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关于忍耐的的成语

比喻关于忍耐的的成语

比喻关于忍耐的的成语(18个)

按捺不住 [àn nà bù zhù]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百忍成金 [bǎi rěn chéng jīn]
《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形容忍耐的可贵。
狼吃幞头 [láng chī fú tóu]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能屈能伸 [néng qū néng shēn]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能伸能屈 [néng shēn néng qū]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气忍声吞 [qì rěn shēng tūn]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忍气吞声 [rěn qì tūn shēng]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忍尤含垢 [rěn yóu hán gòu]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忍辱含垢 [rěn rǔ hán gòu]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吞声饮气 [tūn shēng yǐn qì]
《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犹吞声忍气。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吞声忍气 [tūn shēng rěn qì]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小不忍则乱大谋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以忍为阍 [yǐ rěn wéi hūn]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包羞忍耻 [bāo xiū rěn chǐ]
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按捺不下 [àn nà bù xià]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屏气吞声 [píng qì tūn shēng]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犹言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隐忍不发 [yǐn rěn bù fā]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比喻关于忍耐的的成语
比喻关于忍耐的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jv19fe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