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作者: 宋代   欧阳修
【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
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
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
唯有寂寥孤馆月。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4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nóng)艳清香相间(jiàn)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xiāo)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馆:驿馆。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4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4
2、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yù lóu chūn 】 【玉楼春】
luò yáng zhèng zhí fāng fēi jiē , 洛阳正值芳菲节,
nóng yàn qīng xiāng xiàng jiān fā 。 秾艳清香相间发。
yóu sī yǒu yì kǔ xiàng yíng , 游丝有意苦相萦,
chuí liǔ wú duān zhēng zèng bié 。 垂柳无端争赠别。
xìng huā hóng chù qīng shān quē , 杏花红处青山缺,
shān pàn háng rén shān xià xiē 。 山畔行人山下歇。
jīn xiāo shuí kěn yuǎn xiàng suí , 今宵谁肯远相随,
wéi yǒu jì liáo gū guǎn yuè 。 唯有寂寥孤馆月。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作者: 欧阳修

简介诗词名句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