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到害怕的成语(37个)
-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 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 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
- 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 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 大难临头 [dà nàn lín tóu]
- 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 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胆裂魂飞 [dǎn liè hún fēi]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 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
- 《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 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 低首下心 [dī shǒu xià xīn]
- 唐·韩愈《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胆颤心惊 [dǎn chàn xīn jīng]
- 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吊胆提心 [diào dǎn tí xīn]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 骨软筋麻 [gǔ ruǎn jīn má]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 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 寒毛卓竖 [hán máo zhuó shù]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 寒心酸鼻 [hán xīn suān bí]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 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 《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 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 《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 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
- 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 汗洽股栗 [hàn qià gǔ lì]
- 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 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
- 《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 艰难困苦 [jiān nán kùn kǔ]
- 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 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 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 惊心动魄 [jīng xīng dòng pò]
-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 精疲力尽 [jīng pí lì jìn]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 《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 卷帙浩繁 [juàn zhì hào fán]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 恐慌万状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 恐后争先 [kǒng hòu zhēng xiān]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让人感到害怕的词语(2个)
毛发为竖、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