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诗词

虚云法师诗词

请详细介绍一下虚云大师的生平!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

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

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着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

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

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

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

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

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连着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

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

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

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依妙莲法师。

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

从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

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

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

后来更经西藏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

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 寺连打十二个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旧观,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

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

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

”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

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

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阻了。

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

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

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

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

十月,病渐渐重了,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

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

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

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

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

老和尚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佛教高僧大德既然已有6神通,为什么我看百年虚云时候,虚云法师有...

阿弥陀佛!虚云法师是佛门高僧大德,这些大德有神通也是不可能示众的,何况,六神通不是世人能具的,到菩萨位也还比佛陀少一神通。

虚云法师有事问别人,是在用入世的心提醒我们:哪怕是心无旁骛,也离不开用入世的心来精进,求出世的心,换句话说,就是说:哪怕是受人尊敬的高僧,也和众生无别。

...

虚云法师开示如何反闻

净空法师---(自念自听)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再从耳朵听进去,听谁呢?听自己念佛的声音特别是净宗同学,要认真念佛,二六时中不要把佛号忘掉。

念佛有的时候会忘记,没有关系,想起赶紧接着念。

念佛不拘处所,什么地方都可以念,也不拘时间,日夜都可以念,躺在床上念不要出声,出声伤身体,伤气,默念。

如果想摄心,可以用印光大师三个清楚的方法。

印光大师自己念佛,他一生用的,我们想到这是佛菩萨再来的,为我们做示范,这个方法最适合于现代众生。

第一个,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再从耳朵听进去,听谁呢?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所以念佛的速度不要快。

印光大师念佛,一个字一个字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字字听清楚。

第三个,每一句佛 号知道是在十句里面的第几句,一点都不会错乱。

只记十,用心记,不要有痕迹,从第一到第十,念到第十然后再从一念到十,我这一句佛号是这十声佛号里头的第 几声,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

不可以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这就错了,不可以这样念法。

连心里记都不要,练习到连心里也不要有这个痕迹,阿弥陀 佛,好像心里有个一、有个二,都不要,心里头都没有,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四个字。

这个记得清楚是叫你摄心,你的妄念生不起来。

如果说是念得清楚,听得清楚,不用去记,还会有妄念渗透进来,妄念夹杂进来。

要用记得清楚,妄念就不会生起。

开始比较难,念到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习惯了。

这个方法好!不但自己可以把烦恼念掉,杂念念掉,这是我们得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

虚云法师的照片为什么都不睁眼

佛说: 不可说 不可说,一说即错。

虚云法师 乃大德善知识

我等凡夫之人岂可私下妄加评论我等应当谨记呀!有闲时可百度下, 禅宗公案 (错一字堕五百世野狐) ---------------------------------------------------------------------------------------------------------------------------------------1.虚云大师是公认的高僧大德,大善知识!这是不可否认的!那么我问大家:如果说虚云大师是菩萨果位,以何来证明?如果我说其是凡夫,你以何来反驳?这些不是我们能揣测讨论的,除非有现世大德(公开)开示虚云大师的果位。

否则,老老实实听虚云大师的开示录。

2.如果我妄称现在开悟了,你肯定不信!你若想一辨真伪,只能等你开悟,即知我开悟与否。

否则都妄想、猜测!执着于此,与解脱无益!3.即使自认为开悟,亦要请善知识证量。

且不得告之于众!不见性,不名善知识!4.佛教的果位,这个比【开悟】更难以言喻,可参考《华严经》,自己去体悟。

不知者还是少说为妙,引用复制大篇内容,妄语却全然不知!境界,不是用嘴说的。

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境界需我们通过修行亲证! 没那功夫,一切都是鹦鹉学舌!搞不好,再落得个五百世野狐! —————————————————

虚云和弘一法师见过面吗

1.据资料显示,似乎虚云法师所著的 楞严经玄要 在云门事件中遗失,故世无福瞻阅。

若然,则印度菩提伽耶处亦断不会有此法宝,因其原稿未出版即遗失故,又因假如真有,必定会被出版流通故,而今世未见,知其必无。

2.或有供奉 楞严经玄要,但未必是虚云法师所作者,抑或为 楞严经玄义 等而误以为是虚云法师的 楞严经玄要?(如明 智旭法师 楞严经玄义)3.法宝故需恭敬,但更重要的还是能够讽诵通利、晓了经义。

虚云法师的楞严经玄义遗失,固然是因为我们福薄业重,但是楞严经尚在,只要深入经藏契入佛智,则亦必与虚云法师所见相同。

4.其实印度摩诃菩提寺所在地,作为佛陀成正觉处,自亦是佛弟子心目中的圣地。

佛经中说佛出生处、成道处、转法1轮处和涅槃处,是为四支提,佛弟子应该去礼拜供养的,况且菩提树亦是佛弟子应该礼拜的可代表佛陀的对象。

所以,即使菩提伽耶没有楞严经玄义,作为佛弟子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也应该去「膜拜」的...

