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人消失不见的成语

比喻人消失不见的成语

比喻人消失不见的成语(15个)

不胫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不知去向 [bù zhī qù xiàng]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黄粱一梦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神龙见首不见尾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
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神龙见首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指诗文跌宕多姿。
销声匿迹 [xiāo shēng nì jì]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杳无音信 [yǎo wú yīn xìn]
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杳无消息 [yǎo wú xiāo xī]
明·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杳无踪迹 [yǎo wú zōng jī]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杳无踪影 [yǎo wú zōng yǐng]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一点踪迹都没有。指不知去向。同“杳无踪迹”。
音信杳无 [yīn xìn yǎo wú]
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没有一点消息。
不翼而飞 [bù yì ér fēi]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下落不明 [xià luò bù míng]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无影无踪 [wú yǐng wú zōng]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杳无音讯 [yǎo wú yīn xùn]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比喻人消失不见的成语
比喻人消失不见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chengyudaquan/uoeole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