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周的诗人和他的诗词

姓周的诗人和他的诗词

姓周的古代诗人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道县人。

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 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杭州人。

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 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高安人。

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 人。

周凯,字仲礼,号芸皋,公元1779年生于富阳镇宜家弄。

清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湖北襄阳知府、福建兴泉永道和台湾兵备道等职。

他精通诗、书、画,著有《武当纪游二十四图》和不少诗文传世。

中国古代有哪几位出色的诗人

1."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

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

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

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

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

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

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

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

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

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字摩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4.“诗囚”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

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

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有《孟东野集》。

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

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

中国古代有哪几位出色的诗人

1 庄姜 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

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

可是庄姜嫁给了昏惑的庄公,夫妻不和,婚姻不幸,心中非常痛苦。

《邶风》一,二,四首诗写出了她的这种心情。

第一首《柏舟》,写的是庄公长期不和庄姜一起生活,《柏舟》即作者自况,柏木之舟质量是坚实细密的,比喻作者人才出众,但却是飘荡水中的一只空船。

庄姜的隐忧无法排解,耿耿不寐“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转”,“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是写她忧愁的情绪,摆脱不掉的苦闷。

意象联想十分贴切。

作者也想主动地槁好和庄公的关系“薄言往诉,逢彼之怒”通过提炼的这一细节,作者的痛苦被表述得清晰无疑。

而“忧心悄悄,恫于群小,”丈夫既对她不好,身边那些小人也一齐落井下石,作者只能忧心悄悄,只能是“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只能仰望天空,希望象小鸟那样白由飞翔, 《绿衣》为《邶风》第二首。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心忧矣,曷维其已。

”朱熹认为:“庄公惑于壁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正嫡幽微,使我忧之不能自己也”正嫡幽做,忧之不能自己。

庄姜在卫宫中的处境,通过此诗都表露无遗了。

第四首《日月》:“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于不我 顾。

”高享《诗经今注》中认为:“这是妇人受丈夫虐待唱出的沉痛歌声”而《诗序》中说:“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自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于困穷之诗也”,那么诗中“不我顾”“不我报”“德音无良”指的是卫庄公子。

2班婕妤 (约公元前48年——公元前6年),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名不详,婕妤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妃嫔的一种称号,地位相当于上卿,自魏晋到明代延用。

她是西汉楼烦(今朔州东)人,少年时即显出才学,工于诗赋。

汉成帝初年,以才、貌俱佳被选入成帝后宫,起初为少使,不久被立为婕妤。

她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女子,不争夺地位,不干预政治,谨守礼教。

据有关史书记载,成帝要带她同车出游,她认为皇帝的身边应该是名臣,不是女宠,因此婉言拒绝。

后来,赵飞燕入宫得宠,以谗言诋诽许皇后及班婕妤。

成帝听信谗言,废了许皇后,而班婕妤以对问得以幸免,但她恐怕日久见危,于是进入长信宫侍奉皇太后,并作赋度日。

成帝死后,她移居陵园,并在那里去世,约五十来岁。

班婕妤是辞赋发展史上极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较早的五言诗的创造者。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一卷她的作品,后来多数散失,仅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赋》等几篇,都是抒发自己的宫中苦闷之情,以《自悼赋》真实可信且最为著名。

3徐淑 生卒年及字号均不详。

陇西人。

东汉诗人秦嘉妻。

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

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

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

4班昭 东汉女辞赋家。

一名姬,字惠班。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生卒年不详。

班彪女,班固妹。

嫁曹世叔,早年守寡。

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

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

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

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

著名学者马融,曾从其授业。

著有赋、文等16篇。

5蔡琰 汉魏间女诗人。

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生卒年不详。

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儿。

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

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

汉末天下大乱,董卓入据洛阳,她起先被董卓军强迫西迁长安,接着又在兴平二年(195)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中度过12年,生有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赎回蔡琰。

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

曾回忆缮写亡父作品400余篇。

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

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不少学者认为是假托之作。

《胡笳十八拍》始见于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后语》,不载于《后汉书》,在文体上同当时作品距离较远,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也是后人伪托的。

6谢道韫 东晋著名女诗人,出身东晋名门谢氏家族,一代名相谢安的侄女。

谢道韫少时即颇有文采,一日家族聚会,众人围炉闲谈,碰巧大纷飞。

谢安出上对“白雪纷纷何所拟?”,道韫对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闻之,大喜,认为她的比喻精妙、文思敏捷。

后世人以“咏雪之才”称赞其诗作。

??谢道韫还继承了谢安的从容淡定,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优秀品质。

当孙恩五斗米教进攻会稽时,其夫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次子)作为太守手足失措、不知排兵布阵、只知求神拜...

30首古诗带诗意和诗人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

【纳兰性德的诗】可否介绍一下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和他的诗词他的人生...

