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 山林 诗词

隐居 山林 诗词

表达“看透红尘想隐居山林”的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出处;《秋词》作者;李白,唐代;原文;秋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2,;念酒伴、不来梅自芳。

幸隐居药馆,孙登啸咏,从容云水,无负年光。

出处;《沁园春·春点烟红》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原文;春点烟红,露晞新绿,土膏渐香。

散懒慵情性,寻幽选静,一筇烟,几处松篁。

恨我求闲,已成迟暮,石浅泉甘难屡尝。

犹堪去,向清风皓月,南涧东冈。

如今雁断三湘。

念酒伴、不来梅自芳。

幸隐居药馆,孙登啸咏,从容云水,无负年光。

且共山间,琴书朋旧,时饮无何游醉乡。

归常是,趁前村桑柘,犹挂残阳。

3,;桃笑日开红锦,门柳垂丝袅翠烟。

出处;《鹧鸪天 春》年代: 元 作者: 长筌子;原文;小村隐居乐至闲。

兴来吟首鹧鸪天。

桃花笑日开红锦,门柳垂丝袅翠烟。

扃荜户,扫苔钱。

困时禅榻枕书眠。

有人问我修何事,梦载华胥月一 4,;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出处;《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唐代;原文;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大隐居鄽迷小道,绝巅顶上白云岩。

出处;《缘识》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原文;玄元一气不相监,清静如存意马衔。

大隐居鄽迷小道,绝巅顶上白云岩。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0,;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向往隐居深林”的诗句有哪些?

1、《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贻隐者》 杜牧回报隐居山,莫忧山兴阑。

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

信谱弹琴误,缘崖劚药难。

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

5、《清江引》 马致远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6、《梅道士水亭》王昌龄金刚波若傲吏非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往来迷处所,花下问鱼舟。

7、《西江月·大隐居尘奉道》夏元鼎大隐居尘奉道,衰颜能返朱丹。

要须有主种三田。

方免驱驰淮汉。

天下江山第一,昆仑景胜何言。

希夷妙处集真仙。

默默重帘修炼。

8、《鹧鸪天 春》长筌子小村隐居乐至闲。

兴来吟首鹧鸪天。

桃花笑日开红锦,门柳垂丝袅翠烟。

扃荜户,扫苔钱。

困时禅榻枕书眠。

有人问我修何事,梦载华胥月一9、《赠敬晊助教二首》刘得仁到来常听说清虚,手把玄元七字书。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见往来疏。

已能绝粒无饥色,早晚休官买隐居。

10、《漫兴 其七》 王冕处处言离乱,纷纷觅隐居。

山林增气象,城郭转空虚。

侠客思骑虎,溪翁只钓鱼。

诸生已星期,那得论诗书。

...

哪些诗人归隐田园哪些诗人归隐山林

1描写诸葛亮隐居之处的诗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2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虽然名字不叫归园田居,但是其意境已胜于直言“归隐”3 很喜欢隐士林和靖的那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描写隐居山林与一花一木相伴不想被扰的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 归园田居 》 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隐是:退出凡俗事务,什么都不管了。

只是居住在山林里或者是人烟稀少谁都不认识谁的地方。

退隐是:退出政治生活,隐居起来。

...

描写“山林幽静”的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1、烟火尽头,找一处净土,看繁华落去,听百鸟声鸣,与你耳鬓相依。

幽静山林,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任他时光荏苒。

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2、幽静山林 ,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 ,与你看花开花落、任时荏苒 3、此时春光明媚,春风拂面,万物舒生,鸟雀鸣于其中,正是个大好的春风春景。

这种时候,当在山林当中,找个清净幽静的所在,带上一壶好酒,自在的在地饮酒,以酒敬天,敬这美丽的天地。

4、时光随着朝阳,随着雨露时时变化,我行走在这漫漫的旅途中游荡,尽力寻觅着中其中的滋味,盛夏中洋溢着的美好,有的被人拾起,有的被人遗忘,最后它们都感动这代人夏季里的每一束光芒,幽深的蓝在月光下闪着暗色的光,幽静的山林在沐浴中透着细细的冷,我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我竟不懂这人间的是非曲折。

5、月光浅淡,密林里被勾勒出一片深深浅浅的黯绿,四下里寂静无声,连虫鸣声都不闻,只有偶尔掠过草尖的风,在林中割出细碎的声响,那声音若有若无,反衬得整座山林更幽深了几分。

如此安静,无人经过。

6、我要独自去山林里走走,那里静谧清幽,可以把心情拼凑。

我要在那里,将你忘记,练习一个人,在没有你的地方安睡。

7、你说你喜欢安静,我为你舍去喧哗人生;你说你喜欢幽寂,我陪你归隐山林;你说你想要灿烂一星,对不起!好高呀,我够不着! 8、多年以后,若我去四姑娘山,不为林中幽静,只为那悬崖一洞 。

多年以后,若我去浪荡,不为山水之美,只为那你走一路。

9、幽深高山森林,树木夹道的山间小径铺满厚厚松针。

午后阳光蒸腾起松脂辛辣气味,鸟声偶尔清脆响起,如影相随。

10、此日风清云淡,水碧山青。

人过峡道,幽意未生。

静观天地之大,林木之繁,竟不容,一鸟啼鸣。

滔滔天下,荡荡乾坤,竟不知,知己是谁。

...

