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感秋

作者: 隋代   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1、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秋风。

此夕穷涂士,郁(yù)陶伤寸心。

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郁陶:忧思积聚貌。

野平葭(jiā)苇合,村荒藜(lí)(huò)深。

葭苇:蒹葭芦苇。
藿藜:藿香和蒺藜。
泛指野草。

眺听良多感,徙倚(yǐ)独沾襟。

徙倚:犹徘徊、逡巡。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kuài)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
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
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
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
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虚生:徒然活着。

1、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jīn fēng dàng chū jiē ,yù lù diāo wǎn lín 。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cǐ xī qióng tú shì ,yù táo shāng cùn xīn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yě píng jiā wěi hé ,cūn huāng lí huò shēn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tiào tīng liáng duō gǎn ,xǐ yǐ dú zhān jīn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zhān jīn hé suǒ wéi ?chàng rán huái gǔ yì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qín sú yóu wèi píng ,hàn dào jiāng hé jì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fán kuài shì jǐng tú ,xiāo hé dāo bǐ lì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yī cháo shí yùn huì ,qiān gǔ chuán míng shì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jì yán shì shàng xióng ,xū shēng zhēn kě kuì 。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淮阳感秋作者: 李密

简介诗词名句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淮阳感秋,一作“淮阳感怀”。⑵荡初,《广记》作“扬秋”。⑶凋,《容斋》作“垂”。⑷“郁陶”句,《隋书》作“空轸郁陶心”。⑸“野平”二句,《隋书》、《广记》均无。野平,《容斋》作“平野”。村荒,《容斋》作“荒村”。藜,《容斋》作“葵”。⑹徙倚,《隋书》、《广记》均作“慷慨”。⑺俗,《容斋》作“洛”。犹,《容斋》作“既”。⑻徒,《广记》、《容斋》均作“屠”。⑼时运会,《隋书》、《广记》均作“时运合”,《容斋》作“逢时会”。⑽“千古”句,《隋书》作“万古传名器”,《广记》作“万古传名谥”,《容斋》作“千载传名谥”。
  据《旧唐书》本传,此诗乃隋大业(隋炀帝年号,公元605—618年)中作。此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八句情景相间,前四句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句则因社会现实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九十两句先用顶针格紧承上文,再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后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发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进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