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欲隐退的诗词

意欲隐退的诗词

李白的著名诗词

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一生热爱大自然,孤帆一片日边来,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

,象征着唐帝都长安,也即象征着当时朝廷,因此这一句是写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悬念朝廷的怅惆心情,远远相对,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

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

一次,李白乘舟沿江而下,具体写清碧的江水流经天门山时回旋景象。

博望 山,对峙如门的英姿,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经过天门山..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第四句写江上行舟。

前人关于此句含义的解说颇纷杂,碧水东流至此回。

?首句说天门山中间断开?第三句写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次句顺接前句“楚江开”李白《望天门山》赏析,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图景!反映了李白写景纪行诗歌一种带有夸张语调的写实格、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丽日照临着江水,落语看似平常,实准确难移。

,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

“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

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

“断”、“开”两字,下得利落有力.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的长江两岸,有两座夹江对峙的山峰?王运熙,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

,故汹涌的长江得以奔泻而过。

楚江,孤帆远来的美景、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西为梁山。

两山错落相对?.,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

诗曰:? 天门中断楚江开。

其实,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创作本事是不易考定的。

就全诗而言,李白是因行舟时即目所见,而随兴吟发。

试想,即长江,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且具有将自然美转化为诗的艺术美的非凡才能,其中一说以为“日边”指西方落日,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吟兴。

于是,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

两岸青山相对出,东为博望山...

有关爱国的诗词

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

薄暮: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落日。

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鸟兽,指猎物。

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解说] 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

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

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王绩)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29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古诗词赏读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

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

渡过荆门之后,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

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在平野的尽头,别具空间流动感。

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是胜炙人口的名句

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接下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

白天,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彩云悠悠,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虽然楚地风光、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

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

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描写又逼真如画,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李白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古诗词赏读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吴均)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古诗词赏读 人日思归① 入春才七日②,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③,思发在前④。

[注释] 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归:回家。

薛道衡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出使南方的陈朝,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

② 入春才七日: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称人日是入春刚刚七天。

③ 落:落(là)后。

落雁后:落在大雁的后面。

④ 思:对家乡的思念。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

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

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薛道衡)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1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古诗词赏读 山中 长江悲已滞①,万里念将归②。

况属高风晚③,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①滞:停顿。

这里是说长江流得太慢了。

②这句是说盼望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

“万里”是夸张的说法。

③况属:况且遇上。

属:这里的意思是遇、逢。

[解说] 这首诗是诗人客游蜀中(今四川)时写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晚上,满山黄叶飘落,诗人遥望长江,因为盼望早日返回家乡,仿佛觉得江水都流的太慢了。

王勃)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古诗词赏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释]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

想要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要整首的,各种风格的都可以~最好是很优美...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中花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飏茶烟。

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

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两首 唐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两首 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苏轼的诗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送刘寺丞赴余姚】 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

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

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雾。

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従佛祖。

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

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夸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余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余烬。

天游照六凿,虚空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従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日,怨句写余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开阁放出,事见本传。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鬓。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王巩清虚堂】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

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

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未已。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

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

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

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谽谺。

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

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

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

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

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

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

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

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

看君拥黄?,高卧放晚衙。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

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泪垢添丁面,贫低举案蛾。

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

袅袅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

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德公方上冢,季路独留言。

已占蒲鱼港,更开松菊园。

従兹来往数,儿女自应门。

【次韵孙秘丞见赠】 感慨清哀似变风,老于诗句耳偏聪。

迂疏自笑成何事,冷淡谁能用许功。

不怕飞蚊如立豹,肯随白鸟过垂虹。

吟哦相对忘三伏,拟泛冰溪入雪宫。

(湖州多蚊蚋,豹脚尤毒。

垂虹,吴江亭名。

)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

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

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

洞庭在北户,云水天渺渺。

庵僧俗缘尽,净业洗未了。

十年画鹊竹,益以诗自绕。

高堂俨像设,禅室各深窈。

奔泉何处来,华屋过溪沼。

何山隔幽谷,去路清且悄。

长松度翠蔓,绝壁挂啼鸟。

我友自杭来,尚叹所历少。

归途风雨作,一洗红日燎。

俄惊万窍号,黑雾卷蓬蓼。

舟人纷变色,坐羡轻鸥矫。

我独唤酒杯,醉死胜流殍。

书生例强狠,造物空烦扰。

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

美人为破颜,正似腰支袅。

明朝更陈迹,清景堕空杳。

作诗记余欢,万古一昏晓。

【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上僧舍不复往日繁丽独净慈本长老学者益盛作此诗寄之】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返林泉。

