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战前诗词

徐战前诗词

苏轼诗词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石钟山记》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 22《有美堂暴》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2《记承天寺夜游》 《范增论》 《贾谊论》 《东栏梨花》 苏轼自勉对联: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

苏轼在黄冈写的诗词赋

1. 文:《前后赤壁赋 》2.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临江仙》、《满庭芳》、《满江红》、《南乡子》、《卜算子》。

3. 诗:《初到黄州》、《红梅三首》《琴诗》、《寒食雨二首》、《海棠》、《洗儿戏作》、《东坡》。

苏轼:1.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西湖》诗词

记得儿时买过一套西湖十景的书签,几经搬迁再也找不到那套西湖十景的书签了。

最近到杭州一游,听说西湖十景有旧十景和新十景之分,哪里找得到旧十景和新十景最权威的说法?最好能告诉在下哪里下载西湖旧十景和新十景的图片。

问题补充:还记得那时我七、八岁(大概是一九五六年),还化过一角钱买过一套上海市区的十样景书签,记得其中有国际饭店、和平饭店、静安寺、城隍庙九曲桥、老西门的陈英士纪念塔......还有一张“枫林夜月”。

上面提到的五处我都找到过。

还有五处我此生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了。

当时为看“枫林夜月”那景致,我还一个人徒步从下午一直走到天黑、从高昌庙(江南造船厂附近)一直走到枫林桥去过。

当时我找到小木桥路和枫林桥路,近小木桥路的肇家浜上还真留有小木桥的木桥桩,就是没有找到枫林桥的任何痕迹。

那时肇家浜是一条臭不可闻的臭水浜,根本没书签上“枫林夜月”的景致。

几十年来上海市区“枫林夜月”的景致一直在我魂梦中萦绕,有谁能帮我找回那张“枫林夜月”的书签?哪怕是翻拍的照片也行!!提问者: chanhong - 举人 四级 最佳答案西湖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1、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交通情况:乘507、504、K4、游2路苏堤站下。

2、曲苑风荷 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

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交通情况:乘507、538、15路曲院风荷站下。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交通情况:27路、7路岳坟站下。

4、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

带“青霖”二字的诗词,曲赋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入声】 危檐仍空阶,十日滴不歇。

青莎看成狂,白菊即欲没。

吴王荒金尊,越妾挟玉瑟。

当时虽愁霖,亦若惜落月。

许浑 【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 碧油红旆想青衿,积雪窗前尽日吟。

巢鹤去时云树老,卧龙归处石潭深。

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

宾御莫辞岩下醉,武丁高枕待为霖。

李山甫 【早春微雨】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

疏影未藏千里树,远阴微翳万家楼。

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方干 【寄灵武胡常侍】 青云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

欲遣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赞东宫。

自从忠谠承天眷,更用文篇续国风。

最是何人感恩德,谢敷星下钓渔翁。

郑谷 【谷初忝谏垣今宪长薛公方在西阁知奖隆异以四韵代述荣感 旧诗常得在高吟,不奈公心爱苦心。

道自琐闱言下振,恩从仙殿对回深。

流年渐觉霜欺鬓,至药能教土化金。

自拂青萍知有地,斋诚旦夕望为霖。

韦庄 【耒阳县浮山神庙】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

山曾尧代浮洪水,地有唐臣奠绿醽。

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权德舆 【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青光照目青门曙,玉勒雕戈拥驺驭。

东方连帅南阳公,文武吉甫如古风。

独奉新恩来谒帝,感深更见新诗丽。

共看三接欲为霖,却念百城同望岁。

双旌去去恋储胥,归路莺花伴隼旟。

今日汉庭求上略,留侯自有一编书。

沈亚之 【山出云】 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

盖小辞山早,根轻触石新。

飘扬经绿野,明丽照青春。

拂树疑舒叶,临江似结鳞。

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

看助为霖去,恩沾雨露均。

张复 【山出云(元和元年试)】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

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

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

凌空还似翼,映润欲成鳞。

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

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

邓倚 【春云】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刘得仁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帝里馀新第,朱门面碧岑。