马背民族的后代纳兰性德,在亲情、友情、爱情上无一不至情至性。

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当代青年,而与这位大词人有关的地理,便成为别有意味的一个人的地理,成为纳兰迷身心向往的地方。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有清一代杰出的词人、康熙皇帝的警卫班长纳兰性德患了一种语焉不详的寒疾(18岁时他便因此疾而辍考三年),苦扼七日,终告不治 纳兰性德家与康熙皇帝家,既是世仇又是姻亲,因为在明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在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剿灭了同是满族但是不肯归顺于他的海西女真叶赫纳兰部族,杀死了叶赫部族的首领金台石。

这个金台石,乃是纳兰性德的曾祖父,而努尔哈赤所娶的妻子孟古,又是金台石的胞妹 叶赫家族纳入了满族正黄旗的旗籍,与爱新觉罗本是世仇的君臣两家,到了纳兰明珠这一代的时候,有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宠信,既来自于纳兰明珠的才干,也来自于他的忠诚――不记杀祖之仇的忠诚。

马背上的民族是弱肉强食的民族。

纳兰性德即是明珠的长子,他聪慧过人,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汉族上千年积累的文化传统成为他生活中的挚爱。

有记载,他早年创作的词《一斛珠·元夜月蚀》大约作于十岁。

17岁时,进入太学读书,颇受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

徐将纳兰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由于受到了这种泰斗级人物的指点,纳兰在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时,便考中了举人,转过年,当他参加高一级的会考殿试时,那个讨厌的寒疾发作了,因病他放弃了这次考试。

功名的擦身而过,却由另外一些值得欣慰的事情弥补了:这一年他结婚了,妻卢氏是他从心底里喜爱的女子,这一年他还结识了当时中国文化界一些顶尖的人物如严绳孙、姜寰英,朱彝尊等人,这些年长他大约三十岁的文人们立即成为了他的师友。

在恢复身体的这两年多,他拜徐乾学为师,学习中原文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编纂了一部长达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同时又将读书见闻与学友传述整理记录成一本随笔集《渌水亭杂识》。

纳兰性德22岁的时候,再次参加殿试,结果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满以为会以才华济世的纳兰性德被任命为康熙皇帝的三等侍卫,后又升任二等侍卫,最终升为一等侍卫。

心怀不满的纳兰性德隐忍了自己心中的郁闷,勤勤恳恳地伴随着皇帝出行巡阅,奉旨唱和,文武兼备的纳兰受到了皇帝的喜爱。

充任武职的纳兰性德在生活当中是地道的文人做派,甚至公务在身,充任康熙侍卫期间,亦是如此,“其扈跸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酣声相和。

”休假的时候,他便邀集一般汉族文友们相聚一堂,饮酒论诗,卸去戎装之后,他的衣着模仿着他心仪的古代汉族文人的模样,当听到文友夸赞他长得很象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时,纳兰内心便充满了欢喜。

马背民族的后代纳兰性德,身上却有许多汉族文人那种期期艾艾、幽幽怨怨、感物伤怀、愁肠婉转。

这种汉族文人式的哀婉幽怨,究竟是怎样成为满族正黄旗子弟纳兰性格中的一部分呢?居其地、姓其姓、蛮横孔武的祖先血脉为何竟孕育出纳兰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情种(亲情、友情、爱情)?纳兰性德身上充满了这样矛盾的地方。

骨子里乃一介文人的纳兰性德,内心深处虽然厌倦这种皇帝侍卫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勇气摆脱这种生活,而只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年轻的纳兰,扈从之余,写下了不少诗文。

在他24岁的时候,友人将他的词作编辑成《饮水词》,广受好评,后有人将他的词作342首辑成《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便得到广泛传播,纳兰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甚至“家家争唱饮水词”。

(文/ 郭盖)

诗人赞美庐山的诗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 白 我本楚狂人, 狂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 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瀑布水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宿香山寺石楼 李 颀 夜宿翠微半, 高档闻暗泉。

渔舟带远火, 山馨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 门清河汉边。

峰峦依枕席, 世界接人天。

蔼蔼花出雾, 辉辉星映川。

深林暑莺满, 惆怅欲言还。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王昌龄石溪流已乱, 苔径入渐微。

日暮东林下, 山僧还独归。

常为炉峰意, 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 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 岂复无清机。

远 公 龛 王 维 松路向精舍, 花龛归老僧。

闲云揿锡杖, 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 千峰明一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别草堂三绝句 白居易 正听山鸟向阳眠, 黄纸除书落枕前。

为感君恩须起, 炉峰不拟住多年。

久眠褐被为居士, 忽挂绯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 庐山未来动移文。

三间茅舍向山开, 一带山泉绕舍回。

山 色泉声莫惆怅, 三年官满却归来。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今陕西渭南县)。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诞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小官僚家庭。

