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琼花诗词(清康熙扬州琼花诗词)

扬州琼诗词 清康熙扬州琼诗词

求描写琼花的诗词

自清凉无汗,解 释 :冰:晶莹,偶不题诗便怨人。

碎玉应该是形状!冰肌玉骨:“冰肌玉骨。

出 处 宋·苏轼《洞仙歌》词。

肌骨如同冰玉一般。

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琼花芍药世无纶:古有隋炀帝为下扬州看琼花开拓运河传说,也使琼花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欧阳修赋诗琼花出自...

有关扬州的诗词

1.咏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柁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棨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升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濛濛,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2.咏名胜(仍然存在)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抔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濛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

【琼花】有谁知道琼花的历史及文化?古诗词有无描绘?

1.琼花的历史及文化 “琼花(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齐风·着》,到了唐代,李白、吴融等诗中常以“琼花”与“玉树”对应,比喻似玉的花朵。

琼花作为一种在扬州实实在在的珍异花木,据考证,乃植于唐代,兴于宋代[1]。

北宋王禹?犓鞯摹逗笸撩砬砘ㄊ?ば颉罚ü??97年)中记载:“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树大而花繁,不知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到了庆历五年(1045)、八年(1048)韩琦、欧阳修来扬州为官,目睹琼花盛开时的芳姿仙容,写下很多著名诗词咏赞。

韩琦《望江南》曰:“维扬好,灵宇有琼花。

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仙葩。

芳艳信难加。

如雪貌,绰约最堪怜。

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

来到列仙家。

”词中的“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仙葩”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琼花的细部构造特写;“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则更将琼花周围八朵不孕花,喻之为“羽衣摇曳”乘皓月、上云车的八位仙人,极为描摩琼花的仙姿玉貌。

韩琦《后土庙琼花》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更赞誉了琼花的珍异稀少。

欧阳修到了扬州,将后土祠(琼花民在地)改名为“琼花观”,为琼花建起一座无双亭,以示琼花的珍贵,赞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从王禹?牭胶?⑴费粜蓿迨昙洌惶ê氐脑抻⒑腔ぃ芸焓骨砘ㄕ狻拔镆恢ā鄙笳瘛1彼稳首凇⒄茏凇⒛献谛⒆谌换实墼私?镏萸砘ㄒ浦驳交使罚诙昙纯荩坏梅⒒构世镏不卦Γ稚衿娴孛⑷绯酢D纤胃咚紊苄巳荒辏?161年)十月,金主完颜亮攻克扬州,将琼花揭本而去。

后由琼花观道士对被毁的琼花残根,日经培育护理,数年重又树大花繁。

(《广群芳谱》卷三十七)。

1276年(七月)扬州城被元军占领,次年(1277年)扬州琼花枯死,以后遂绝,后道士金丙瑞植聚八仙以代之。

从此,聚八仙就被荣幸地称为“琼花”。

历史上琼花究竟为何种植物,据历代资料记载,琼花与聚八仙区别明显,专家争议也较多。

笔者根据明傅御史的“琼花图”、清阮元的“琼花真本图”和南宋郑兴裔《琼花辨》等资料考证,认为古琼花可能是忍冬科荚蒾属琼花(聚八仙)的一个优良突变种,因两者无论在树姿、花序及小花上,均很优美,且古琼花已在1277年灭绝,故同意徐晓白、周武忠的观点,以琼花(聚八仙) teleei代表具有神秘色彩的扬州古琼花,未尝不可。

在 扬 州 市 区 文 昌 中 路 ( 原 琼 花 路 ) 的 北 侧 , 一 座 古 色 古 香 、 美 轮 美 奂 的 道 观 矗 立 在 人 们 面 前 , 它 就 是 名 声 远 播 的 千 年 古 道 场 蕃 厘 观 。

据 介 绍 , 观 中 因 为 出 现 过 天 下 无 双 的 琼 花 , 因 而 名 扬 四 海 , 成 为 古 今 游 人 向 往 的 胜 地 。

蕃 厘 观 历 史 悠 久 , 其 前 身 是 西 汉 时 代 所 建 的 后 土 祠 。

古 时 称 地 神 或 土 神 为 后 土 , 后 土 祠 就 是 祭 祀 地 神 或 土 神 的 庙 宇 。

唐 僖 宗 中 和 二 年 ( 公 元 8 8 2 年 ) , 经 淮 南 节 度 副 使 高 骈 增 修 , 易 名 唐 昌 观 。

北 宋 至 道 二 年 ( 公 元 9 9 6 年 ) , 扬 州 太 守 王 禹 因 观 内 的 琼 花 树 叶 茂 花 繁 , 洁 白 可 爱 , 首 咏 《 琼 花 诗 》 。

