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宪光(巴渝诗词)

熊宪光 巴渝诗词

古代诗词人写有关重庆地形的诗

展开全部 梁 简文帝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秦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送友人入蜀唐 无名氏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线巴宇,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悉。

本是流地,游人易白头。

巴江唐 王周巴江江水色,一带浓蓝碧。

仙女琵琶衣,风梭晚来织。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唐·司空曙红烛津事夜见君,繁弦急管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 涂山独游唐·白居易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来去熟,谁是马蹄知。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女词唐·李白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渝州梅雨唐 孙宏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会岭岑山人唐 王周渝州江上忽相逢,说隐西山最高峰。

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筇。

送僧上三峡归东蜀唐·吴融巴字江流一掉回,紫袈婆是楚中裁。

如从十二峰前过,莫赋佳人归去来。

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行巴峡,余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院,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按行。

登高万并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初入峡有感唐·白居易上有方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塘呀直泻,滟澦屹中峙。

末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

苒蒻竹蔑篱,鼓危揖师趾。

一跌无宗舟,吾生系于此。

尝闻仗忠信,蛮葫可行矣。

自古漂沉人,岂非尽君子?况吾时与命,蒙何不足恃。

尝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纤 夫 由来命负纠绳上,日月随行伴脊梁。

雨恸高天飘血汗,猿行绝壁暖冰霜。

吟风栈草神思静,逐浪江豚舞意亢。

纵使肩头天不远,也无生计问苍皇。

红 岩 为览巴渝第一岩,朝阳破晓站山巅。

清风碎意三五缕,稚鸟追思千百旋。

弹洞深沉心梦缺,英魂守望月儿圆。

清明无雨无天泪,血赋红旗最可怜。

...

竹枝词古诗不带拼音

展开全部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

形容“重庆”的词语有哪些?

展开全部 风景如画 fēng jǐng rú huà 解释:比喻风景像画卷一样优美,富有意境。

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依山傍水 yī shān bàng shuǐ 解释: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山鸣谷应 shān míng gǔ yìng 解释: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千岩万壑 qiān yán wàn hè 解释: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重峦叠嶂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解释:意思是连绵的山。

指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解释: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千岩竟秀 qiān yán jìng xiù 解释:重山叠岭的风景好像互相比美。

形容山景秀丽。

鸟语香 niǎo yǔ huā xiāng 解释:鸟唱着歌儿,飘着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钟灵毓秀 zhōng líng yù xiù 解释: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

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

...

研究先秦文学的名师

李炳海,1946年10月4日生,吉林省龙井市人,汉族。

著名学者,古典文学专家。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78-2003,历任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

2003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精通《〈周易〉释读》、《周礼研究》、《〈老子〉解读》等学科。

在先秦两汉文学、道家文学、民族文学、古代词赋研究领域在国内居于领先位置,二十多年来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陆侃如和冯沅君 陆侃如(1903—1978),著名学者。

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

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

1920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

大学一年级时他便出版了《屈原》,大学毕业时又出版《宋玉》一书。

研究院毕业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兼职。

1929年,陆侃如在上海与冯沅君结婚,从此二人合作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932年夏,陆冯同时出国,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1935年夫妇均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5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初南下昆明,在迁至云南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

1942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1946年随校迁回沈阳。

1947年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8年随学校迁居济南。

1949年青岛解放后,陆侃如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51年任副校长、《文史哲》编委会主任,并当选为省人大代表。

1953年相继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

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为九三学社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济南分社筹委会主任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12月1日病逝。

临终前将其珍存的全部书籍和近3万元存款捐献给山东大学。

1979年平反昭,恢复名誉。

冯沅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也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同时还在文化界、妇女界担任一些要职,积极参加青岛市的社会活动。

陆、冯夫妇在文学研究领域同心协力著书立说,比翼齐飞,堪称文坛佳话。

1931年,他们二人合作出版60万字的《中国诗史》,打破传统见解,很有新意。

1932年二人又合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一书,他们二人的著作被译成几种外国文字出版,使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山东大学以陆冯二人生前积蓄为基金,设立了“冯沅君文学奖”,鼓励有成就的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努力献身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

重要著作:《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

云南昭通人。

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

1902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出生。

1921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先生。

1928年先执教于南通中学、无锡中学,后任大夏大学、济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师从章太炎先生。

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

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

1953年任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国家教委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聂石樵 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师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诗经学会顾问,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屈原论稿》、《司马迁论稿》、《楚辞新注》、《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与他人合著《杜甫选集》、《玉溪生诗醇》、《古代小说戏曲论丛》、《古代诗文论丛》、《古代文学论丛》。

主编《散文精华》、《诗经新注》、《先秦文选注》、《先秦诗精华二百首》、《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论稿》。

韩高年,1971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

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8月进入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7月出站,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为中国屈原学会理事。

