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月亮的诗词

形象月亮的诗词

描写月亮的诗词

李白的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月亮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他是唐玄宗时一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诗人,他为人正直贤明,诗风朴实遒劲,对扭转初唐华靡诗风有贡献。

后人常把他与陈子昂并称。

其《感遇》诗十二首,以寄兴为主,讽喻时政,思想深刻。

有《张曲江集》。

回答者:suisha - 秀才 二级 3-5 15:24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回答者:zgsnzj - 举人 四级 3-5 15:25 --------------------------------------------------------------------------------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还有就是李白的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和他的月下独酌 队影成三人杜甫的 月时故乡明 回答者:最初梦想会实现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5 15:30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答者:来泽冰 - 魔法学徒 一级 3-5 15:37 --------------------------------------------------------------------------------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其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数据数不胜数。

以下的供你参考: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

描写月亮的诗词

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

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

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

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

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反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东晓碾关山月。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月圆缺。

王清惠;《满江红》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 词《酹江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璧怀古》词《念奴娇》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辛弃词:《满江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江城子》。

沙上弃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词:《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张先 词:《木兰花》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蒋氏女 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吕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词:《雨霖铃》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苏过 《点绎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词《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月夜》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顾况 《宫词》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 《瑶瑟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苏轼 词《洞仙歌》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晓月...

形容月亮的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12-13 21:19 提问者: 小仙狗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答者:27zhong - 秀才 三级 3-5 15:20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他是唐玄宗时一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诗人,他为人正直贤明,诗风朴实遒劲,对扭转初唐华靡诗风有贡献。

后人常把他与陈子昂并称。

其《感遇》诗十二首,以寄兴为主,讽喻时政,思想深刻。

有《张曲江集》。

回答者:suisha - 秀才 二级 3-5 15:24 --------------------------------------------------------------------------------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回答者:zgsnzj - 举人 四级 3-5 15:25 --------------------------------------------------------------------------------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还有就是李白的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和他的月下独酌 队影成三人 杜甫的 月时故乡明 回答者:最初梦想会实现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5 15:30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答者:来泽冰 - 魔法学徒 一级 3-5 15:37 --------------------------------------------------------------------------------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其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数据数不胜数。

以下的供你参考: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

一首有关月亮的诗词,并且附上详细赏析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

描写月亮的诗句,(*^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

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

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

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

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

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

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月洞怪榈吻?B>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

描写月亮的诗句,(*^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风飘荷叶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

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

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

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

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

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

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月洞怪榈吻?B>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

关于月亮的诗有哪些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关于月亮的诗句加意思

1.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2.李白《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3. 在诗人眼里,一轮明月,诗意盎然。

你就看古人赋予月亮的美称吧——玉免、夜光、素娥、嫦娥、冰轮、冰镜、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菟、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广寒宫、玉羊......真是不胜枚举。

古时候没有现在的光污染,在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夜色溶溶,人们举目仰望,天上最明亮、最皎洁、最美丽的,就是那轮明月。

面对清澄、柔美的银色月光,天性浪漫的骚人墨客自然会诗兴大发,操觚赋诗,摛藻咏月。

;o: 明月最令古人倾心的,自然是她的美丽明亮。

汉代无名氏之《古诗十九首

形象月亮的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