自 此 , 琼 花 之 名 , 遂 名 闻 海 内 。

欧 阳 修 任 郡 守 时 , 因 扬 州 琼 花 " 世 无 伦 " , 而 在 观 内 琼 花 树 旁 筑 亭 , 其 匾 额 上 书 " 无 双 亭 " , 以 作 饮 酒 观 赏 琼 花 之 所 , 并 作 诗 曰 : " 琼 花 芍 药 世 无 伦 , 偶 不 题 诗 便 怨 人 。

曾 向 无 双 亭 下 醉 , 自 知 不 负 广 陵 春 " 。

北 宋 政 和 年 间 ( 公 元 1 1 1 1 ~ 1 1 1 8 年 ) , 取 《 汉 书 · 郊 祀 歌 辞 》 " 唯 泰 元 尊 , 媪 神 蕃 厘 " 义 ( 蕃 厘 , 即 多 福 的 意 思 ) , 改 庙 名 为 " 蕃 厘 观 " , 宋 徽 宗 钦 赐 " 蕃 厘 观 " 匾 额 。

世 人 以 此 观 中 有 琼 花 , 故 俗 称 为 " 琼 花 观 " 。

蕃 厘 观 原 有 门 前 牌 坊 、 三 清 殿 、 弥 罗 宝 阁 、 文 昌 祠 、 深 仁 祠 、 竹 轩 花 亭 、 无 双 亭 和 芍 药 亭 等 建 筑 , 规 模 宏 大 , 景 色 优 美 。

明 代 扬 州 知 府 吴 秀 在 观 里 建 玉 皇 阁 , 阁 高 三 层 , 高 大 壮 丽 , 登 阁 可 以 俯 视 全 城 。

时 至 清 代 , 琼 花 观 已 逐 渐 衰 败 , 到 了 民 国 时 期 , 蕃 厘 观 内 的 建 筑 物 已 基 本 毁 于 大 火 。

现 今 的 蕃 厘 观 是 由 扬 州 市 政 府 出 资 于 1 9 9 3 年 开 始 重 修 , 历 时 三 年 , 耗 资 1 8 0 0 万 元 , 重 建 后 的 蕃 厘 观 , 观 门 仍 朝 南 。

观 前 的 石 牌 坊 系 明 代 所 建 , 石 质 呈 糙 米 色 , 有 左 右 两 根 石 柱 , 上 圆 下 方 , 柱 端 似 华 表 , 分 别 雕 刻 日 月 形 状 , 左 为 赤 乌 , 象 征 着 太 阳 , 右 为 玉 免 , 象 征 着 月 亮 。

门 楼 三 间 , 上 嵌 一 方 石 额 , " 蕃 厘 观 " 三 个 大 字 为 清 人 刘 大 观 所 题 。

其 后 是 具 有 民 族 风 格 的 三 间 单 檐 山 门 殿 。

观 内 的 主 殿 是 一 座 砌 在 高 基 平 台 上 的 五 楹 重 檐 大 殿 , 即 " 三 清 殿 " , 平 台 四 周 围 以 白 石 栏 杆 , 殿 前 植 有 两 棵 银 杏 树 。

平 台 石 梯 两 侧 各 植 一 株 龙 爪 槐 、 两 株 琼 花 。

观 门 至 大 殿 的 正 中 一 条 甬 道 , 甬 道 中 有 一 棵 老 榆 树 , 两 侧 各 植 四 株 琼 花 。

甬 道 东 西 侧 各 建 两 层 楼 结 构 的 仿 古 廊 房 。

而 在 大 殿 后 ...

琼花具有哪些文化特征

琼花为扬州市花。

自古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

琼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花,文献记载唐朝就有栽培.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

琼花; 又名木绣球、聚八仙花、蝴蝶花,为忍冬科半常绿灌木,枝广展,树冠呈球形。

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略尖,边缘有细齿,背面疏生星状毛。

花序周围是白色大型的不孕花,中部是可孕花。

核果椭圆形,先红后黑。

花期4月,果期10~11月。

琼花树姿优美,花型扁圆,边缘着生洁白小花,宛若群蝶起舞,逗人喜爱。

适宜在堂前、亭际、墙下、窗外、庭园一隅或庭树下配植。

茎枝可供药用。

琼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魅力无限、大方!" 明 月 三 分 州 有 二 , 琼 花 一 树 世 无 双 " 。

