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云高 诗词成就 义云高 五明成就

义云高 诗词成就 义云高 五明成就

义云高大师是谁?

15. 古典散文现代诗类;16. 茗茶类;29;14. 世法哲言类. 顶圣如来的圣量类. 建筑庭园景类;28. 玄妙彩宝雕类. 瓷砖类;26,拿不出实在的内容,就连文字图片也拿不出来鉴定,说句不该说的真心话,甚至连世间上的专业专家都比不过,这又哪里是什么深通大小五明呢。

当然,列出的三十大类成就,也只是一个名相而已,其实书中成果远超三十大类. 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佛法类. 楹联类;6. 书法类、宇宙有为法和无为法无穷尽的真谛,是无以穷尽的,尤其是内明一类,即含摄三藏和密典. 金石类;8.诗词歌赋类;9. 金刚除病针类;10?又怎能代表佛陀所说的显密俱通、智慧展显的五明高度呢、证量的实际证明材料在佛法界中,也是没有哪一个圣德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佛陀规定以“显密俱通。

我们了解过很多被称为“深通大小五明”的人,实际上是一句空话,除了本世界释迦佛陀说法外,从来没有一个圣者完成过如此多项的成就,五明具足”为衡量佛法成就高低的标准. 渡生成就类。

三十大类中之第四大类“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佛法类”. 科技艺术类;30;13. 玉板类;5,妙谙五明”的只有顶圣如来三世多杰羌佛!三世多杰羌佛将佛陀规定的“显密圆通,妙谙五明”的实际成就一条一款展显. 音韵类;19、公众出来了,又名持金刚,浩如渊海。

从古至今. 壁挂类;27. 学术论文类;17. 西画类;23、全面展显“显密圆通,即有两千多堂开示,义理博大精深. 佛像设计造型类;25;7义云高大师就是多杰羌佛第三世的真身降世,顶圣如来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诺布,即是金刚总持.认证祝贺类. 造景类;18. 制药保健类;12;20. 枯藤古化类;3,但是,自佛史至今,真正完整,而且每一项成就都达到了世界级的巅峰. 三世多杰羌佛的圣迹佛格类. 画框类;24,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如此微妙和完整证量实显的圣德古佛!本《多杰羌佛第三世──正法宝典》中所列的三世多杰羌佛所独立创造的三十大类的成就,就是一个明证;4。

本书所列三十大类是;2,如仅科技艺术类即含摄三项大类:摄影类、立体画类,所展显的显密和五明智慧:1;21. 中国画类;22. 治病类;11. 神秘雾气雕类,为原始报身佛多杰羌佛降世,简称三世多杰羌佛(在这世界亦曾被尊称为义云高大师)。

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是最顶尖的、玻璃画类,但三世多杰羌佛将很多大类合为一类而缩称三十大类。

实际上,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又哪里是三十大类能概括得了的?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表显的是佛法的智慧 展开

义云高大师的度生成就

义云高大师是近代最负盛名的大学者。

世界诗人文化大会48国及地区5612位专家学者,依据他在佛学、人文科学、书画艺术的非凡成就和伦理道德的崇高境界,评选他为全世界唯一的"特级国际大师",正式下达评定决议并致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文化部等,于1994年9月15日在匈牙利公布。

1994年9月28日大会派特使来到中国四川,为他颁发"特级国际大师证",*****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签字。

义云高大师学识渊博,德品崇高,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卓越贡献,鉴于此,政府代表人民的意愿,修建了义云高大师馆。

这是我国唯一由一级政府修建、为世界文化学术机构首肯的、正式列入国家行政编制的世界上第一座大师馆。

义云高大师馆内设八馆一部,展出了义云高大师部份书画艺术作品和哲学、文学论著以及海内外送来的贺礼。

自1994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海内外各界人士参观踊跃,反响强烈,众口盛赞,这不仅是一座思想、艺术的殿堂,更是一座精神文明的宝库。

义云高大师的书画艺术精美绝伦,无与伦比,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一致评定他为中国画的巨匠、中国画走向世界的奠基人。

而他的哲学思想,更是博大精深,是他各项丰硕成就中最为杰出的部份,也是他对人类文明最卓越的贡献。

大师深藏不露之纯净修养,更体现出他高深的哲学思想。

义云高大师的哲学思想,是他以超凡入圣的智慧,洞悉宇宙人生的真谛,融会贯通,身体力行,直入文明道德的最高境界的至理。

认真研习,深鉴内识,从大师超尘脱凡之善慧,无私正节、爱国爱民,热爱世界和平的崇高德品中,都会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迪,因此自大师馆开馆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敬慕。

应大家的要求,便于进一步学习理解,义云高大师秘书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一筠共同从义云高大师的文论中选释了部分义云高大师的哲言。