十二三岁,避知越中(今浙江)。

由于是在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岁月中长大,对普通老百姓的疾苦有所了解。

白居易十五六岁初到长安就试,当他拿着诗文谒见菱郎顾况时,顾况用他的名字和他开玩笑:“长安米价正贵,‘居’也不‘易’!”及至看了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后,大加赞赏:“能做这样的好诗,‘居’亦‘易’矣。

”29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第四名及第。

后授官周至县尉、朝霞林学士左拾遗等,因直言敢谏,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在九江居留3年多的时间内,经常往游庐山,吟咏很多,并在北香炉峰下,修筑草堂。

后出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及刑部尚书。

晚年,他随遇而安,息事宁人,极言直谏的拾遗风采消失在“乐天知命”的状态中。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71卷。

他的诗反映人民疾苦,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极受推崇,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庐 山 独 夜 元 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峡 石 西 泉 韩 愈 居然鳞介不能容, 石眼环环水一钟。

闻说旱时求得雨, 只疑蝌蚪是蛟龙。

峡石西泉 韩 愈 居然鳞介不能容, 石眼环环水一钟。

闻说旱时求得雨, 只疑蝌蚪是蛟龙。

?〔韩愈简介〕韩愈,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生于唐大历三年(768),殁于唐长庆四年 (824)。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寄白阁默公 贾 岛 已知归白阁, 山远晓晴看。

石室人心静, 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 古木落薪乾。

夜后风飘磬, 西峰绝顶寒。

庐 山 瀑 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杜荀鹤 仙径闲寻采药翁, 草堂留话一宵同。

若看山下云深处, 直是人间路不通。

泉领藕花来洞口, 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遂, 明月马蹄尘土中。

聪 明 泉 皮日休 一勺如琼液, 将愚拟圣贤。

欲知心不变, 还似饮贪泉。

庐 山 寺 马 戴 白茅为屋宇编荆, 数处阶墀石叠成。

东谷笑言西谷响, 下方云雨上方晴。

鼠惊樵客缘苍壁, 猿戏山灵撼紫柽。

别有一条投涧水, 竹筒斜引入荣铛。

双 剑 峰 来鹄 倚天双剑古今闲, 三尽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 殆应农器满人间。

石 门 山 泉 郑 谷 一脉清泠任所之,萦莎漱藓入空池。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聚沫绕槎残雪在,迸流穿树堕花迟。

烟春雨晚闲吟去,不复远寻星子陂。

白 鹿 洞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栗 里 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 龚胜 事新。

狙击不肯就, 舍生悲缙绅。

呜乎陶渊明, 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 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 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 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 心随还鸟泯。

?〔颜真 卿简介〕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中宗李显景龙二年(708),开元进士,累迁侍御史,因遭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度安禄山必反,...

姓边的名人

一、姓氏源流边(Biān 边)姓源出有二:1、出自以国名为氏。

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

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氏。

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字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得姓始祖:子边。

我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

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

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

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缺)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边姓出自子姓。

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

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

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秋时期。

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

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

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三、历史名人边 韶:后汉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

桓帝时,边孝先官至尚书令,著有《诗颂碑铭书策》15卷。

边让:字文礼(?-1208),陈留浚仪人。

生年不详,卒于汉献帝建安中。

少辩博能文。

灵帝中平中,(公元一八六年左右)大将军何进闻名欲辟之,恐不至,诡以军事徵召。

既至,署令史,以礼见之。

让善占射,能辞对,宾客满坐,莫不羡其风。

府掾孔融、王朗并修刺候。

议郎蔡邕亦深敬之,以为宜高任,复上书推荐。

时年只二十余。

后以高才屡擢进,迁出为九江太太守。

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还乡。

恃才气不肯屈事曹操,且多轻侮之言。

建安中,有乡人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

著有《章华赋》,今尚存。

(见《后汉书文苑传》)余文皆散失。

边镐:南唐升州人,李景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

寻平湖南马氏,进武安军节度。

镐御下无法,行师唯以活人为务,时称边菩萨。

会有孙朗之乱,竟丧楚地,坐削官。

后周师至,镐起为将,军溃被执。

世宗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及割淮南请盟,乃归镐,景置而不用,后卒于金陵。

边 鸾,唐朝画家,长安人。

他擅长画花鸟及折枝草木,用笔轻利,设色鲜明。

唐德宗曾命他画外国年赠解舞孔雀,他画一正一背,毛羽金翠辉映,舞态若合音节,表现出了羽毛的变化姿态和花卉的芳妍,为前所未有,对推动当时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边 鲁:元代书画家。