在《文学评论》、《文献》、《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

诗词里的词名牌是什么意1思

展开全部 一、回答:词牌共有个。

分别是:两字丁儿八归八塞入塞九日三台大有大椿大酺个侬子夜无闷无怨天香不见木笡五拍六丑比梅白萱白雪月慢犯花古记东仙乐正乐令乐世长春西子西河西湖西施多丽导引寻梅竹枝合欢防露红情出塞花犯芳草步月别怨杜宇阳春河传佳色尾犯招潮鸣梭侧犯录调孤鸾征招南浦秋水秋霁胜常宣清眉妩垂阳相月品令拜星胡州夏州春游春晴春弄绿腰绿意哨遍倾杯索酒消息离鸾留家调笑薄幸黄金排歌探春望梅减兰情词渔父戚氏梁令寒姑湘月琼台凯歌韵令催雪塞姑琴调禁烟解红疏影歌令赚煞瑶花酹月暗香镇西踏月横云簇水鞮红露华七绝纷飞谲云混元天道合道飞凌证道三字【一 画】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二画】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三画】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姝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小阑干 小桃红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女冠子 清平乐【四画】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双翠羽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元会曲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五画】色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六画】江城子 日批神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七画】花心动 花非花 花自落 花想容 花间意 花深深 花前饮 花溪碧 折红梅 折红英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杨柳 寿山曲 寿南山 寿星明 寿桃春 寿楼春步花间 步虚声 步虚词 步步娇 步蟾宫 应天长 应天良 应长天 应景乐 杏花天杏花风 杏梁燕 沙头雨 沙塞子 沙碛子 苏台新 苏武慢 苏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胡山青 胡音子 陇头月 陇头泉 快活...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里全部的爱国诗

展开全部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1-10首)1.长歌行(节录) 2.七步诗3.敕勒歌4.咏鹅 5.回乡偶书 6.咏柳 7.凉州词 8.登鹳雀楼9.春晓 10.宿建德江 11.凉州词 12.出塞 13.从军行 14.芙蓉楼送辛渐 16.竹里馆17.送元二使安西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9.别董大20.静夜思21.古朗月行(节选)22.望庐山瀑布23.赠汪伦24.独坐敬亭山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早发白帝城27.秋浦歌28.望天门山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0.绝句31.赠花卿32.江南逢李龟年33.春夜喜雨34.绝句(迟日江山丽)35.江畔独步寻花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7.江雪38.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唐代诗人。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

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

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

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

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

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

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

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39.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qimeizhong 在 2005-11-18 22:43 发表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41-50首)41.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

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

“传”,挨家传赐。

“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

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42.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简析1]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

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赏析2]:这是一首...

刘禹锡 竹枝词

展开全部 竹枝词作者: 刘禹锡城西门前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南人】当地人 【北人】由长安谪居蜀地之人

描写莲子的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1、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宋代: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释义: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

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

2、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释义: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3、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释义: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苹花,汀上水草。

4、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代: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释义: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

5、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唐代:张潮《江南行》 释义: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

6、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代: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释义: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7、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唐代:张籍《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释义:秋天江上的莲子很多,采莲子的姑娘们把船靠着在唱歌。

8、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

——唐代:陈陶《种兰》 释义:左边和桃花坞相邻,右边接着莲子塘 9、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唐代:皇甫松《竹枝(一名巴渝辞)》 释义:江上风吹起水波荡漾,剥开莲子是苦苦的莲心。

10、弄舟朅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

释义:弄来小船去到南塘水上,去摘被荷叶隐隐挡住身子的莲子。

...

刘禹锡写的竹枝词的意思

展开全部 本诗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患得患失的朦胧爱情心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早上,一个女孩,站在杨柳青青的岸边。

根据作者的时空背景,我们可以知道那大概是一个古代的巴渝巫山女孩,站在蜀江边上。

岸上的青青杨柳,暗示着春色已半,大概是仲春季节。

那天,暖暖的阳光,没有一丝风,蜀江之水静静地趴在女孩和杨柳堤下。

女孩的心情此时似乎和江水一样平静。

这时候她突然听到了爱郎在江上的踏歌声。

踏歌是古代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欢快舞步和情调,传达一种欢快又浪漫的气氛。

我们从诗里不知道唱歌人离女孩有多远,但我们的确可以知道女孩听得见男孩的歌声,而且被男孩的歌声莫名地打动,虽然我们估摸着女孩看不见男孩的船和身影,属于典型的电影手法里的“画外音”之类的吧。

看不见,听得着,更能增添女孩思念男孩的情愫。

不过,如果按照我们古代画画的意境,怎么招也要将男孩放在画中,也就是放在目穷之地或隔山之后,这样处理会更有情有景有意致。

踏歌,给女孩带来了悸动的情愫,有高兴,有企盼,或许又有更旖旎的憧憬。

就在女孩如痴如醉地听爱郎歌声时,突然一片乌云飞来,洒下了丝丝细雨,此时此景,天色恰如女孩对男孩的想象一般,那男孩可能对女孩或许无情(晴),还或许有情(晴)。

无晴却有晴,无情却有情,是男孩无情我却有情,还是男孩歌声有情其实无情?这情,就像那天气,一会儿在女孩心中是东边日出一会儿西边雨,一半儿甜蜜一半儿恼。

熊宪光(巴渝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