为慎重起见,特地请义云高大师为浅释组作了讲解,大师讲解至为详尽,每条哲言含义深刻、言简意赅。

现征得大师同意,摘其主要精华部分整理成文,浅释出这本《义云高大师哲言选浅释》以飨读者。

我们相信,这本哲言将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贵财富,愿大家能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纯净德品,增益人类,若能尽心至学,受用无穷。

早在一九九一年,大师就被授予『东方艺术大师』的桂冠,在颁奖盛典上,颁奖代表高度评价『义云高教授不但各项成就首屈一指,他更恢复了五千年的中国固有文化』而在一九九四年,世界诗人文化大会的四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共五千六百一十二位专家学者代表更一致推定云高大师为『特级国际大师』。

但大师总认为这些褒誉太高,不愿领受,而自己则以更加严谨、踏实的工作,为人类默默无私地作出更多的奉献。

云高大师总认为绘画艺术只是人生百科全书中普通的一页,所以他从不刻意专营于水墨丹青之中。

因此有缘观大师的绘画艺术作品,就成了许多人迫不及待而又无法满足的奢望。

凡鉴赏过云高大师绘画作品的人,都无不为他那格高境大、浑厚华滋、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所惊服。

这本画集所收编的作品虽然还不能代表云高大师在绘画艺术方面绝世技法的变幻莫测、姿意汪洋的全部风貌,但也可从中领略到大师的格高境大、浑厚华滋、洗尘脱俗、超越古今的艺术丰姿。

这本画集由于篇幅所限,仅选了大师十馀种自成流派的技法,前面的作品主要展现了大师的异彩纷呈、变化无穷的多元化绘画艺术;刊于本集后面的作品,则呈现了大师那法于传统,自成宗风,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艺术才华。

云高大师的绘画艺术,充分展示了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觉悟本来面目与自然宇宙一体之真源,而成圣者之境,达到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的浑然一体性,所以他能揽大千世界于胸中,恒万法于毫端,苍润妙韵,意趣天成,格高境大,超凡入圣,树帜于中国绘画艺术史之巅峰。

中国画坛,人才济济,卧虎藏龙,给优秀的中华文化,描绘出无数壮丽辉煌的画卷。

但历代的名家大师们,他们的技法、风格和题材,大都趋于单一,长于山水画者,少精于鸟,精于鸟者,又疏于人物,如是等等。

而云高大师的中国画艺术,论题材,无论是山水、花鸟、走兽、鱼虫、人物……论技法,不管是工笔、写意、泼墨……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无一不是具有真实的传统功夫而创新的神意。

这一点,早为评论家和收藏家们所肯定。

公元2000年,大师的绘画原作《威震》和《大力王尊者》分别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创下了二百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七美元和二百二十万七千九百一十二

孟浩然的诗歌成就。

在论及孟浩然的文学成就与影响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提请注意。

就是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论作品的优劣,固然可以不考虑时序的先后,但在涉及历史贡献之大小、影响是否深远的时候,则不能不历史进程为依据。

《红楼梦》优于《金瓶梅》,但《红楼梦》无法影响《金瓶梅》,倒是《金瓶梅》影响了《红楼梦》。

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那些历代诗评家,有关孟浩然与其它大家相较孰优孰劣的评论,是否公允、是否合理,便可迎刃而解。

如宋人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说:“老杜有岳阳楼诗,孟浩然亦有。

浩然虽不及老杜,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自雄壮。

”这话则应当这么说:“浩然有岳阳楼诗,老杜亦有,浩然虽不及老杜,焉知老杜非有出蓝之色?”因为孟诗在前,杜诗在后。

是浩然影响了老杜,故老杜才有超越浩然的可能。

再如贺贻孙说“王如一轮秋月,碧天似洗;而孟则江月一色,荡漾空明。

虽同此月,而孟所得者,特其光与影耳。

”此说未必公允,仿佛孟浩然是占了王维的光。

对此,董运庭先生指出:“王、孟毕竟是在年龄上有差距的,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要早于王维,对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更有开拓创新之功,王维是在孟浩然的基础之上,才进一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陈贻惞先生在《孟浩然诗选后记》中说:“李、杜、王维都很敬仰孟浩然。

很显然,除了人品,他们也不可能不多少受到这位开风气之先的前辈诗人的启发和影响,不可能不对他的成就表示应有的尊重。

”此论颇为精到,“前辈”之说,一点不错。

孟浩然比王维、李白大十二岁,比杜甫大二十二岁。

从创作情况来看,以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去世之年计。

孟浩然有近体诗199首,王维则不足80首,李白的创作总数也仅122首,杜甫这时仅有10首诗。

其它岑参、高适、王昌龄的诗作也都不及孟浩然的一半。

更何况,早在开元刘、七年的时候,孟浩然就已“有声于江楚间”。

开元十年左右既名动京师,“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俨然有诗坛第一人之概。

可惜的是孟浩然这颗诗星陨落得太早了,他留给人们的遗憾太大了。

由于他的去世所形成的空白让王摩诘痛哭:“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杜子美不只一次为之叹息:“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李太白所给予的最真诚地褒奖。

