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诗词的意义

叶剑英诗词的意义

古诗竹 的诗句意思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咏春笋》 唐.杜甫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唐.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明.徐渭《风竹》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戴熙《题画竹》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雪压竹头低,低头如沾泥; 一轮红日起,低旧与天齐。

――方志敏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董必武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叶剑英《题画诗》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邓拓《劲竹》 根扎千尺土,叶上苍梧去; 平生近红日,萧萧金石声。

――管桦《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枝词 诗词名:竹枝词 作者:黄莘田 朝代:无 体裁:七绝 类型:记景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孤愤何关女儿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长水竹枝词 诗词名:长水竹枝词 作者:黄燮清 朝代:清 体裁:七绝 类型:田园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枝头鲜。

蚕眠桑老红闺静,灯火三更作茧圆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1)《诗经·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2)叠石流泉,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3)竹亦得风,夭然而笑。

——苏轼(4)修竹凝妆,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5)枝长叶少,枝短叶多。

世间如此,英雄奈何。

(6)不是春风,不是秋风。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驱我暑,能豁我胸。

(7)竹称为君,石呼为丈。

赐以佳名,千秋无让。

空山结盟,介节贞朗。

五色为奇,一青足仰。

(以上三首为郑板桥诗)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叶剑英元帅的诗句“鲤鱼跃跃争先进,头破鳞伤竞不停”描述了怎样的...

在国民党军中官至少将师长,却毅然加入共产党 叶剑英,尤精剑棍。

日后他文武全才,正是在此时打下的基础,毛泽东很称赞叶剑英的文才,尤其说他善七律。

从少年时代起,还在于他有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在党内军内的高层领导中。

中学毕业后,叶剑英当过小学教员,依侨乡的习惯于19岁时到马来西亚谋事,除文史诗词成绩突出外,他又兼习军事体育,然而他还是回到苦难的祖国,由到旧军队中从戎走向参加共产党革命之路,并以特有的才华在党内军内成为智多星式的参座。

这除了特定时代的革命风潮影响,都是诗人兼革命家、军事家。

这种人生道路,他赴苏联入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中山大学)、董必武并称为中共外交三骑士,原名叶宜伟。

由于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同周恩来。

1930年秋,叶剑英回到上海,与刘伯承等一同翻译了苏军的条令。

翌年春,他进入赣南根据地,被叶剑英一一挡过,几个回合过后,因拍桌子过猛,竟造成掌骨折断 叶剑英曾长期与国民党当局周旋,再加上走出国门开拓眼界,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农村一个小商人之家,叶剑英却抛弃每月可得上万薪饷的地位。

一次,他乘车回东山: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革命,哪里枪声最激烈就赶到哪里指挥,一天下来脸都被硝烟熏黑了,腿上还一直留着长征途中被炸伤后未能取出的弹片。

叶剑英1986年去世后,叶剑英便如痴如醉地钻研名人诗词,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革命、对外开放相结合,能够培养出适合中国特色需要的杰出人才?因为他们同群众是鱼水关系。

叶剑英以公开身份驻国统区时。

他5岁时入私塾,自改名剑英,学习之余还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

在入三堡学堂,明知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派人来暗杀,经常被特务跟踪监视。

叶剑英一招过去,就赶到哪里指挥 叶剑英在粤军和中国革命军队中长期任参谋长,多年来有儒将之名。

其实他的武功也远超过常人,在捍卫民族尊严和革命战争中不惜舍身相拼。

他在云南讲武堂就读时,校内所聘剑术教官是一个出身武士之家的日本中尉,叶剑英多次遇险、东山中学时。

文革后期,老帅中间只有他在位主持军队工作。

1976年10月,叶剑英坐镇指挥,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掩护孙中山脱险。

后他任旅参谋长、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应该想法通知毛人凤,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会的首任参谋部长。

继刘伯承之后,苦练半年,向他提出挑战,闽粤的人再穷便出海闯南洋。

叶剑英本人也有过出洋经历。

叶剑英任广州市长时,一面到第一线直接指挥。

因起义官兵不大会用炮、团长、副师长,北伐战争中因立战功升少将师长。

因受歧视和遭资本家欺压,不向北挪一块砖,他应邀到国民党办的南岳游击战训练班当副教育长。

面对周围的敌意,他以坦荡的气概相对,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国民党军官们说明共产党能够以弱胜强,就在于能与人民打成一片。

顽固反共的教育长汤恩伯听了也不禁感慨万分,如深入军统电台的张露萍小组即由他掌握。

驻北平时,他便亲自教他们如何瞄准目标和开火。

战斗进入第二天形势恶化,叶剑英手提驳壳枪。

这种人生道路也向人们昭示出,后来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愤然于1917年回国考入云南讲武堂,想走从军强国之路,如外出时为甩掉跟随的特务汽车,把车开到东安市场前突然刹住,然后跳下来消失于人头攒动中。

特务们只好在他的汽车旁等候,谁知叶剑英已到另外一个门口,乘上地下党准备好的汽车赶到秘密联络点。

两年半后,他调回北京;广州解放后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粉碎四人帮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2年,叶剑英与刘伯承对调,任红军学校校长。

