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品德诗词

优良品德诗词

描写“优秀品质”诗句

展开全部 描写“优秀品质”的诗句有: 1、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4、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梅须逊三分白,却输梅一段香。

1、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 大意: 竹因有节骨所以直立, 没心品而自正。

任狂风暴,宁可折断也不愿意弯曲 依旧春夏秋冬常绿 ,不与其他草草争艳丽。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大意: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正气歌》文天祥 大意: 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4、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 大意: 生来就不为自己,只求能奉献。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大意: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

有关道德的诗句

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

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

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

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

敷、荣:指花叶繁盛。

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

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

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

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

瘁:这里指贫困。

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

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

胖(pán):安泰舒适。

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

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

距:同"拒"。

专己:刚愎自用。

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

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

"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关于品行的古诗

展开全部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

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讲解】患:忧虑,害怕。

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

形容菊花品德的诗句

展开全部 形容菊花“品德”的诗句: 1. 寒菊 / 画菊 宋代:郑思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3. 咏菊 唐代:白居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4.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5.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代: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菊花的象征: 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雅纯洁的象征。

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

带“德”字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德〔dé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2.心意,信念;3.恩惠;4.姓 ●带“德"字的诗句: 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李世民 《重幸武功》 德迈娥台敞,仁高似幄披。

武则天 《唐享昊天乐?第一》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

李显 《幸秦始皇陵》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李隆基 《过晋阳宫》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李隆基 《过老子庙》皇矣天宗,德先王季。

李舒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迎神》德炳韶光炽,恩沾雨露浓。

宋若昭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德盛昭临,迎拜巽方。

包佶 《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元气产芝,明神合德。

李亨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德“的组词: 1. 道德 [ dào dé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造句: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品德 [ pǐn dé ]:品格德行 造句:国家应该进一步重视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3. 美德 [ měi dé ]:美好高尚的品德 造句: 中国人民历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 缺德 [ quē dé ]:不顾道义,有损德行。

指人做坏事及恶作剧 造句:拖欠大伙儿工钱的包工头可真缺德! 5. 积德 [ jī dé ]:为求福而做好事( 迷信 ) 造句:人生顺境需积德,人生逆境需励志

6. 德性 [ dé xing ]:道德品性;同德行 造句: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

...

红领巾心向党诗词

《红领巾心向党》党的话语记心中,勤奋学习求上进。

团结友爱品德优,强健体魄成栋梁。

红领巾,心向党,天天向上好儿童。

红领巾心向党我是少先队员,我热爱红领巾。

鲜艳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少先队的标志,是革命先烈的血。

是我们少先队的榜样。

我是少先队员,我热爱红领巾。

庄严宣誓记心中,认真学习要用功。

文明礼貌品德高,勤俭节约讲传统。

我是少先队员,我热爱红领巾。

我们热爱祖国,理想远大。

我们勤奋学习,追求上进。

我是少先队员,我热爱红领巾。

我们品德优良,团结友爱。

我们体魄强健,活泼开朗。

我爱红领巾!我爱少先队!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全部 【摘要】学会学习是重要,但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1、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

2、树立自信,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

3、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手段。

3、学会感恩,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

二、效果和体会。

【关键词】习惯 自信 心理 感恩 我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终将人格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保护自己玩具的本性,我经常教育孩子“好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才能更快乐”如果我们家长言谈粗俗,不遵守社会公德,不维护公共民主,随地乱扔垃圾,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一点一滴都不敢松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还要学会感恩。

曾经有很多人对我说,你作为教师,一定很会教育自己的小孩,说起来真的很惭愧,我平时工作很忙,每天早上一大早上班,晚上六点多才下班,经常回到家天已经很黑,人觉得很累,晚上还有一大堆家务做,还要学习、进修、备课等事情做,真的没有特别腾出时间来管教孩子。

但是,我认为要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我觉得教育好孩子最关键的是言传身教,下面我简单地说说我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一)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因此对我的孩子,我向来都严格要求,例如,吃东西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自己要小的,给长辈大的,还有不能随地乱丢东西等等。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1、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良好的习惯包括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作为家长做好表率。

例如,我不会随地吐痰,我不会说粗言烂语,我不会随地丢垃圾等,女儿看到我这样,她就会“有样学样”,她也像我那样不会讲粗言烂语,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

回到家里,我叫女儿在房间做作业,如果我想看电视,我会把女儿的房门关紧,电视音量尽量调到最小。

长期以来,我女儿从来不用我叫她做作业,她才做作业,这都是从小开始做起,逐步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