在 扬 州 关 于 琼 花 的 传 说 很 多 。

有 一 种 说 法 是 , 琼 花 原 生 于 天 上 , 一 日 有 仙 人 降 至 扬 州 , 夸 说 琼 花 之 美 , 世 人 不 信 , 仙 人 便 取 出 一 块 白 玉 种 在 土 里 , 顷 刻 间 发 芽 、 长 高 、 开 花 , 花 色 如 玉 , 人 们 遂 称 之 为 " 琼 花 " 。

相 传 隋 炀 帝 要 赏 此 花 , 专 门 开 凿 运 河 前 往 扬 州 观 赏 。

因 为 琼 花 有 冰 肌 玉 骨 之 质 , 它 又 与 宋 之 兴 俱 兴 , 与 宋 之 亡 俱 亡 , 故 曾 被 人 视 为 吉 祥 的 象 征 。

据 说 , 北 宋 时 宋 仁 宗 曾 把 琼 花 从 扬 州 移 植 到 汴 京 御 花 园 里 , 但 第 二 年 就 枯 萎 了 , 只 好 又 送 还 扬 州 , 琼 花 到 了 扬 州 又 复 茂 如 故 。

琼花(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齐风·着》,到了唐代,李白、吴融等诗中常以“琼花”与“玉树”对应,比喻似玉的花朵。

琼花作为一种在扬州实实在在的珍异花木,据考证,乃植于唐代,兴于宋代[1]。

北宋王禹?犓鞯摹逗笸撩砬砘ㄊ?ば颉罚ü??97年)中记载:“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树大而花繁,不知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到了庆历五年(1045)、八年(1048)韩琦、欧阳修来扬州为官,目睹琼花盛开时的芳姿仙容,写下很多著名诗词咏赞。

扬州好 古诗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题目是《看花》,写到了扬州人家是如何种花、买花、赏花的,文章的第一节即写道: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

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

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

但这只是普通点缀,不算是爱花。

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他对家乡的生活习俗是很了解的。

在扬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的确如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常常是筑上一座花台,养上几十盆花木。

应该说,这院子里一定有一位爱花的主人,但朱先生却说:“这只是普通点缀,不算是爱花。

” 扬州真正爱花的是什么样子呢?真正爱花的大概就要算郑板桥《梅庄记》里,家住于“广陵城东二里许”的敬斋先生了,这位敬斋先生,性嗜梅,“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不仅如此,这位梅痴还于霜凄月冷,冰魂雪魄之时,“徘徊其下,漏点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

”而当室外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之际,他又“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

”这位喜梅、嗜梅的敬斋先生,已是视梅如友,爱梅如子,相依相伴,难分彼此,这或许就是朱先生心目中的爱花人了。

当然,郑板桥笔下的敬斋先生毕竟还是少数,但扬州人把莳养花木视为怡情悦性之举,倒是十有八九,几乎家家如此。

早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徐湛之在广陵做南兖州刺史,他就在构筑的园林里广植花木,出现了“果竹繁盛、花木成行”的景象。

到了唐代,在诗人姚合的笔下,扬州已是“园林多是宅”,在园林化的宅院里,当时的扬州人家一定是花木扶疏,景象葱茏。

清代,扬州的繁盛,使扬州人更为讲究居住环境和生活品位,花木栽植成为民居住宅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里栽花当种田”和“有地惟栽竹,无处不养鹅”,己成为当时扬州人崇尚和追求的生活情趣。

旧时,扬州大户人家都有花园,稍次一点的,也有花房。

这些花园、花房里一年四季都是繁花似锦、花木葱茏。

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北郊的梅花岭、傍花村及堡城、茅山、雷塘一带皆有花院,园种户植,接架连荫。

该书卷二中说道: 湖上园亭,皆有花园,为莳花之地。

……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

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

花则月季丛菊为最。

冬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

以备正月园亭之用。

李斗的讲述,较为精练简略。

事实上旧时花园里的花匠,每天清晨,都要把精心培育出的四时鲜花,装盆后送到城里主家的客厅、书房和庭院中的花架上,使得主家住宅内外,一年四季总是鲜花盛开,芬香馥郁。

扬州著名的茶馆富春茶社,其主人在盐阜路上就有一处花园,富春花园的四时花卉就由花匠每天清晨准时送到主人位于得胜桥的住处,主人的住处也就叫做富春花局,现今的富春茶社就是在富春花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盆花栽植时都是用泥盆,泥盆透水透气,有利花木生长,但用于室内陈设,就不太雅致。

