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的诗词译文

许浑的诗词译文

古诗早梅翻译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先发,疑是经冬未销。

【诗文翻译】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

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谁知道袁枚古诗随园诗话的原文和译文,多谢!

这是一部书,答题字数有限,不可能全翻译,仅贴前5篇 一、诗言志 【原文】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

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

尤奇而目之。

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

韩大怒,以为侮已,奋拳殴之。

都是一般见解。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

”《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皆作郎中时诗也。

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

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

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

最清妙者:”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

“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

”《和皇上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多仗宝绳。

”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译文】 古代英雄在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时,大都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邓禹只通过文学来寄托希望,马武之希望做一名小小的督邮官。

晋文公因有妻室和马匹,不愿意离开齐国。

光武帝在落魄时,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到严尤处打官司。

严尤因感到奇怪就盯着他看了几眼,光武帝回去后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他的言下之意是,被严尤注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韩蕲王还是无名小卒时,看相的人断定他日后必定被封王。

韩大怒,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自己,于是挥拳相向。

以上这些人都表现了一个特点,即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所作为。

鄂西林相公曾在《辛丑元日》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拿着镜子看自己快要老了,打开门却看到春草还未长出。

”他还在《咏怀》中说道:“看来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那么老到百岁的样子也可以推知了。

”这都是他做郎中时所作的诗。

品味这些诗词,怎么也不会料到他日后将出将入相。

他做了七省经略后,《在金中丞席上》说:“扪心自问,我们都很幸运地被提拔,屈指算一算,又有谁是真正的济世奇才呢?他还在《登甲秀楼》绝句中说道:“袅袅炊烟像千条轻丝飘浮在中午的天空,此时正是千家万户饭香菜熟之时。

请问那年那月会招来济世救民的火焰?只见武侯旧祠被树缝中透来的夕阳照得金黄一片。

”他居然以武侯自比,没有得志时的气象迥然不同了。

张桐城相公则不然,他从做翰林一直到做宰相,所作诗歌都是一个风格。

他最清秀的诗句有:“柳荫下的一湾春水曲曲折折地流淌,重重叠叠的山峦旁百花竞相开放。

”“叶子底下开的花,人虽然看不见,一双蝴蝶却早已知道了。

”“在溪边种花就会知道其中的意境,水中映花,一枝便化作两枝了。

”他在《扈跸》上讲:“似乎让人怜悯的龙钟老头,却能趁着满天星斗骑马踏冰。

”在他的《和皇上风筝》中又讲道:“风筝在九霄上空飞行,靠日光的照射而绚烂多彩,四面虽有旷野之风的吹拂,风筝却依然仗绳子的稳定作用而逍遥自在。

”此处押“绳”字韵,寄托了内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诗在骨不在格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余深爱其言。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 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文】 杨城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

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

《三百篇》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率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况且,皋.禹时代的歌谣与《三百篇》不同;《国风》的风格与《雅》.《颂》不同。

难道风格是可以用一定的规矩来制约的吗?许浑说过:“吟诗好比求道成仙,骨子里没有诗根就不要乱吟。

”可见,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风骨,不在于格调。

三、 存是去非 【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

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一传而为七子,再传而为钟.谭,为公安;又再传而为虞山。

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

凡人各有得力处,各有乖谬处,总要平心静气,存其是而去其非。

试思七子.钟.谭,若无当日之盛名,则虞山选《列朝诗》时,方将搜索于荒村寂寞之乡,得半句片言以传其人矣。

敌必当王,射先中马,皆好名者之累也! 【译文】 明朝的门户观念,不只是在朝廷上有,在作诗方面也有这样的表现。

当明诗处于鼎盛时期,高....

