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从左右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从左右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从左右(36个)

百废俱兴 [bǎi fèi jù xīng]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百花齐放 [bǎi huā qí fàng]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多快好省 [duō kuài hǎo shěng]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古为今用 [gǔ wéi jīn yòng]
毛泽东《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拐弯抹角 [guǎi wān mò jiǎo]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欢天喜地 [huān tiān xǐ d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形容非常高兴。
回光返照 [huí guāng fǎn zhào]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聚沙成塔 [jù shā chéng tǎ]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聚细沙面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力争上游 [lì zhēng shàng yóu]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量体裁衣 [liàng tǐ cái yī]
《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水落石出 [shuǐ luò shí chū]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推陈出新 [tuī chén chū xīn]
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五花八门 [wǔ huā bā mén]
《虞初新志·孙嘉淦》:“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五体投地 [wǔ tǐ tóu dì]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细水长流 [xì shuǐ cháng liú]
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现身说法 [xiàn shēn shuō fǎ]
《愣严经》卷六:“我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象牙之塔 [xiàng yá zhī tǎ]
鲁迅《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还有一条路,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要为艺术而艺术。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一干二净 [yī gān èr jìng]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争分夺秒 [zhēng fēn duó miǎo]
《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指手画脚 [zhǐ shǒu huà jiǎo]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自力更生 [zì lì gēng shēng]
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政通人和 [zhèng tōng rén hé]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从左右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从左右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hd79h7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