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报晓诗词(雄鸡报晓)

雄鸡报晓诗词 雄鸡报晓

公鸡报晓是什么声音

公鸡报晓会发出”喔喔喔“的声音。

公鸡报晓是一种先天性的行为,是公鸡的雄性激素所导致的。

古代诗人李贺曾经有《致酒行》诗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毛主席的诗词《浣溪沙》里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都用公鸡报晓,来比喻人间迎来新的一天,从此换了天下。

公鸡报晓是什么声音

公鸡报晓会发出”喔喔喔“的声音。

公鸡报晓是一种先天性的行为,是公鸡的雄性激素所导致的。

古代诗人李贺曾经有《致酒行》诗曰: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毛主席的诗词《浣溪沙》里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都用公鸡报晓,来比喻人间迎来新的一天,从此换了天下。

...

画鸡中写鸡报晓的诗句是什么啊!

赞颂了轻易不鸣。

它一声呜叫,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后两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动静结合,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也表现了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怀。

“平生不敢轻言语,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铺垫1、《画鸡》中写鸡报晓的诗句是:一叫千门万户开2。

“平身不敢轻言语”,鸣则动人的品格,描绘了雄鸡的优美高洁的形象,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

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诗人的诗路急转,它一声呜叫: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4、《画鸡》是一首题画诗,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此句的气色收敛,用的很贴切,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画鸡》 明代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画鸡》译文,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

描写公鸡的诗词

唐伯虎《画鸡》诗:激发向上的精神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伯虎就是唐寅,明代诗人、画家.雄鸡啼曙本是其自然属性,在常人眼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在题诗《画鸡》里,它却成为了冲破黑暗、迎来曙色的光明之神,啼声成了催人奋进、激人兴起的号角.一首题诗,使画的意境顿时变得高昂和开阔.翻译:它的头上鲜红如红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但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主题,白雄鸡报晓 说内容:唐伯虎说,我不外是题我画的白鸡.“头上红冠不用栽,满身雪白走将来.平身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他好象又在说自己,他说,我美丽的如大官员头上的帽子,其实是爹娘给的你们不用栽培,我浑身的白毛也是爹娘给的我慢慢向你们走来.平时我不会随便说话也是爹娘给的性格,因为我一但说话了,老百姓就要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了.平时我不会随便说话是因为我被赋予时间的使者,一但我说话了,你们就要起床了! 红冠,当时是当官的人戴的帽子;而我的红冠,是自己长出来的,完全没有人来栽培.满身雪白,是因为我从冬天里走出来的;“走将来”,将,是助词,向你走来;我背负冬天的雪向你走过来!因此因为我有重大责任所以白天黑夜我不能随便说话,因为我一但说话的时候,是君临天下了的呀;我一但说话的时候,是告诉你们天亮了,起床了,皇帝也不能例外,长官也不能例外,有钱人也不能例外,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天下人应该起床了……我们不尊重金鸡报晓,我们就不尊重自然规律. 从此诗看,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第三、四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来.转句“平身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此句是全诗中最难写的一句,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无法替代的铺垫,当我们读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第三、四句又是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所以,全诗一气呵成,大气有余,艺术手法老道.先是大白和大红的色彩强烈对比;后是气势上的强烈对比.在诗歌的感情表现上,四句分别是“放,放.收,放”.写豪放的诗歌,最难写的就是在感情豪放的诗句中,如何安排感情收敛的词句,与豪放的词句作对比,提高豪放的效果. 浅显直白的诗歌,难就难在如何运用浅显直白的词句,符合一定的格律,道出深刻的道理.

形容“早起”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早起”的诗词有:何中 (元代)《早起》觉来日已升,花梢众禽语。

何许白浮萍,池间散还聚。

起见梅已空,夜来几更

鱼行春到水,草暖香在露。

溪上人语喧,樵薪满沙路。

贾岛(唐代)《早起》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

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耽玩馀恬爽,顾盼轻痾力。

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

出门路纵横,张家路最直。

昨夜梦见书,张家厅上壁。

方回(宋代)《早起》万事峥嵘入夜思,稍欣无病且无饥。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 早起 宜。

暗捻须髯惊露湿,倦爬疥癣喜吹。

买薪汲水营蔬茹,草草盘餐了一炊。

陈宓(宋代)《早起》市廛无计避风埃,反闭柴门懒自开。

春梦恰同檐雨断,俗氛已逐鸟声来。

贯休(唐代)《早起》夜坐还 早起 ,寂寥多病身。

神清寻梦在,香极觉花新。

树露繁于雨,溪云动似人。

又知何处客,轧轧转征轮。

一、表示早晨的词语:早晨 晨曦 晨光 曙光 清早 清晨 凌晨 拂晓 破晓 黎明 初更 早上 日见 日明 曙色 熹微 薄明 微明 晨曲二、形容早晨的成语:旭日东升 雄鸡报销 晨光绚丽 东方欲晓 晨光熹微 东方旭日东方发白 东方泛白 旭日东升 晨曦初露 晨光熹微 天刚破晓朝阳初升 金光万道 红日东升 旭日临窗 朝霞满天 雄鸡报晓雄鸡司晨 晨鸟吱喳 三:描写早晨的好句:1、早晨我到达核桃园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没有一丝的风,一切都静悄悄的。