字至愚,号鲁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

官南台宣使。

工古文奇字,善墨戏花鸟,名重江湖间。

著有《书史会要》、《画史会要》、《春草斋集》、《梧溪集》等。

边 贡:明代文学家,济南历城人,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 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

边景昭:字文进。

明代画家,字文进,福建省沙县人,一作陇西(今甘肃省)人。

永乐年间召至京,以绘事供奉内廷,授武英殿待诏,与蒋子成、赵廉被称为“禁中三绝”。

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

所画花鸟,注重刻画花鸟的各种情态他的花鸟优美而不流于柔媚,具有新的格调,为明代前期重要的花鸟画家,与吕纪齐名。

边连宝:清代约1729年前后在世。

字肇畛(一作赵珍),号随园,直隶任邱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宗雍正中前后在世,年七十四岁。

诸生。

父汝元与同里以诗艺相切磋,连宝能世家学。

雍正十三年,(1735年)贡成均,廷试第一。

明年,蔫试“博学鸿词”,报罢。

复蔫经学,辞不赴。

自是无意进取,益肆力于古学。

连宝为诗,直达胸臆才力纵恣。

出入于韩愈、孟郊、白居易、卢仝之间。

著有《随园集》、《古文病余草》、《续草》、《长语》、《清史列传》等,并传于世。

边寿民:清代著名画家。

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

江苏淮安秀才。

他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

画花卉亦有别正职。

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

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

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

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

他又工诗词、精书法。

和郑板桥友善。

他善于写生,每于秋日结屋荒洲,从琉璃窗中洞观芦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

代表作有:《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寒江秋思图》、《寒芦落雁图》、《芦丛栖息图》、《沙洲雁影图》、《潇汀南雁图》等。

四、郡望堂号1、郡望陈留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郡:汉元始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

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

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2、堂号腹笥堂...

古诗词名篇+赏析25首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2、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

西游记中的古诗词

《西游记》里诗词大致可分为四类:写景诗词、描人诗词、叙战诗词和传佛诗词。

现一一叙述于下。

一、写景诗词 唐宋诗词之中,不乏很多写景状物佳作,但没有几首能有《西游记》(后用“此书”代)诗词清白单纯。

作为一部虚幻故事,势必有许多虚幻景物的描写。

而既为虚幻,故此书之中的诗词,比常寻常写景诗词少了许多现实的约束。

这便更便于作者的发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天庭的描写,如: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

……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把本身并不存在的天庭描述得形象生动,仿佛真有一个天庭。

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对仗工整,纯朴之词描述堂皇之境。

关于水帘洞的描写如: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又: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其中美丽,读者自赏。

当然,关于西行路上的景物:村落、树林、彩霞、夕照、寺院、皇宫……个个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引一首写秋的诗如下: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枫叶满山红”道出时在金秋,菊花在晚风中摇曳,远行路上,蝉声“嗤嗤”“吟渐懒”,其中似乎有点点愁绪,思家?恋国?唐三藏或许正想起唐王的话“宁要家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果然“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两句最好,十个字,便把秋之“杀”与“喜”皆道出来,一面是“荷破”,便是残败之象。

古时,秋天是邢官行刑的时候,从四时看,秋为阴;秋又是战争的象征,从五行看,秋季属金。

欧阳修道“天地之义气,常以萧杀而为心”。

另一面是“橙香”,道出秋的另一面特征。

所谓“春花秋实”,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故诗人用一“金”字,尽述其中喜意。

尾联二句“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表述全诗的感情基调:无论秋天的果实带给人们多么大的喜悦,毕竟西行路上,前途茫茫,不知何时返故乡。

唐和尚看到雁归,正中思乡之情怀。

吴承恩有另一经典之作,则是其写雪的: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

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

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

须臾积粉,顷刻成盐。

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

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

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

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

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

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

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

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

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

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

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

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其中用词十分华丽而精确,“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

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

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应用夸张的比喻,虚实结合,形象而生动,将大雪满天飞的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如身临其境。

同时也大量用典:“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把诗歌有限的容量扩充到无限的空间。

另一首描写一幅画的词也是我十分推崇的: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

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

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 不细品论,相信读者也会很喜欢的。

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全书之中随处可见,我们在享受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于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手法! 二、描人诗词 《西游记》作为一部小说,那么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是至关重要的。

吴承恩除了通过故事的情节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形象深刻的人物,同时也应用了大量的诗词来描述。

当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说书者口头上的炫耀引人而准备的。

但是我们今天仔细地看,便会发现他描写人物形象的诗词,也有它自身不可估量的价值。

单说吴承恩对妖神鬼怪幻化的美貌的描写。

西天路上,众神欲试探师徒四人拜佛求经的诚意,幻化出四个美人,吴承恩在这里对四人做了仔细的描述: 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

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

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

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 遍体幽香...

姓周的诗人和他的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