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气的古文成语

形容生气的古文成语

形容生气的古文成语(40个)

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暴躁如雷 [bào zào rú léi]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瞋目切齿 [chēn mù qiè chǐ]
《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嗔目切齿 [chēn mù qiē chǐ]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冲冠发怒 [chōng guàn fā nù]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形容极为愤怒。
冲冠怒发 [chōng guàn nù fà]
《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形容极为愤怒。
吹胡子瞪眼 [chuī hú zi dèng yǎn]
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发怒冲冠 [fā nù chōng guàn]
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燕丹子》下卷
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艴然不悦 [fú rán bù yuè]
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
横眉怒目 [héng méi nù mù]
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形容怒视的样子。
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形容愤怒到极点。
金刚怒目 [jīn gāng nù mù]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嚼齿穿龈 [jiáo chǐ chuān yín]
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 宋·苏轼《东坡题跋·偶书》
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烈火轰雷 [liè huǒ hōng léi]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怒目而视 [nù mù ér sh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怒目切齿 [nù mù qiè chǐ]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怒猊渴骥 [nù ní kě jì]
《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怒气部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同“恼羞成怒”。
怒火冲天 [nù huǒ chōng tiān]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怒目横眉 [nù mù héng méi]
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怒气冲冲 [nù qì chōng chōng]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盛怒的样子。
怒气填胸 [nù qì tián xiōng]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七窍生烟 [qī qiào shēng yān]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气急败坏 [qì jí bài huài]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使性傍气 [shǐ xìng bàng qì]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发脾气;撒气。同“使性谤气”。
使性谤气 [shǐ xìng bàng qì]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这玉簪又气不愤,使性谤气,牵家打伙,在厨房内打小鸾,骂兰香。”
发脾气;撒气。亦作“使性傍气”。亦作“使性掼气”。
使性掼气 [shǐ xìng guàn qì]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说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出来使性掼气,磕了几个头,也没有茶,也没有鞋。”
发脾气;撒气。同“使性谤气”。
使心别气 [shǐ xīn bié qì]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12回:“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一向使心别气。”
指发脾气。
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抓耳搔腮 [zhuā ěr sāo sāi]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léi]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裂眦嚼齿 [liè zì jiáo chǐ]
宋·陆游《跋傅给事帖》:“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形容生气的古文成语

形容生气的古文词语(1个)

怒目相视

形容生气的古文成语
形容生气的古文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vpbubd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