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舶AA19风(并引。

)】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AA19风。

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过梅黄雨,万里初来舶AA19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丁公默送蝤蛑】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送孙著作赴考城兼寄钱醇老李邦直二君于孙处有书见及】 使君闲如云,欲出谁肯伴。

清风独无事,一啸亦可唤。

来従白苹洲,吹我明月观。

门前远行客,青衫流白汗。

问子何匆匆,王事不可缓。

故人钱与...

有关爱国的诗词

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

薄暮: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落日。

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鸟兽,指猎物。

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解说] 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

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

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王绩)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29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古诗词赏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

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

渡过荆门之后,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

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在平野的尽头,别具空间流动感。

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是胜炙人口的名句。

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接下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

白天,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彩云悠悠,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虽然楚地风光、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

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

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

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描写又逼真如画,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李白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古诗词赏读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吴均)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古诗词赏读 人日思归① 入春才七日②,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③,思发在花前④。

[注释] 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归:回家。

薛道衡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出使南方的陈朝,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

② 入春才七日: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称人日是入春刚刚七天。

③ 落:落(là)后。

落雁后:落在大雁的后面。

④ 思:对家乡的思念。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

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

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薛道衡)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1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古诗词赏读 山中 长江悲已滞①,万里念将归②。

况属高风晚③,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①滞:停顿。

这里是说长江流得太慢了。

②这句是说盼望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

“万里”是夸张的说法。

③况属:况且遇上。

属:这里的意思是遇、逢。

[解说] 这首诗是诗人客游蜀中(今四川)时写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晚上,满山黄叶飘落,诗人遥望长江,因为盼望早日返回家乡,仿佛觉得江水都流的太慢了。

(王勃) 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古诗词赏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释]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

苏轼对宋代诗词的影响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 (一) 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

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

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

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

苏轼来了。

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

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主张不断开拓创新,主张每个作家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则,他本人才华横溢,魄力过人,形诸文艺实践,则不仅诗歌散文,乃至书法绘画,都有戛戛独到的艺术造诣。

据此二则,我们很难想象苏轼一旦提笔为词,竟肯寄人篱下。

从现有材料看,苏轼进入词坛较晚⑴,那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⑵的年代,但苏轼居高临下,并不以为然。

他从事词的创作仅四年,就在《与鲜于子骏》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二) 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显著的标志是“以诗为词”,而“以诗为词”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凡能入诗的内容,均可入词。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⑶此说虽不无夸大,但针对宋初词坛实际,他能从题材与内容的开拓上来评价苏轼的创新精神,可谓卓有见地。

首先,苏轼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

众所周知,终赵宋王朝三百年历史,边患不断,爱国精神也就始终贯串两宋文学。

然则,北宋诗坛虽不乏关心国事之作,而于词坛却绝少反响。

为此,苏轼这类爱国词章在开拓宋词园地上有重要意义。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免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⑴,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祭常山回小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这两篇作品写于同时,无论描绘出猎的场景,抒发豪纵的情致,表达爱国的壮志,乃至用事的手法都极其相似。

而且词中不伏老的爱国形象,直抒胸臆的气势,似乎较诗更为突出。

这样,苏轼就在内容上打破了诗词界线,把却敌报国的时代主题引进了词坛。

在这类词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中对周瑜形象的刻划,英气勃勃,光采照人,为中国词史上的空前之笔,是苏轼对北宋词坛杰出的贡献。

显然,这里寄托着作者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对这首词,近来颇多议论。

有人以为是一种“失败者的心理”,有人则以为是“一支胜利的凯歌”⑷。

我以为这首词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宜用“失败”或“胜利”来简单概括。

全词咏景、怀古、抒情融汇一气,咏景怀古固是为了抒情,但作者的现实之情,也深深寓于雄壮飞动的如画江山之中和雄姿英发的风流人物身上。

结处的虚无和沉郁悲壮,掩盖不了通篇热情洋溢、激越健壮的基调。

上溯范仲淹的《渔家傲》,下视辛稼轩的爱国词章,此词有不容忽视的奠基和枢纽作用。

其次,以农村田园入词。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坛就不乏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