于是扬州人家多备有上好的瓷盆和紫砂盆,专门用于套放泥盆。

那些瓷盆有青花、有粉彩,那些紫砂盆有乌泥、有红袍,等等。

什么盆配什么花,都是有讲究的,花匠都会依据主人的喜好合理搭配,如兰花配红袍,衬托出浓密的兰叶青绿如云;海棠配青瓷,映衬下殷红的花瓣艳而不妖。

扬州人家在客厅、书房里又多有搁花用的几案,这些专用的几案称为“花几”,花几多为红木紫檀的质料,其本身就是制作精巧的工艺品。

花几有高有低,高可及肩,低仅过膝。

还有更低的,是置放在书桌茶几之上的,那就是“花托”。

花卉、花盆、花几,三者相得益彰,越发显现出主人的情趣和雅致。

当然,有花匠专门送花上门,那已不是寻常人家了。

但普通民众也有自己特有的赏花乐趣。

有条件的,在天井里筑一花台,矮矮的一围短墙,也会用小瓦和旺砖拼搭出或圆或弧,或方或角的几何图形,形似大户人家的花窗。

若是无处筑台,有人家就会在窗下搭架,花架形似阶梯,层层置放花盆,占地不大,但却错落有致,颇具匠心。

花台上泥土不多,但很肥沃。

所植的花木也不多,也不会太名贵,常见的有秋海棠、玉簪花、炮杖红、凤仙花、天竹、菊花、腊梅等,但在主人的莳养下,这些四时花木也不负主人的一片照料之情,倒比那些名花佳卉,更显得枝叶扶疏,繁茂一片。

其实,普通人家赏花比大户人家更多一层乐趣。

大户人家赏花,是花匠莳养好了的,赏花人全然不知花木的荣枯盛衰、四时更替。

普通人家是自己动手,虽有泥土之污、修剪之劳,但劳作后的欣赏,更为亲切,更为悦目。

扬州人喜爱在家中庭院里赏花,更喜爱到郊外野地赏花。

扬州人历来有郊外赏花的习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载:“画舫有市有会,春为梅花桃花二市;夏为牡丹芍药荷花三市;秋为桂花芙蓉二市。

”其实,秋天还有菊花一市,冬日还有腊梅一市,李斗大概是漏记了。

扬州人到郊外赏花,有两种花最引人注目,这就是芍药和琼花。

芍药、琼花早在宋代就已遐迩闻名。

...

求含有扬州(广陵)的所有诗篇

第一组是咏扬州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姚合(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陈秀民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黄慎(一)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郑燮(一)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程梦星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钱允治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爱新觉罗.玄烨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谈迁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

琼花为什么是昆山三宝之一

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

宋朝的张问在《琼花赋》中描述它是:"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惟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

"的确,琼花以它那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更有关于琼花的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迷人的趣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

其实,琼花之名本是泛指开着美丽花朵的花卉。

"琼花"亦写作"琼华",古文中"华"即是"花",而所谓琼者,即美玉也。

后人将琼花作为某种特定花卉的名称,也许正是赞赏它花美似宝玉。

至于将它作为某种特定的植物,名称始于何时,至今尚未有确论,但至迟在北宋就这样称呼了。

据北宋初著名官吏兼文人王禹偁所作的《后土庙琼花诗·序》:"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因赋诗以状其异。

" 可知琼花之名在王禹偁记叙之前已流传民间。

继王禹偁之后,文人题咏越来越多,也越写越奇。

韩琦作诗赞:"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刘敞诗云:"东方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

"欧阳修也作诗赞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不但赞其美,还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

从此,琼花不但扬名于世,而且还和扬州古城的盛衰紧紧连在一起。

昆山琼花在布局上更是别具一格,标新立异。

当时栽培它的人有意识地将琼花与广玉兰种在一起,依了古人“ 玉环飞燕原相敌”的诗句, 将飞燕迎春式的玉兰花比作我国汉代美女赵飞燕,而将八朵一环,环环相连的琼花比作唐代美女杨玉环。

两种花几乎同时开放,这样一来,既能欣赏名花风采,又能追想美人丰姿,那可真是匠心独运、绝妙无双!...

