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之奔奔(鹑之奔奔)

作者: 先秦   诗经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畺畺。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畺畺,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鹌鹑尚且双双飞,喜鹊也是成双对。这人心地不善良,为何以他为兄长。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喜鹊尚且成双对,鹌鹑也是双双飞。这人丝毫没良心,为何把他当国君。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7-9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95-96

(chún)之奔奔,鹊之彊(qiáng)彊。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鹑:鸟名,即鹌鹑。
大如小鸡,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
奔奔:跳跃奔走。
鹊:喜鹊。
彊彊:翩翩飞翔。
奔奔、彊彊,都是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
无良:不善。
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相通。
一说为人称代词。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君:君主,一说君子。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7-9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95-96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全诗两章,每章四句,均以“鹑之奔奔”与“鹊之强强”起兴,极言禽兽尚有固定的配偶,而诗中男主人公的行为可谓腐朽堕落、禽兽不如,枉为“兄”“君”。全诗两章只有“兄”“君”两字不重复,虽然诗人不敢不以之为“兄”、以之为“君”,貌似温柔敦厚,实则拈出“兄”“君”两字,无异于对男主人公进行口诛笔伐,畅快直切、鞭辟入里。

  此诗作者可能是一位女子,她唾弃那被她尊重,却品德败坏的男人“鹑鹊之不若”。意思是鹑鹊尚知居则常匹,飞则相随的道理。而这位被她尊敬的男人,却败坏纲常,乱伦无道,肆意妄为,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东西。而她却一直把他当作兄长、君子,岂知他并非谦谦善良之人,长而不尊,令她感到非常痛心。于是,她一怒之下,做诗斥之,以舒其愤。此诗的主旨应该立足于“女斥男”的根本之上。

  全诗以比兴手法,告诫人们鹑鹊尚知居有常匹,飞有常偶,可诗中的“无良”之人,反不如禽兽,而作者还错把他当作君子一样的兄长。作者据此,将“无良”之人与禽兽对待爱情、婚姻的感情与态度,构成了一种强劲的反比之势,加强了诗歌的批判力量。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并没有直接对男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任何客观的描写,却能使其形象非常鲜明而且突出。这根源于诗歌文本所构筑出的剧烈而又异常强大的情感落差,此种落差来源于人与禽兽对待异性配偶的不同态度,这种态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巨大而有悬殊的逆向对比关系。从而使男主人公的恶劣形象直接迎面袭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厌恶透顶。

  诗歌上下两章前两句完全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却能给人造成一种回环与交错的感觉。每章后两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避免了反复咏唱时容易引起的单调的感觉。这对这种重章叠句的诗歌来说,应该是《诗经·国风》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策略。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7-9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95-96

【chún zhī bēn bēn 】 【鹑之奔奔】
chún zhī bēn bēn ,què zhī jiāng jiāng 。 鹑之奔奔,鹊之畺畺。
rén zhī wú liáng ,wǒ yǐ wéi xiōng ?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què zhī jiāng jiāng ,chún zhī bēn bēn 。 鹊之畺畺,鹑之奔奔。
rén zhī wú liáng ,wǒ yǐ wéi jun1 ?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鹑之奔奔作者: 诗经

简介诗词名句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