远远看去,核桃园的上空被一层薄云笼罩着,像女儿闺房床边的帷帐,朦朦胧胧的。

凑上前,你发现核桃树的树枝正微微地泛着绿意,嫩芽也不知不觉中日渐丰满起来,仿佛在做着迎接春天的最后一次彩排。

地上的泥土已经松软了,仔细嗅嗅都能闻到泥土的味道。

干枯的荒草底下,一小撮一小撮嫩嫩的草儿已露出尖尖的头儿,混杂在枯草中,这种老少相依的场景真令人感动。

2、早晨,美丽的、雄赳赳的和气昂昂的公鸡用激扬的叫声报晓着黎明的到来,此起彼伏地歌唱着。

乡村慢慢地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在一阵舒服中醒来。

一片无色的光线透过心爱的窗帘,照射在脸上。

我快速地起床后,拉开帘布,推开窗户,浅吟低唱的微风轻轻地吹进,伴随着一股清鲜的气味扑鼻而来。

眺目远望,乡村沉浸在一片雾霭朦胧、烟海扬波的境界里。

啊,如此的美景,不正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纸织画吗?...

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1).分析这两...

1、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 “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 鸡声茅店月 ” ,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 “ 早行 ” 了;然而已经是 “ 人迹板桥霜 ” ,这真是 “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啊! 2、这两句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的组合.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冬天 五言律诗

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温庭筠 唐【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现查大部分教科书已改为“明”:明,使…明艳。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体裁】:五言律诗○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音】chén qǐ dòng zhēng duó ,kè xíng bēi gù xiāng晨 起 动 征 铎 , 客 行 悲 故 乡.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 rén jì bǎn qiáo shuāng鸡 声 茅 店 月 , 人 迹 板 桥 霜.hú yè luò shān lù , zhǐ huā zhào yì qiáng槲 叶 落 山 路 , 枳 花 照 驿 墙.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因 思 杜 陵 梦 , 凫 雁 满 回 塘.【注释】: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注词释义】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据考,温庭筠幼时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县(现在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那么,这句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园而曲折的池塘。

古诗今译】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 ”、“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

请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扩展成一段景物描写.要求语言生...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茕茕孤旅,漫漫长途;空谷足音,透出悲凉.静态的造影,动态的剪辑;直白的素描,曲折的写意;无序的排列,有机的组合;拙似人工,巧若天成.鸡声悦耳,使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不见人影,却见足迹,赶路何其辛苦,行者何其孤独!板桥区区,却是一道山村的风景;早春乍暖还寒,所以才有了夜来一桥霜的景观.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一阵铎铃脆响,需要赶路的旅人被从乡梦中唤起.鸡鸣声声,时远时近;月残天边,若即若离;茅草旅店,半明半暗.水上板桥,朦胧可见;春霜月色,一眼银白;行者足迹,历历目前.檞树该发新芽了,干巴巴的老叶,掉落在山间的路上;枳树已开新花了,明亮亮的颜色,映白了一道驿墙.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昨天夜里,梦回故乡,杜陵的早春是另一番景象:池塘水暖,燕子翻飞;春回乡间,春色可人.偏在这个时节,诗人却背井离乡,奔波在晓行夜宿的旅途,怀揣着功名的失意,身受着早春的寒凉,一种心情,万千落寞;一腔愁绪,万千苦涩.言为心声,诗为心造;心中况味,诗人知道.据今人陈尚君考,诗人诞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卒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大唐盛世正在走向没落.诗人虽然才高八斗,却和许多落魄才子一样,也是个郁郁不得志.年届不惑才开始应举.屡屡入闱,屡屡受挫.妙在每临考场,诗人以助人为乐事,博得个“救数人”的绰号.55岁时,沈询主持春闱,令诗人独处一室,以防类似之事发生.诗人不满,抗议后仍暗中“救”了八人,自己照旧名落孙山.此即搅扰场屋事件.次年,闻友人徐商迁襄阳巡官,便去投奔.大约无马可骑,无车可坐,靠的是两个脚板,这一路辛苦一路郁闷可想而知.商山离长安已远,距襄阳路途尚遥.路途崎岖多险,前途黯淡未卜,孑然独行,形影相吊,心中寂苦,也只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能解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本诗通过“征铎”、“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一些有特征性的事物,十分形象地描写了早行的情景,真切地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前四句描写“早行”时具有特征性的典型情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黎明起床,听见车马的铎铃已叮铃铃地响,出门人踏上旅途,心中不免依然怀念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雄鸡报晓,茅草店上空悬挂着一轮残月,一双行人的足迹,印在清晨木板桥的白霜上.后四句写的是刚起程时途中的景色及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零落的槲叶,撒遍了荒山的小路,淡白的枳花儿,装点着驿站的围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因而想起昨夜梦中回到杜陵那个老地方,一群群的野鸭与大雁,落满了弯弯曲曲的池塘.注释: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诗人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行:去,离开.②征铎:车马行驶时用的铃铛.③槲: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可入药.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④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食,可入药.⑤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传递政府文书和转运货物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⑥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诗人曾在此寓居.⑦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⑧回塘:回,形容水回旋流转的样子.塘:水池.

雄鸡报晓诗词(雄鸡报晓)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