但囿于诗词分流的偏见,中唐以来的词坛绝少农村词。

偶有渔父、浣女、莲娃等形象出现,那也是美化了的,缺少泥土缺息。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中所谓的“渔父”,不过是号称“烟波钓徒”的作者——隐士的自我化身罢了。

苏轼的《渔父》四首,分别写渔父的“饮、醉、醒、笑”,新意不多,但他的一组农村词《浣溪沙》五首,却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词中不惟景色宜人:绿阴绵延的村庄,软草平莎的沙路;日照桑麻,水光如泼,风吹蒿艾,香气似薰;庄南村北,qiān@⑵车欢唱,几家煮茧,满村清香。

而和这雨后清新爽目的农村风光水乳交融的,则是一派喜庆丰收的欢乐景象:“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人们吃着喷香的新麦,喝着舒心的米酒,有的甚至醉卧黄昏路边了。

活跃在...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十五夜望月 2水调歌头 3我的思念是圆的 解释这三...

苏轼《水调歌头》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

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

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

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

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

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

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

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

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

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自慰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词的下片写什么,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

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

“我欲”三句,盖因问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

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

苏轼。

胡仲任谓中秋词。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

用“转”“低”“照”三字,描摹随月光流转,光影的物移,时间跟着推进,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即苏轼还是立足于现实,热衷于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之爱的人间生活。

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

“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换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顿挫有致,看似赏月,更进一步,言人与月既然从古难全。

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常事常规,无眠而情生。

想超脱尘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能传诵千古,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即月光绕过朱阁,自此词一出,表现出世与入世,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而是于自然中觅求“苦中作乐”的生活意义,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背景,“欢饮达旦”,则情更深,意更浓矣,立意,构思,并以潇洒之笔,不假雕琢。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来密州任职,来自我宽解,乘风归去,又犹豫徘徊,楼高宇寒不胜之,落足现实,苏轼加“但愿”二字。

下片亦由月生情,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躯,借月盟心,“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不离不弃,意境豁达,令人玩味不尽。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字子瞻,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

“不知”数句,笔势回折,关于爱情的诗词文都是相当隐晦和朦胧的,导致现在人们在述说爱情的时候也会引用它,至于它本来的意义么,倒是因为现在的人对亲情十分隐晦而忘掉了! 所以新意为: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此事古难全,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

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何事长向别时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我欲”与“又恐”相呼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揭示“出仕”,来得更亲切更温暖。

下片用月衬别情,意在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诗。

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又以月明理。

其词咏月,关合人事。

“不应”二句,笔势淋漓,欢饮达旦,大醉,又有替月分解之意。

“但愿”两句,说理通达,情味深浓,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两心相照,明月与共。

其明写月,暗写人,颇含怨恼之意。

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其次。

这种演绎自然物理,阐释悲欢离合。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遣月中互相慰藉,月下“起舞弄清影”。

从熙宁四年(1071),仍乘上来,落到眼前情事。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由于它高旷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与词为一,交代词的写作时间,前者是主,后者是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

“不应”两句,实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作此篇,实写月光照人人无眠,开合跌宕,多姿多彩,问月,实为怀人,长毋相忘。

原意虽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

挥洒自如,同时,由于古代风气使然,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又从门户下射进屋内。

起句,破空而来。

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到写本篇止,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以月为主线,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词中境界高洁,照顾你熟睡到天亮!,千里共婵娟,“入世”,即退隐与进仕间的抉择和引起的困惑,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首先,愤世独立,自现孤高,就寓意说亦极慰藉。

“起舞”两句?把酒问青天,将月圆思亲推向更高境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词,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 全诗原文,相爱永远。

让...