古代诗人隐居的原因有哪些 ?

古代文人归隐的原因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看,主动归隐的是少数,大多数的文人是不得不归隐,是被迫地走进山林。

诗僧灵澈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此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古人隐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

真正仅仅为了山水而隐居的文人并不多,但也不能否认,美丽的山水、特别是隐居山水之中的闲适生活的确是诱导文人隐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方面,陶渊明可算是一个典型。

他在《归园田居》中明确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人把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旧林、故渊,把官场看作罗网、樊笼。

这种天生的热爱自然的性格成为促使文人隐居山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一首《山僧歌》: 问曰山居何似好?起时日高睡时早。

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

卧崖 龛,石枕脑,一抱乱草为衣袄。

面前若有狼籍生,一阵风来自扫了。

独隐山,实畅 道,更无诸事乱相扰。

生活在山林之中,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就连卫生打扫也由山风代劳了。

我们再看张养浩对山水隐居生活的描写: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杖立云沙,回首见 山家。

野鹿眠山亭,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 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 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月题。

(《双凋雁儿落 带得胜令》) 第一支曲子运用了连绵对的形式,把“云”和“山”两个字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反复咏唱,既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音韵美,又表现了诗人对青山白云的喜爱之情,这二者互为交融、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一幅优美祥和的隐居生活画面。

人爱山,山爱人,人山互融,物我为一,真不知今夕何夕矣!后一首曲子运用对比手法,把“往常”的仕宦生涯与“如今”的隐居生活作一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山林隐居生活的闲适和优越。

(二)科举考试失败,不得不归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人读书的最初目的几乎都是为了治国安民、光宗耀祖。

但朝廷能够为读书人提供的官职毕竟有限,所以大多数的读书人不得了不怀抱着“满腹经纶”、遗憾万分地踅进山林去当了隐士。

这一部分人的心情是相当痛苦的。

唐末有一位诗人叫任蕃,他家住江东,曾步行数千里赴长安应试,结果却名落孙山,其痛苦绝望之情见于他落榜后对主考官讲的一段话中: 仆本寒乡之人,不远万里,手遮赤日,步来长安,取一第荣父母不得。

侍郎岂不 闻江东一任蕃,家贫吟苦,忍令其去如来日也?敢从此辞,弹琴自娱,学道自乐耳。

(《唐才子传》卷七) 任蕃作为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徒步往返万里应考,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他满怀希望而来,结果空手而归。

据说,主考官听了他的这番话后很惭愧,想挽留他,但任蕃执意离去。

他后来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不甚清楚,但根据他的最后一句话,大概是当了隐士。

罗隐是唐末著名的诗人和小品文作家,他一生的经历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积极进取的文人是如何被迫当了隐士的。

早年的罗隐抱负远大,想通过科举进入朝廷,做一位“执大柄而定是非”(《谗书·重序》)的名臣。

据史书记载,罗隐从20岁时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一直考到55岁。

在这35年之间,他10次考试均遭失败,不得不浪迹天涯而一事无成,这种非常人可以忍受的坎坷遭遇对罗隐心灵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他写过许多诗歌来表达考试失败后的失望和羞愧之情,他深感近对不起师友,远有愧于古人,甚至面对妓女也觉无颜: 罗隐……初赴举之日,于钟陵宴上,与妓云英一绝。

后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 英相见。

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耶?”隐内耻,寻以诗嘲之:“钟陵醉别十 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见俱是不如人。

”(何光远《鉴戒录》 卷八) 朝廷不要罗隐,男子不要云英,罗隐抓住这一相似之处,勉强与对方打了一个平手。

作为士子的罗隐,竟然与妓女较起真来,可见他对自己屡次落第的羞愧和敏感。

在社会上处处碰壁的罗隐突然想起了庄子,他写了许多诗歌,用庄子的万物一齐、无用之用来进行自我安慰。

虽说如此,他还是感到屡屡落第使自己难以在社会上抬起头来,于是他便脱下青衿,换上道袍,躲到深山老林中隐居起来了。

由于种种原因,像这样不得不当隐士的文人,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

可以说,每一位看似潇洒的隐士,怀里都揣着一本辛酸账。

(三)惧怕灾祸: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因此上功名意懒。

元代的张养浩把因惧怕灾祸而隐居的心情写得十分明白: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

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张柬之老来 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

因此上功名意懒。

(《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 玉关》) 这首曲子一连举了...

【能表达想归隐山林但又被世俗所牵绊的古诗有哪些】作业帮

陶渊明和王维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从陶渊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今共13年.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陶渊明最后的这20余年的田园生活和其他隐士们的隐居山林不同.陶渊明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如《归田园居》、《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长公曾一仕”;《拟古》中的“少时壮且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述酒》《读山海经》中的“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中的“白日沦西阿”;以及《咏荆轲》等等.在这些诗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青松在东园,众草投其姿;凝霜殓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这里,诗人以青松自比,虽然“卓然见高枝”,但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比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虽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他还不愿服老,还想继续作一番事业,建功立业.至于《咏荆何》、《读山海经》,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这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这确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诗人,能够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这不仅是劳动本身的意义,而且也是对劳动观念的变革.“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诗人在这里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实是十分难得的.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十分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

隐居 山林 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