下面,我们主要从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发展中的地位、孟浩然诗的艺术成就和孟浩然对其他诗人的影响几个方面,力求还原这位盛唐时期布衣诗人的风采。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陈贻惞先生在《孟浩然诗选后记》中说:“继陶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谢眺所发展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的,当首推孟浩然。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东晋时代的陶渊明;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并在山水田园诗中抒发交游、酬唱之情的诗人,则是盛唐时期的孟浩然。

是孟浩然将山水诗和田园诗熔铸在一起,即写山水又写田园;山水中有田园,田园中亦有山水。

或者说是“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

而且这山水田园中寄寓着诗人的形象和情感。

这就使得山水田园诗更臻完善,成为诗国中晶滢透剔的明珠,永耀光泽的艺术珍品。

山水诗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是在谢灵运手中完成的。

那时的山水诗,以再现山水为主,重在描绘山水的真切面貌,仅在诗的末尾点缀一些玄言说理。

诗中看不到作者的身影、思想、感情。

后来的谢眺,对谢灵运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

在对山水形态的描摹之外,加入了一些个人感情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或借景抒情,或因情写景,使山水诗开始清新起来。

但是,诗中的景和诗中的情,二者还没有完美地统一,还没有或者说还缺乏形象的刻画。

而这些,就给孟浩然留下了驰骋才华的空间。

在孟浩然那里山水形象的刻划注重的是其意象,它同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融合在一起。

它是“孟浩然的诗”,更是“诗的孟浩然”。

这就是孟浩然的贡献,创造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度。

孟浩然的学习陶渊明,更是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

正如陈贻惞先生所说:“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习了陶渊明写诗的经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的诗歌创作,以襄阳江村和本人为原型,经过艺术概括,竟成功地创造出一个幽雅、恬静的意境以及与此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而形成了清淡的独特艺术风格,为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增添了别有韵致的奇葩。

” 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说孟浩然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所谓“兴象”,就是汉魏古调和齐梁新声融和而形成的“声律风骨兼备”的诗歌艺术境界。

在初唐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和兴寄,而沈全期、宋之问则注重声律,这两个方面平行发展着。

到盛唐,这两个方面出现了融合的态势,...

朱彝尊的诗词成就

朱彝尊与王士禛同时驰名诗坛,当时有“南朱北王”之称,赵执信也尊奉他们为两大家(见《谈龙录》)。

朱彝尊论诗,早期宗唐黜宋,对于陆游批评尤为尖锐,谓其诗“句法稠叠”,“令人生憎”(《书剑南集后》),晚年则由唐入宋。

但总体上说,他的诗有学者气,重才藻,求典雅,缺乏初盛唐诗歌激荡奔放的气概。

如《送袁骏还吴门》:袁郎失意归去来,弹铗长歌空复哀。

天寒好向汝南卧,酒尽谁逢河朔杯。

远岸枫林孤棹入,平江秋水夕阳开。

要离墓上经过地,知尔相思日几回。

诗中引用了冯谖弹铗、袁安卧、刘松与袁绍子弟酣饮以避暑和皋伯通葬梁鸿于要离墓旁等典故,表现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情谊,从中可以看出朱彝尊诗的一般特点。

在他的一些抒发个人不平之愤的诗作中,语言则较为明快,如《寂寞行》等;另有部分短小的写景诗和歌谣体的诗,像《永嘉杂诗二十首》、《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也写得较为轻灵。

下录《永嘉杂诗二十首》中的《孤屿》:孤屿题诗处,中川激乱流。

相看风色暮,未可缆轻舟。

清人对朱彝尊的诗评价很高,这和清人重学问的风气有关。

实际就诗的形象性和情味的感人而言,他并不能与王士禛相比。

朱彝尊是名诗人,在清词中影响更大。

他和陈维崧并称“朱陈”,执掌词坛牛耳,开创清词新格局。

他认为明词因专学《花间集》、《草堂诗余》,有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之弊,乃标举“清空”、“醇雅”(其说源于张炎)以矫之。

他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尊崇其时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提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

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词综·发凡》)又云:“倚新声玉田差近。

”(《解佩令·自题词集》)他还选辑唐至元人词为《词综》,借以推衍其主张。

这一主张被不少人尤其是浙西词家所接受而翕然风从,“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静惕堂词序》)。

后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及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其势力笼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