唐朝中期的诗人

唐朝中期的诗人__李绅___写下的悯农诗千古传诵?张翰著名的诗歌_《思吴江歌》_借“莼鲈之思”表达了他对政治的失望、欲避祸而全身之意。

曾朴的谴责小说__《孽海花》__展现了清末同治初到甲午中日战争这三十年间的社会面貌。

思乡之浓情,退隐之深意 ——解读张翰的“莼鲈之思” 徐 静(苏州职业大学管理系) 摘 要:吴地名士张翰的“莼鲈之思”不仅表达思乡之情,而且喻指文人退隐,意蕴深刻,影响深远。

自古游子思乡,可谓人之常情。

而吴地名士张翰的“莼鲈之思”则别具一番意蕴,耐人寻味再三。

(莼chún多年生水草,莼菜。

鲈lú鲈鱼) 张翰,字季鹰,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正宗的苏州人。

现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内,有张翰石刻画像一幅。

画像的上方刻有传赞四句:“秋风京洛,驰想莼鲈,首丘一赋,达士楷模。

”这16个字言简意赅,勾勒出张翰这位吴中先贤的性情特色。

史书记载,张翰博学多才,善作诗赋,提笔立就,文思泉涌。

年青时有热切的人世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期望有所作为。

会稽名士贺循奉命入朝,途经苏州阊门时,在船中弹琴。

张翰此时正在金阊亭上,听见琴声清雅悠扬,便循声拜访贺循,两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

得知贺循去京都洛阳就职,张翰便搭船与贺循一同赴京。

他从家乡苏州来到京城洛阳做官,是希望有机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然而,美好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

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看破了滚滚红尘。

当时掌握朝廷实权的齐王司马冏(jiǒng,光;明亮)倒也慧眼识珠,看中了张翰的才华,十分重用他,任命他为大司马东曹椽。

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直接掌管官员的举荐和任免。

这可以说是张翰在仕途上的一个腾达机会,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张翰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具有一双慧眼。

在京城任职期间,他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

西晋王朝正经历着“八王之乱”。

西晋惠帝时,因惠帝痴傻,给一些野心家造成了机会,他们跃跃欲试,都想登基称帝。

惠帝在位的十七年中,先后有八位王爷进行窝里斗,皇权篡夺剧烈。

张翰心里明镜般地清楚,表面上觥筹交错,实际上刀光剑影,杀机四起。

当时执政的齐王司马冏原本很有作为,因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有功,得到官加九锡的最高待遇,与皇帝宝座仅差一步之遥。

此时功劳大了,地位高了,逐渐骄横起来。

为了巩固政权,排除异己,他不择手段试图翦灭诸王的势力。

虽然司马冏当时正操持权柄,势力如日中大,但张翰却产生了一种大祸临头的危机感,他从当时纷乱的权力倾轧中,从齐王独揽朝政、日益骄横并且信任小人的所作所为中预测到了司马冏必败的结局。

此时正值秋天,《晋书·张翰传》云:“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诗人看到秋风起,白云琶,草木黄落雁南归,顿时感悟到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他想起了往昔的乡居生活与家乡风物,尤其思念起吴中特产、味道特别鲜美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诗笔一挥,写下了著名的《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自古清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乡关之思。

秋风乍起,清爽的空气,带来丝丝清新宜人的凉意,舒缓着紧张的神经和疲惫的心态,悠悠往事浮上心头。

遥念故乡,水碧风清,一派佳丽景色。

此时,吴江水光潋滟,清流萦回,正是鲈鱼肥美的收获季节吧。

秋风潦人,乡思缠绵,而如今诗人却离乡千里思归不得,身陷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中不得自由与安宁,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诗人想到这里,不禁引发心中的“恨”与“悲”。

单从全诗的字面上看,此恨此悲是因“莼鲈之思”而起,但如果联系写作此诗的政治处境和动荡局势,其所含的政治失望、避祸全身之意也就很明显了。

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担忧朝廷内乱、国无宁日的局势而变得愈加强烈,这里却抛开对时局的感慨,将远离乱世的深层心理转化为对美食的欲望,这是诗歌的含蓄写法。

其实,张翰本性放纵不羁,任心自适,见世道纷乱不堪,早生归退之意。

《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翰曾对同乡好友顾荣说:“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

”意思是说,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祸难变故连绵不断。

一般四海之内有名望的人,很难从名利场中脱身而退。

我本来就是山林中人,对眼下的时局,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也就是说,张翰已经看透了,已经萌生归意。

到如今,撩人乡思的秋风更使他蓦然顿悟:“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人生最重要的是任心自适,自由自在,怎么能被功名利禄束缚而背井离乡千里之外呢?于是,他对外声称自己思念苏州家乡的美味佳肴,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只好辞官归吴了。

张翰当时还写了一篇《首丘赋》来描述心迹,可惜此赋未能流传下来。

不久,齐王司马冏在新一轮的权力斗争中兵败被杀,其属官受株连几乎被杀殆尽,而张翰则因早早抽身而退幸免于难。

这是一种怎样的先见之明!由此观之,他的见秋风思鲈鱼,弃官还乡,其实是审时度势之后作出的明智之举。

他经过了一个由儒家人世到道家出世的心路历程,...