弥勒菩萨告诉虚云法师什么大法?

述兜率之境 示弥勒之偈 三月初三日,师病重时,即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

惟侍者法云、宽纯,日夜侍之。

端坐历九日。

十一日早,渐倒下,作吉祥卧。

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矣。

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

惟颜色如常,体尚温。

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

侍者告以时间。

师曰:“我觉才数分钟耳。

”语侍者法云曰:“速执笔,为我记之。

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

”师从容言曰: “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

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

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

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

天台山融镜法师。

歧山恒志公。

百岁宫宝悟和尚。

宝华山圣心和尚。

读体律师。

金山观心和尚。

及紫柏尊者等。

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

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

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

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

’余曰:‘弟子业障深重。

不愿回去了。

’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

以后再来。

’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 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 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 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 端坐佛陀 “以下还有多句。

记不清了。

尚另有开示。

今不说。

”——《虚云和尚年谱》·民国四十年,辛卯师一百一十二岁春戒期中,云门事变

虚云法师开示破戒比丘果报

展开全部 给你复制一篇《虚云老和尚关于戒律、持戒、破戒的开示》就不单挑出其中破戒果报的段落了。

完整的看这篇文章,效果应该更好吧?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

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

’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人轻戒,广见经律,总之皆以五戒为根本。

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持戒的功德 一、总论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人?真如炉中栴檀,妙香普熏,所谓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从因地修戒得来的;如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

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

”如长阿含经说:持戒有五种功德:一者、所求如愿。

二者、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住之处,众人爱敬。

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

7、慕乐涅盘,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缠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缠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诸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斋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

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二、别说 “五戒”就是第一不杀生、仁,第二不偷盗、义,第三不邪淫、礼,第四不妄语、信,第五不饮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持不杀戒的功德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

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

菩萨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普度九法界众生,皆成佛界,开显有情的自性,本来平等;由是杀一条生命,就是杀未来诸佛,过去父母;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尔杀尔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里所讲“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

心地观经中有报众生恩,指近说飞禽走兽,羽毛麟甲,就远说六趣四生;此等众生,从无始来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但今改头换面,觌面不识!由是不但不知报恩,并且互为杀害,背恩忘义,真可怜悯!如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说:“生养不得杀生,死亡不得杀生,结婚不得杀生,祝寿不得杀生,宴客不得杀生,祭鬼神不得杀生!”详看放生文可知了。

地藏经说:“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三世因果经说:“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戒杀放生人。

”所以不杀生的功德,就能感无病长寿和众生有缘,及世界和平等报,下再引诸经论作证: (一)罪福报应经说: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

喜杀生者,后生水上浮游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经说:若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

(三)毗婆沙论说:若人持不杀戒,于未来世决定不逢刀兵灾劫。

(四)楞伽经说:诸恶罗刹,闻佛说法,悉舍恶心,止不食肉,递相劝发菩提之心,护众生命,过护自身。

(五)大庄严论说:有数比丘旷野中行,为贼所掠,剥脱衣服,贼恐比丘告人追捕,欲尽杀之,中有一人语曰:比丘之法不伤生草,遂以生草缚其手足而去。

比丘等恐犯禁戒,不断草缚,相与伏处,待人解救!至于次日,国王出猎,见而问之,得其实情,国王为所感动,解其草系,说偈赞之,并延比丘至国,从受皈戒。

(六)苏摩王经说:释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龙,力能返国移山,一日受斋戒,静卧山上,被人剥其皮,赤肉在地,又被诸虫唼食,自知持戒,后果晒死! (七)大庄严论:一比丘抵卖珠家乞食,恰巧一粒真珠落地,被鹅所吞,珠师以为比丘盗去...

虚云法师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