作为家长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

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

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我对孩子也总是多鼓励少批评。

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然而,有很多家长因为历史的原因,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于是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 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其实不然,我们多让孩子干点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就是要与学校多些联系,与班主任多一些沟通,多让孩子参与学校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

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

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

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当然,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

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

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

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4、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记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莫老师在给家长的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时,但不可能帮助孩子一辈子,所以应该在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尝试着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

记得孩子刚上学时,我每 天帮他整理书包,家长辛苦不说,由于书包不是孩子自己收拾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他不是很清...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

展开全部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

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

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

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1、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

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1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13、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6、才高八斗: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0、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1、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博学多才【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解释】: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洽闻【解释】:博学:广博。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自】:《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才高八斗【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八斗之才【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占八斗【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

石,念 dàn 。

才华横溢【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满腹经纶【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满腹文章【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秋实春华【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自】: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

”参见“春华秋实”。

下笔成文【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自】: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腹载五车【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风华绝代【解释】: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

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自】:《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惊才风逸【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囊锥露颖【解释】:比喻显露才华。

【出自】:《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

”宋才潘面【解释】: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

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议论英发【解释】: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出自】:《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遝,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惊才绝艳【解释】: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

《木兰诗》中描写持久激烈紧张的诗句是什么?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

《木兰诗》中描写持久激烈紧张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附赠《木兰诗》赏析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

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

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

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出征前。

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

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

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诗一开始即写木兰在织布,但“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不知木兰为何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作者自己发问,然后答曰“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诗既是用顺叙手法,开始的几句该是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但作者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木兰没有心思织布起头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

接下来本该说明为什么内心不平静,但作者不立刻写出,而是用了两个意思相同的问句,随后又是两个意思相同的答句,可还是没有从正面解答问题。

但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这四句诗对后面说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这样一问一答,作者才折入正题,“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帖是征兵的文书,可汗是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十二卷言卷数之多,“卷卷有爷名”显属夸张。

至此读者才明白,木兰没有心思织布是因为可汗大征兵,木兰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

父亲显然年老无法应征,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就不能不使木兰犯愁了。

诗一开始就把木兰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面前来表现。

面对困难,木兰打算怎么办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到底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决心要替父从军。

这一段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没有平铺直叙地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接下来写木兰准备出征,用了四个重复的句式,内容无非是买战马及乘马用具。

骏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马的嚼子、笼头、缰绳)和长鞭要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同时这四句诗和上面“问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样正是民歌的特点。

正如明代谢榛所说:“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

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

”诗歌第二部分写木兰踏上了征途。

“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是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

这里用了重复句式,将木兰从军的征途分作两段来写,句式虽同,但其中地名却在变换,显出战事紧迫、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去参战。

但作者并没有忘记他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是个女扮男装、初次远离父母的女子,“不闻爷娘唤女声”正符合木兰当时的处境和她的身份。

明代谭元春评论这句说:“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

”“无男子征戍气”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木兰的形象更鲜明,更富有个性。

木兰能毅然替父从军,去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说明她不同于一般的女子,但她毕竟还是个女子,对家乡、对父母毕竟是有依恋之情的。

这样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

随后写木兰在军中的征战生活,但这部分内容写得极概括,从南征北战一直到立功归来,仅用了“关山度若飞”以下六句,可谓简而又简。

这里“戎机”指战争,“朔气”是北方的寒气,“金柝”是军中用来做饭和打更的铜器。

这几句诗句用律工整。

因此后人常常据此怀疑此诗是唐人所作,也有的研究者推测此诗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唐人的加工修改。

但这些说法并无足够的证据。

南北朝时期有不少作品在体制声律方面已接近唐人的近体诗,当时有些诗已经有了很严整的律句。

可见这首诗中出现几句声调谐和、对偶工致的律句并不能证明它们出自唐人之手。

陈胤倩就说:“‘朔气传金柝’数语固类唐人,然齐梁人每为唐语,惟唐人必不能为汉魏语。

以此知其真古词也。

”这一段写木兰的从军作战生活,本来是可以有许多东西写的,但作者寥寥数语就将这段经历概括了出来,可见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表现战争,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

第三部分是写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

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来竭力铺写。

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天子坐在厅堂上接见了她。

策勋是记功劳,转是勋位的等级,十二转也是说多,并非实指。

这里的十二转和唐代官制的一致也是偶然巧合。

并不能证明此诗出于唐人之手或经过唐人修改。

“百千强”即百千有余,是形容赏赐得多。

可是木兰并不在乎官位和赏赐,她只是想尽快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

明驼指能行千里的骆驼。

木兰不要做官,不要巨额...

怎样写诗歌?(方法)语文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

...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

儿童诗也不例外。

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

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

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

“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

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

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

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

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

”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

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

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

优良品德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