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题上卢桥

作者: 清代   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1、(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jīn)带。

不管:不许。
更著:再加上。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sāng)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陵谷:高山深谷。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
耕桑:田地。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
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
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
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
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
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
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
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
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
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
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
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qīng xī bēn kuài 。
bú guǎn qīng shān ài 。
qiān lǐ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
gèng zhe xī shān jīn dài 。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gǔ jīn líng gǔ máng máng 。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
cǐ dì jū rán xíng shèng ,sì céng xiǎo xiǎo xìng wáng 。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1、(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1、(南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4,第127页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1、(南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4,第127页

qīng xī bēn kuài 。bú guǎn qīng shān ài 。qiān lǐ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gèng zhe xī shān jīn dài 。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gǔ jīn líng gǔ máng máng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cǐ dì jū rán xíng shèng ,sì céng xiǎo xiǎo xìng wáng 。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清平乐·题上卢桥作者: 辛弃疾

简介诗词名句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

  本词上片写景含情,下片兴叹说理。把因上卢桥附近的自然形势而产生的人间兴亡和自然变化的感叹,表现得令人信服、引人遐想,体现出情、景、理高度统一时的艺术魅力。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