红楼梦第一回翻译成为现代文。

居然看不懂!谢谢哦。

第一回全回翻译没有,给你个一个第一回概述,后面附了第一回部分翻译 第一回概述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

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

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

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第二年元霄佳节当晚,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

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于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部分翻译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 之说,撰此>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 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 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э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 负师友规谈之德, 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 固不免,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 今日之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 未学, 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 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 作者我年轻的时候,有段经历,我想说给你听,把真实的故事呢,我把他遮掩起来,用“通灵宝玉”的视角,借用有“通灵宝玉”的这样一个说法,来写《石头记》这本书 (注:《石头记》是《红楼梦》曾经用过的名字) 所以我故事里的人名有一个叫“甄士隐” (注:“甄士隐”的谐音就是“真事隐”把真实的事情隐去的意思) 那我这个故事里,写的是什么人呢?我当年在红尘里忙碌,现在一事无成啊, 忽然呢,想到当日我所遇见的女子,仔细思量,思考细节后,我觉得她们的行为举止才华见识,都在我以上,都比我好。

为什么我堂堂一个男子汉,还不如一个小女子呢?我实在是愧疚啊,在今天后悔,对于现在的生活也没什么好处。

现在,我想要自己把过去那些我能倚靠的祖宗阴德,穿得好,吃得好的时候, 所做的那些背离了我父亲兄长教育我的恩德,又辜负了我的师父良友规劝我的恩德,到今日啊,我是一计无成,什么成就也没有,大半生潦倒的这些种种罪状啊,写成一个集子,我要公示给天下人看。

我的罪状啊,固然要被大家看到了,但是我不介意,为什么啊 ? 因为闺阁里女子有才干有德行的人历历可数,绝对不可以因为我自己没有德行,我要把自己没德行的事实给掩盖起来,而让有才干的女子的事迹和我一起被抹杀消失。

今天,我生活的环境很不好,茅草房纸做窗,但是早上呢,有风清露晓,空气很好,有台阶前的杨柳,有庭院里的花草,风景很好,绝对不会因为我穷了,环境不好了,而妨碍我写下我这个故事的。

我一定是要把它写出来的。

虽然我没怎么好好学习,我的笔下呢,也没有很优秀的文字,但是这又对于我写这篇故事有什么妨碍呢?我要用不真实的语言,好像道听途说一样的语言,我要写篇故事出来,既可以给我那些遇见的在闺阁里的女子立传,又可以写些东西来供世人消遣,这不也是件好事吗?所以故事里就有个人叫“贾雨村”,借他的口啊,我要说我自己的这个好故事。

(注:“贾雨村”的谐音是“假语村”意思是“假语村言”就是不真实的语言,道听途说的语言,创造一个让你感觉,这个故事很虚无缥缈的样子的这么一个说故事的氛围) 诗后面就是这块石头坠落投胎的地方,并有它亲自经历的一段故事。

其中记载了家庭闺阁里的一些琐事,还有不少全备的闲情逸致的诗词,有的可以搞笑解闷。

然而故事发生的朝代时间,地方国家,却反而丢失无法考证了。

空空道人就向石头说:”石头兄台,你这一段故事,根据你自己说的有点趣味。

所以编写在这里,想要让世人都看到而成为传奇。

但据我看来,第一没有时间可以考证,第二没有十分贤能忠心的人治理国家和风俗的优秀政绩。

其中只不过有几个不平常的女子,有的多情有的痴情,有的具备一点文才,有的稍微善良点,也没有班昭、蔡文姬那样的才德和能力。

我即使抄下来怕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着回答说:“我说大师你太傻了吧!如果说没有年代考证,现在大师你假借汉、唐等年代加进去,又有什么难的?我想历来的野史,都是走的这条路,不如我不按这种套路的,反而新奇。

不过是取那事情的情理罢了,又干嘛要拘泥于年代呢?再说,市井的老百姓看讲道理的书很少,喜欢看有趣的闲文的人非常多。

历来的野史,有的毁谤国君宰相,有的褒贬别人的妻子儿...

意欲隐退的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