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是首古诗还是首古诗词

忆江南是首古诗还是首古诗

《忆江南》是首古词。

原词: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景旧曾谙。

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 忆江南:词牌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

  • 谙(ān庵):熟悉。

  • 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如,用法同“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 翻译:

    江南的多么美好,那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太阳升起时江边的鲜花红得胜过燃烧的火焰,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那如诗如画的江南?

    赏析:

    诗人早年因避乱曾来到江南,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晚年回到北方的时候,仍然怀恋不已。这首小令就是诗人在辞官苏州刺史,回到洛阳以后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他以后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词作起笔“江南好”一语道破要写的地点,“江南。”继而一个“好”字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眷恋,一个再浅显不过的“好”字,却包含了整个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风景旧曾谙,”旧时谙熟的美好景致依然时刻在眼前闪现。诗人无论是早年漂泊,还是晚年为官,都曾经与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结下过难解之缘,而今即使远居北方洛阳,那熟识的美景也依然那么熟悉,依然那么亲切,依然常常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诗人的记忆里,江南让他眷恋的东西很多很多,然而诗不同于文,不可能把种种佳处都写出来,因此,诗人巧妙地摄取了一年之中最美丽的春天里的初日照耀下的“江花”和“绿如蓝”的一江春水这极少的景致,以一当百,以少胜多,写得简洁,写得鲜活,写得生动,写得色彩浓艳,写得生机盎然。如此迷人的江南春色,却看他不到,教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不要说诗人自己,就连我们这些欣赏佳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欲去江南一睹为快的想法。

    经典古诗词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忆江南古诗词解读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

    日出江花⑶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注释】⑴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⑵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⑶ 江花──江边的花。

    ⑷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题解】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忆江南 古诗

    1、原文 忆江南 其一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注释 ①谙:熟悉。

    ②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 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3、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忆江南是首古诗还是首古诗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忆江南古诗的译文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最熟悉.日出时,江边的花红得比火焰还要红艳.春天来了,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了,变得蓝蓝的.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能不叫人天天怀念呢?理解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解释《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3首古诗词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

    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

    《忆江南》1、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2、刘禹锡作品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

    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3、温庭筠作品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4、李煜作品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昨天晚上的那个梦勾起我多少亡国之恨啊!我梦见了和过去出游上苑时一样的热闹场面。

    车如流水,络绎不绝;马似游龙,奔腾跳跃。

    月光明媚,春风拂面,花儿正红。

    古诗《忆江南》的意思?

    三首词,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

    白居易身在洛阳。

    寺僧曰,在白居易的笔下,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例作叠韵)[2] 忆江南定格词谱 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注:第四句和第三句宜用对仗格律) 编辑本段白居易 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赏析,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赏析,徘徊月下,流连桂丛:&quot,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

    “去也”一词: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白居易(772~846)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双调 欧阳修《忆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神驰江南,抚今追昔。

    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江花(可能是水花),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

    “举袂”,更加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纵观全词、“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例作对偶;〖〗,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

    这是刘禹锡(772~842)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既是“能不忆江南”,就能看见那卷云拥的潮头了,至海门入海,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

    她仿佛看到,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写的是苏州: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

    下划线:领格字。

    『』:表示逗,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第三首: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顿号“,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表示句,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而情与景合,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从初日,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总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词,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乐天春词;和乐天春词;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应该说。

    因而江南的春色,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 平:填平声字,从今时。

    逗号...

    忆江南是首古诗还是首古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