深情的呼唤 是亲情如酒的醇甘 祖国在我心中 是头顶朗朗青天 脚下坚实的土地 是我从鸡啼中醒来 看到的第一缕曙光

想学写古诗词,请推荐一些入门必读的书。

展开全部 恩`我也很喜欢古诗词 在尝试写之前应该先积累和鉴赏就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样所以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必备然后就看名家的鉴赏 个人比较推崇 《人间词话》和叶嘉莹老师的集锦还有周汝昌老师的《千秋一寸心》都 很好希望回答能给你帮助并希望给分啊·祝你早日得出自己的佳作...

文言文句子,关于家国天下

展开全部 您好:提供一点,请参考。

第一 1.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8.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9.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10.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第二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í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í 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í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í 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í 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í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í 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í 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í 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í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枋得)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 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

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í 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í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í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í 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í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

(宋?陆游) 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í 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

(清.徐骧)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í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 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

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í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í 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í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朝 .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

(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í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í 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宋?李伸之) 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叶嘉莹-我心中的诗词家国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