九年级上册24课 诗词五首的原文和翻译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我途中经过了居延属国。

行踪像随风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广阔的沙漠中有一道孤烟直上,长河映衬着夕阳。

到了萧关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士兵,(知道)河西都护正在最前线。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关于秋天的古诗

秋月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注释](1)青溪:清澈的溪水。

(2)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3)红尘:泛指人世间。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简析:这是首怀古之作。

诗人登楼远眺,凭吊秦汉官苑留下的遗迹,抒发了历史兴亡的感慨。

全诗将萧瑟的秋景与怀古的愁情融为一体,对仗工整,章法谨严。

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而欲来风满楼:云起日落,暮色将至;风满楼头,山雨欲来。

作者准确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变化的瞬间,充满了张力与动感。

尤其是最后一句,写暴风雨前的景象,让人如临其境,形象鲜明,寓意深远。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①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

歇:消歇,凋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两句点出此处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且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暗示了山中如世外桃源,景物美妙怡人。

B.中间两联写“月照松间”“石上清泉”“竹林浣女”“莲丛渔舟”,特别是第三联,以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C.《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本诗反其意而用之,“山中”生活实为作者意之所向,有归隐之意。

D.首联写环境,颔联侧重写人,颈联侧重写物,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千古秋诗咏悲喜 老马 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

最早的悲秋诗文大概是战国时 代宋玉的《九辩》了:“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

”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

唐代诗仙李白在《月 下独酌》中描绘了这样的秋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李白怀才不遇,佯狂醉酒,流露了无限的无奈与幻想,饱含 凄切悲伤。

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

唐朝诗人王昌龄《丛军行》诗云:“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秋风。

更 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在黄昏独坐,临秋风吹 起羌笛,寄情关山明月,感时伤怀,表达了边塞征人思念家 园之苦。

而悲秋之作最甚者,可谓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秋。

杜甫有感于国家的战乱,政治腐败,自己年老多病,报国无 路。

诗中风、猿、燕、木、江、病、鬓、酒共融一体,同表 一愁,可谓咏秋诗作之绝唱。

古人咏秋,也常发泄平日里的幽怨,秋怨之多、之深, 别有一番情致。

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曲》曰:“桂魄初生 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 归。

”初秋的月夜,少妇的单薄的丝衣懒于换去,孤独地抱 着精美的银筝轻轻拨弹。

由于夫君远征,自己心怯空房不愿 进入。

全诗将少妇的幽怨描画得淋漓尽致。

秋怨之作最著名 的当推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 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宫女在玉阶伫立,痴望皎皎秋月 良久,连罗丝织袜都被夜露打湿了。

回到室内,仍依依不舍 地望着明月,深夜不寐,写尽了宫女的哀怨,未着一“愁” 字,却把怨意从她望月的动作和神情中体现出来。

同是咏秋,由于人的心绪不同,色调也不同。

唐代诗人 王维的《山居秋暝》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 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绘了山中秋日晚景,明...

解释唐诗一首

一、原文:句唐代:李远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

(《北梦琐言》)。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唐语林》)。

二、作者简介:李远: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三、作品简介: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全唐诗》记载的李远留下来的两句残句.这两句诗其实意思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表现出的忘忧意境令生活在嘈杂现世的人们十分向往.写的是文人雅士的两大爱好——品酒和弈棋,酒生灵感,棋如人生,颇为传诵.四、诗词译文:①“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大意:人情世事的一切曲折奥妙仿佛可以在品味美酒中悟出,人一生的光阴也就像一局弈棋,变幻无常百态尽彰.②“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青山——在古诗中经常指代隐居之地,暗喻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不厌——说明作者很向往这样的生活.)③大意:找一个清幽宁静的地方喝喝酒,下一局棋日子也就过去了.五、诗词赏析:这两句诗如此清丽、隽永,恬淡忘俗,意境高远,一时传诵甚广。

警句令人过目难忘,全诗却没能存留下来,或许,正是因为这两句诗过于出彩,后人对原诗不甚留意,最后反把原诗缺失了也未可知。

关于“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此句,诗人抒发胸襟,表示要以酒、棋遣怀,不料此句令皇帝印象深刻,差点误了李远出典名郡的好前程。

六、诗词背景:据宋朝人赵时令的《侯鲭录》记载:唐宣宗时,宰相令狐绹向皇上奏请李远出任杭州刺史,宣宗说,朕听说李远有“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的诗句,疏放如此的人,怎么可以治郡理民呢。

宰相令狐绹解释说,这是诗人借此来抒发其逸情雅兴而已,未必真是整日豪饮沉醉、弈棋消时。

宣宗说,那就让他去试试。

后来,李远走马上任,治理有方,十分出色,辜负宰相的举荐之诚。

塞下曲全部诗句

塞下曲作者: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关于告别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

古诗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翻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www.slkj.org/b/libie.html。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第二首: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

古诗十九首》的全诗,注释与解释?

