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情洋溢的诗赞美黄河

用热情洋溢的诗赞美黄河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东流不复回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簸自天涯

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满山

11.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僮古渡头。

昨夜莲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黄河

【唐】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晚渡黄河

【唐】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泛黄河

【唐】孟郊

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积飞作风,惊龙喷为波。

湘瑟飕飗弦,越宾呜咽歌。有恨不可洗,虚此来经过。

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

【唐】阎防

烟深载酒入,但觉暮川虚。映水见山火,鸣榔闻夜渔。

爱兹山水趣,忽与人世疏。无暇然官烛,中流有望舒。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唐】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黄河

【唐】薛能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

岸裂新冲势,滩余旧落痕。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

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

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张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

引来了全场听众的齐声吆喝。

这句话的错词是...

词目:热情奔放拼音:rè qíng bēn fàng解释:充满激情,活力四射。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状态。

同义词或近义词:热情洋溢: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意致纵横:形容人的性格奔放。

奔放不羁:任性豪放,不受约束。

形容性格豪爽,蔑视世俗礼法。

满怀激情:形容热血沸腾,充满激情,对某事对某人一种强烈的苛求欲望。

满腔热血:心中充满为正义而工作的热情。

一腔热血:满腔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热情。

清平乐村居的诗句

百科名片《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辛弃疾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作品名称: 清平乐·村居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词 作者: 辛弃疾 目录注释译文词牌格律作品鉴赏作者生平简介辛弃疾经历展开注释译文词牌格律作品鉴赏作者生平简介辛弃疾经历展开作品原文清平 《清平乐·村居》词意画乐(yuè)·村居 ①南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ǎo)⑤?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⑧,溪头卧⑨剥(bāo)⑩莲蓬(peng)。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1.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2.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3.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太。

6.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7.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8亡赖: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无读“wu”,二声9.卧:趴。

10.卧剥:趴着剥(莲蓬)。

11.溪东:小溪的东面。

12.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白发老妇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让人最欢喜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词牌《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宋词常用的词牌。

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部分词牌名忆王孙生查子卜算子诉衷情南歌子鹊桥仙一斛珠临江仙绵缠道江城子如梦令点绛唇采桑子忆秦娥醉花阴虞美人踏莎行渔家傲谢池春满江红乌夜啼浣溪沙钗头凤清平乐浪淘沙南乡子蝶恋花苏幕遮青玉案声声慢长相思菩萨蛮谒金门更漏子鹧鸪天玉楼春一剪梅定风波天仙子沁园春[1]格律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句), 中平中仄平平(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

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农业劳动。

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

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

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

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编辑本段作者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为济南人。

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

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

祖父辛赞,因累于...

七律长征通过“不怕”“只等闲”“喜”等词语,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的理解诗词

这句诗的意思是: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

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原诗如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鉴赏上片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幽静中写出了动感,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说法与此类似,鹊因月明惊飞不定,从一枝跳到另一枝树。

两句话写出了夏夜既安静又有声音、有活动的景象。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蛙声似乎在预报丰年,稻花的香味也说明了这一景象。

这两句话透露出词人欣喜之情,可见词人挂念民众生活的大爱。

下片的开头显得非常新奇,用了一组对仗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不是满天繁星,不是阵雨密雨,显得轻松清幽,这与上片的景象是和谐统一的。

然后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不假雕饰,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用热情洋溢的诗赞美黄河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