曙堂增爽气,乔木动清阴。

直去亲瑶陛,朝回在竹林。

风流才子调,好尚古人心。

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

礼无青草隔,诗共白衣吟。

轩静留孤鹤,庭虚到远砧。

掩关裁凤诏,开镜理琼簪。

种植今如此,尘埃永不侵。

云奔投刺者,日日待为霖。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

君臣道合体,父子贵同时。

国以推贤答,家无内举疑。

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

未睹风流日,先闻新赋诗。

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

吏部来何暮,王言念在兹。

丹青无不可,霖雨亦相期。

昔我投荒处,孤烟望岛夷。

群鸥终日狎,落叶数年悲。

渔父留歌咏,江妃入兴词。

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青琐留才子,春池静禁林。

自矜仙岛胜,宛在掖垣深。

引派彤庭里,含虚玉砌阴。

涨来知圣泽,清处见天心。

兰气飘红岸,文星动碧浔。

凤栖长近日,虬卧欲为霖。

席宠虽高位,流谦乃素襟。

焚香春漏尽,假寐晓莺吟。

丹地宜清泚,朝阳复照临。

司言兼逸趣,鼓兴接知音。

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为怜风水外,落羽此漂沉。

欧阳詹 【益昌行】 驱马至益昌,倍惊风俗和。

耕夫陇上谣,负者途中歌。

处处川复原,重重山与河。

人烟遍馀田,时稼无闲坡。

问业一何修,太守德化加。

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

贤哉我太守,在古无以过。

爱人甚爱身,治郡如治家。

云雷既奋腾,草木遂萌芽。

乃知良二千,德足为国华。

今时固精求,汉帝非徒嗟。

四海有青春,众植伫扬葩。

期当作说霖,天下同滂沱。

李白【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贾岛【寄沧州李尚书】 沧溟深绝阔,西岸郭东门。

戈者罗夷鸟,桴人思峤猿。

威棱高腊冽,煦育极春温。

陂淀封疆内,蒹葭壁垒根。

摇鞞边地脉,愁箭虎狼魂。

水县卖纱市,盐田煮海村。

枝条分御叶,家世食唐恩。

武可纵横讲,功从战伐论。

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

非是泥池物,方因雷雨尊。

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

青冢骄回鹘,萧关陷叶蕃。

何时霖岁旱,早晚雪邦冤。

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徐夤 【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名齐火浣溢山椒,谁把惊虹挂一条。

天外倚来秋水刃,海心飞上白龙绡。

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影浇。

喷石似烟轻漠漠,溅崖如雨冷潇潇。

水中蚕绪缠苍壁,日里虹精挂绛霄。

寒漱绿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

千寻练写长年在,六出花开夏日消。

急恐划分青嶂骨,久应绷裂翠微腰。

濯缨便可讥渔父,洗耳还宜傲帝尧。

林际猿猱偏得饭,岸边乌鹊拟为桥。

赤城未到诗先...

古代诗词名句

展开全部古今诗词名句荟萃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

(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

(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

(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

(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

(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

(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99.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

苏东坡的诗词

展开全部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世界遗产的诗词和楹联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

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

“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

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八 达 岭(明)徐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居庸关二首(清)顾炎武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戌兵烦下口,先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岗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极目危峦望入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守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九日迎銮北口和寅甫学士韵(元)王恽翠华南下拂云霓,驻跸军都汉苑西。

龙虎台高惊峻绝,蓬瀛人老许扶携。

九天日月瞻光近,万国烽烟入望低。

佳节迎銮得清赏,牛山初不羡东齐。

长 城(唐)于濆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金)刘迎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棰,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八 达 岭(明)徐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登八达岭沈用济(清)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北使长城( 唐) 王无竞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咏史诗·长城(唐) 胡曾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续古二十九首(唐) 陈陶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古筑城曲(宋) 陆游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杞梁妻( 唐) 僧贯休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杞梁墓(唐) 汪遵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塞下曲(唐) 常建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唐) 王建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登长城( 唐) 李益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长城( 唐) 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有没有描写离别的诗词?

i don't know whu u r ,or what u do ,but ...can we ?i mean to be friends.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暮春送别 作者:【韩琮】 年代:【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8. 赋得早燕送别 作者:【李益】 年代:【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9.送别 作者:【李百药】 年代:【唐】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10.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作者:【王勃】 年代:【唐】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12.金陵歌,送别范宣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13.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别董大 作者:【高适】 年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6.送别感赋 作者:【刘絮窗】 年代:【清】 理罢云鬟展转思, 池塘正值梦回时。

近来诗句如春柳, 只向东风赠别离。

词: 1.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2.雨霖铃 作者:【柳永】 年代:【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关于写茶的好诗词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写乡愁,内容自是陈旧,但直写所见,甚为宏阔,白描景物,却不感粗糙,兼直书情怀,不扭捏作态,读来流畅自然。

而意思层层相套,极尽曲折,如"明月楼高休独倚",但实际上是倚了,并因此喝了不少酒,酒是用来消愁解相思的,然非但不能解,还化作相思泪,可见相思之深、之无时不在。

《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古诗词鉴赏这首诗描写旅人远走塞外,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大概生活在武则天时代,那时的唐朝,总的来说是朝气蓬勃的,然"野无遗贤"从来就是假话。

陈子昂第二逃命从军边塞时,和主将建安王武攸宜意见不和,满腔热情和满腹才华换来的只是无尽的压抑和孤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古来征战几回人"的幽州台,百感交集,从而唱出了以上的千古绝响。

徐战前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