请问 春江花月夜 写的是 何处 扬州吗??? 多谢

唐代的扬州曾经出过一位诗坛奇人,奇就奇在他因为一首诗而流芳百世。

他一生究竟写过多少诗我们不得而知,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两首,其中一首属平凡之作,而另外一首可谓石破天惊,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古人曾评价为“孤篇盖全唐”,今人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诗的名字叫《春江花月夜》。

这首三十六行的诗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如同一首完整的乐曲或图画,我们很难摘取其中一部分,只有将全诗抄录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用陈隋乐府曲名而作的诗,其他同名诗几乎都是狭小浅露、浮靡艳情的宫廷诗,只有这首诗才名副其实,真正表达了春、江、花、月、夜的各种意境。

全诗以月为主体,是其他一切的精、气、神;以江为场景,为所有景物提供了无限的舞台。

诗的宗旨是刻画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炉,充满幽美邈远、惝恍迷离、五彩炫目、气通苍穹的夜景。

在诗人的眼里,月是有形的,如“明月”、“孤月”、“斜月”,又是无形的,“卷不去”、“拂还来”;月可近可亲,如“江月”、“乘月”,又难以琢磨,“藏海雾”、“复西斜”;月变幻无常,如“初月”、“落月”、“月徘徊”,又恒古不变,“年年只相似”。

正是这样的月亮,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再来看看诗人笔下的江。

这是春天的江,江水伴着海潮,随潮来去,波涛闪耀千万里;逝去的江水连着天边,江天一色,一尘不染;江面撒满月光,与江心岛上的白沙几成一色;江岸弯曲,江水环绕岸边的花丛蜿蜒而行;江湾处有江潭,潭中的月影慢慢西去,正如春去落花,无可奈何;江畔有人家,有人楼上愁,只有远处的江边树林能解离情。

所有这一切,都铺陈在月色之下,因而产生了朦胧、凄迷、斑斓的景象。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像呵,活脱脱就是一幅大气恢弘的中国水墨画。

有了精灵古怪的月光,又有了神情万种的江景,似乎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不用担心,诗人不会忘记的,看看诗中的这些描述: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扁舟、青枫浦、碣石、潇湘……我们仿佛看见,江边楼上不眠的思妇与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他们正在遥寄相思,互诉离情。

诗人从赞美自然的景色,到讴歌人间的爱情,再到感叹人生的哲理,让景、情、理水乳交融,把天、地、人合而为一,使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静止与流动、点滴与浩淼、眼前与遥远、浅显与深邃浑然一体,难怪整首诗蕴含了迷人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在创作手法上是用春、江、花、月四个要素构成一幅夜景,再简约一些,就是抓住“月色江景”这一主题。

在其他诗人那里,月也好江也好,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只适合吟花弄月,嗟叹情愁。

而在这位扬州诗人看来,那一江一月、一花一树、一楼一台,能够上接天宇、广达海洋、远至千古、深通性理,寥寥二百五十二字,足以叫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当年张若虚应该常常踯躅于扬州郊外的长江边,看着由东渐西、由上弦至下弦或由下弦至上弦的月亮,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一千多年过去了,岁月蹉跎,但风物依旧,不妨让我们回到当年张若虚驻足的地方,细细地品味扬州的春江花月夜。

春—— 春天是扬州最美丽的季节。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只要读一读这些诗句,我们对扬州的春天就已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了。

扬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

冬天常大雪缟天,冰冻三尺。

一旦春天来临,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春天到来的信息最明显的莫过于杨柳发芽。

柳树,冬天里是一根根的枯枝,只听得惊蛰后一声春雷,根根枯枝顿时蓄满苞蕾,渐渐长出了新芽。

等到清明前后,嫩黄的树叶挂满枝头,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柳树吐叶捎带出一丝丝白絮,落在地上扭成一团,经风一吹犹如彩蝶在空中轻歌曼舞。

扬州人又特别喜欢杨柳,不仅湖畔、河边遍插垂柳,连大街小巷、私家庭院都可以见到这种树。

每到春天,扬州到处杨柳青青,柳絮纷飞,所以才有李白的“烟花三月”、杜牧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李斗的“城里扬花城外柳”等等描述。

扬州有许多广为人知的民歌,如“茉莉花”、“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等,其中“杨柳青”就是专门赞美杨柳的。

杨柳的绿仅仅是春日扬州的色调之一,事实上在这个季节里扬州到处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在城里,无论是园林还...

屈原的诗词及赏析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

“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一风谏。

”大致言之成理。

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

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

《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则多有争论。

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

后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但传说就是传说,无所谓真假之辨。

现在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两首诗作中,有着丰厚的上古神话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由此给它增添了浓郁的神秘浪漫色彩。

内容述评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

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

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

“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

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

“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

“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

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

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

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

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

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

扬州琼花诗词(清康熙扬州琼花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