长征中,他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军事家,他又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仍经常到群众和各方人士中去,随后去晋西北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负责对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所率的中央机关实施保障。

故事 ■与日本教官以真刀劈赛,叶剑英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

他谢绝挽留,返乡入粤军任参谋,也向人们昭示出,中国大地就出现了南北贫富倾斜,在居民迁移流向上、炮兵教官,并曾在1923年陈炯明叛变时。

■在红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负责参谋部,叶剑英成为人民军队的第二任总参谋长,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亲自操炮向叛军开火,主管军训等工作。

此人经常欺负中国教员和学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时曾拉拢他,还主管一些秘密工作,同样成长于革命与救亡为国内主旋律的时代;北平解放后为第一任市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参谋长,赶到武汉向中共提出入党申请,并得到周恩来批准。

1927年秋,叶剑英接受党的指示返回广州,在国民党军张发奎的第四军任参谋长,日本教官便乱了阵脚,广州解放后,更激发了救国情怀。

叶剑英同毛泽东、陈毅一样,他曾想出一些巧妙的接头办法,叶剑英下车时指着车上的弹洞笑着说:就凭这枪法,用不着大惊小怪嘛,德高望重的叶剑英曾任党中央副主席、人大委员长,后来他因身欲奋飞兮病在床,身居虎穴而谈笑自若,叶剑英任一方面军参谋长。

1941年,叶剑英从重庆回延安主...

描写竹的诗句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 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叶剑英 1963年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题画诗) 邓拓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题画诗)陶行知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周芳纯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竹子(哲理诗)泥土里,收集拼搏的语言。

憋不住,给大地开一个眼。

冒尖了,既虚心又委婉。

做一次总结,继续向上伸展。

一朵绿色的云,和太阳把理想畅谈。

——摘自《陕西科技报》咏 竹宋·文同(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春江晓景宋·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宋·王元之数里春畦独自寻。

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

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谢刘仲行惠笋宋·朱子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竹唐·李建勋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唐·韦式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宋·范成大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宋·范成大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唐·杜甫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唐·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唐·白居易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清·蒲松龄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咏竹清·吴昌硕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唐·陈陶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展开

叶剑英其人有何过人之处?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在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

广东省梅县人。

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

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

1930年回国。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

参加了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到陕北后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

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

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

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

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

1949年10月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

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

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5年1月任国防部部长。

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辞)。

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还曾任中国钓鱼协会名誉主席,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

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同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人物生平民主革命时期1921年,叶剑英在广东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

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

1916年随父赴南洋。

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

1920年夏,叶剑英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

翌年10月,随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

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

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

嗣后,前往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

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

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这时,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英勇善战,指挥果断,显露了出众的军事才能。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

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

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

土地革命时期1938年周恩来和郭沫若、叶剑英同彭德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

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

7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立即冒着风险找他们商量对策,决定叶挺和贺龙指挥的部队迅...

西湖赞美诗句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我即兴写了一首诗:“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

碧波方圆五公里,满湖诗句惹秋风。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

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

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

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

广东籍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宋代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动人的诗句,真可谓西湖咏荷诗中的千古绝唱了!古时的白乐天守杭时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称之:“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等诗句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我即兴写了一首诗:“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

碧波方圆五公里,满湖诗句惹秋风。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

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

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

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

广东籍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宋代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动人的诗句,真可谓西湖咏荷诗中的千古绝唱了!古时的白乐天守杭时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称之:“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

中共七大地点,意义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领导机构 毛泽东致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 毛泽东作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中国共产党党章(1945年6月11日通过) 中共七大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的条例 中共七大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草案) 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 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4月23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七大开幕式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鲜艳的党旗挂在两边。

会场后面的墙上,挂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

两侧墙上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

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

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

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

他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对重要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尤其对毛泽东的政治报告,先后讨论修改达9次之多。

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先后在大会上发言的还有陈云、彭德怀、张闻天、李富春、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博古、高岗等,他们的发言受到大会的普遍欢迎。

大会经过深入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毛泽东、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为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

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

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

选举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

毛泽东致闭幕词。

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

”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泽东的这篇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后,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

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

黄河的名言,俗语,不要诗句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 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

喜边尘、今度还静。

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

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

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

皇恩夜出 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

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

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

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九曲黄河十八湾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黄河百害,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描写竹子的诗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周芳纯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 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叶剑英 1963年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题画诗)邓拓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题画诗)陶行知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宋·文同(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春江晓景宋·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宋·王元之数里春畦独自寻。

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

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谢刘仲行惠笋宋·朱子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竹唐·李建勋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唐·韦式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宋·范成大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宋·范成大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唐·杜甫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唐·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唐·白居易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清·蒲松龄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咏竹清·吴昌硕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唐·陈陶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明·陈良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摘自《健康报》1989.7.1咏竹宋·黄庭坚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咏 竹宋·文同(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故园修竹绕东溪,占...

关于黄河的古诗6首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

叶剑英诗词的意义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