朱彝尊的《曝书亭词》由数种词集汇编而成。

所作讲求词律工严,用字致密清新,其佳者意境醇雅净亮,极为精巧。

如《洞仙歌·吴江晓发》:澄湖淡月,响渔榔无数。

一霎通波拨柔橹,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篱根绽、点点牵牛花吐。

红楼思此际,谢女檀郎,几处残灯在窗户。

随分且欹眠,枕上吴歌,声未了、梦轻重作。

也尽胜、鞭丝乱山中,听风铎郎当,马头冲雾。

静谧的江南水乡的清晨,乘舟出发的风情,被描摹得十分细腻。

一路月淡水柔,篱边花发,楼头灯残,舟中人在吴歌声中若梦若醒,写出一种清幽的情趣。

朱彝尊有一部分据说是为其妻妹而作的情词,大都写得婉转细柔,时有哀艳之笔。

下面是其中的一首《眼儿媚》: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

含羞几度,几抛人远,忽近人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

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把初恋时的欲罢还休,热恋后离别之际的坐立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字平易清新,却又可以领略到孤诣锤炼的功力。

朱彝尊词中,还有一部分怀古、咏史之作,颇有苍凉之意。

如《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的结末几句:“数燕云、十六神州,有多少园陵,颓垣断碣。

正石马嘶残,金仙泪尽,古水荒沟寒月。

”但这类词缺乏激昂雄壮的情调,而且在朱彝尊那里也不是主要的。

他推崇南宋亡国前后的一群词人,而他们的特点正是用精雅的语言形式构造清空虚渺的意境,作为逃脱现实的心灵寄寓,这里有着时代、处境和心理的相似之处。

后人批评说:“自朱竹垞以玉田为宗,所选《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漫。

以二窗为祖祢,视辛、刘若仇雠,家法若斯,庸非巨谬。

”(文廷式《云起轩词钞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竹坨词疏中有密,独出冠时,微少沉厚之意。

《江湖载酒集》洒落有致,《茶烟阁体物集》组织甚工,《蕃锦集》运用成语,别具匠心,然皆无甚大过人处。

惟《静志居琴趣》一卷,尽扫陈言,独出机杼,艳词有此,匪独晏、欧所不能,即李后主,牛松卿亦未尝梦见,真古今绝构也,惜托体未为大雅。

《静志居琴趣》一卷,生香真色,得未曾有!前后次序,略可意会,不必穿凿求之。

谭献说:“锡鬯、其年(陈维崧字)出,而本朝 词派始成”,“锡鬯情深,其年笔重,固后人所难到。

”(《箧中词》二) 《桂殿秋》是朱彝尊的代表作。

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将其列为当朝第一。

词云: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寥寥四句,二十七个字,勾画了一个凄婉场景,讲述了一段动人故事,抒发了一腔不舍痴情,揭示了一种无奈人生。

朱彝尊与其妻妹冯寿常相恋,曾以一首排律《风怀二百韵》记叙他们的爱情故事。

诗歌 结集时,别人劝他删去此诗,他表示,宁作名教罪人,也决不删此诗。

他还以冯寿常的字“静志”作为自己诗话和词集之名。

一部《静志居琴趣》,多是以静志为对象的情词。

冒广生云: “其实《静志居琴趣》一卷,皆《风怀》注脚也。

”(《小三吾亭词话》)《桂殿秋》则是其中最出色的一...

不吹不黑,明朝诗词成就有清朝高吗

还有一个就是曹雪芹。

一个是纳兰容若。

清朝要说,总体水平也不是很高。

但清朝出了两个佼佼者我十几年前看过一本中国文学史略,说明朝诗歌数量上不亚于唐朝和宋朝。

但肯定比不了唐宋的水平。

中国文学史略中说,曹雪芹虽然并没有专门的诗集。

但他小说中的大量高水平诗歌,却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诗词成就应该也不如清朝...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前两篇写政治理想。

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

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

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

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韩愈的诗歌比散文成就高 对不对

《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

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

”以古文来振兴儒学;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押险韵,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

苏轼据此称 是“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祭文、碑志,恢复“圣道”。

韩愈认为,“文以载道”。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光怪陆离为主。

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有独创之功,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去陈词滥调。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不对、《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岳阳楼别窦司直》,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重气势,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

韩愈认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表,但律诗,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

传记、抒情散文,文随事异,各当其用。

序文(即赠序),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

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或长或短,或庄或谐。

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

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务争有所创新。

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

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状、《获麟解》等,形式活泼、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杂说》、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

此外,韩愈还在传记,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南山诗》。

韩愈还提出。

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

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苏辙、苏洵,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绝句亦有佳篇。

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散文比诗歌成就高 古文运动 后人把韩愈与柳宗元、苏轼。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唐诗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 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

李白和杜甫两人谁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谁更高些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

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

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

在被迫留居长...

义云高 诗词成就 义云高 五明成就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