【年代】:南北朝 【作者】:萧悫 【作品】: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作品】: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年代】:唐 【作者】:鲍溶 【作品】: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

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

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

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年代】:唐 【作者】:黄滔 【作品】: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作品】:秋思三首 桐露珪初落,兰风佩欲衰。

不知能赋客,何似枉刀儿。

谁在嫖姚幕,能教霹雳车。

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菹。

未得同齑杵,何时减药囊。

莫言天帝醉,秦暴不灵长。

【年代】:唐 【作者】:马戴 【作品】:秋思二首 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余。

田园无岁计,寒尽忆樵渔。

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作品】: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一作李白诗] 【年代】:唐 【作者】:武元衡 【作品】:秋思 秋室浩烟雾,风柳怨寒蜩。

机杼夜声切,蕙兰芳意消。

美人湘水曲,桂楫洞庭遥。

常恐时光谢,蹉跎红艳凋。

【年代】:唐 【作者】:许浑 【作品】: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展开

古诗《惠崇春江晓景》的意思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作品名称: 惠崇春江晚景 创作年代: 北宋时期 1085年(元丰八年) 作品出处: 东坡七集 文学体裁: 诗(七言绝句) 作者: 苏轼 题材: 题画诗 创作地点: 汴京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靖江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

而这首《惠崇春江晓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 图文版[2]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 释译文惠崇: 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 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 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句解竹外桃花三两枝这是一派和煦的风光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

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

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一作沿潮水而上的时节)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

苏东坡《南乡子》谁能白话文解释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怀?...

〔注〕①杨元素:名绘,熙宁七年(1074)七月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 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再为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

②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

③醉笑句:唐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此化用其意。

④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时为繁荣之区。

⑤堕泪句:《晋书·羊祜传》:羊祜为荆州督。

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这里以杨绘比羊祜,“羊”“杨”音近。

回答者: saiwonkushido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3-16 20:46选取前人成句合为一篇叫集句。

这本是诗中一体,始见于西晋傅咸《七经诗》,宋代自石延年、王安石到文天祥,都喜为集句诗。

文天祥《集杜诗》二百篇最为著名。

王安石又集句为词,开词中集句一体。

苏轼作有《南乡子·集句》三首,这是其第二首,词中所集皆唐人诗句。

详审词意,当作于迁谪黄州时期。

“怅惘送春杯。

”起笔取杜牧《惜春》诗句,点对酒伤春现境。

怅惘著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

次句直抒伤春所以伤老。

“渐老逢春能几回。

”取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句。

杜甫此诗是漂泊成都时作。

渐老,语意含悲。

逢春,则一喜。

能几回?又一悲。

非但一悲,且将逢春之喜也一并化而为悲。

一句之中一波三折,笔致淡宕而苍老。

前人谓杜诗笔老,说得极是。

东坡拿来此句,妙在正好写照了自已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的相似心情。

东坡黄州诗《安国寺寻春》云“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可尽此句意蕴。

此时正是看花叹老,对酒思家,所以下句便道:“花满楚城愁远别。

”此句取自许浑《竹林寺别友人》诗。

时当春天,故曰花满。

谪居黄州,正是楚城。

远离故国,岂不深愁!花满楚城,触目伤心,真是春红万点愁如海呵!取此句实在切已之至。

楚城一语,已贯入词人受迫害遭贬谪的政治背景这一深层意蕴,并隐然翻出之,词句便不等同于伤春伤别之原作。

这极能体现集句古为今用之妙。

“伤怀”,短韵二字,分量极重,囊括尽临老逢春远别之种种痛苦。

上片有此二字自铸语,遂进一步将所集唐人诗句融为已有。

“何况清丝急管催”,此句取自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诗。

伤心人别有怀抱,更何况酒筵上清丝急管之音乐,只能加重难以为怀之悲哀呵。

周邦彦《满庭芳》云:“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语意相似,若知人论世,则东坡此句实沉痛过之。

据载,“东坡来黄州、二君(指太守、同判)厚礼之、无迁谪意。

君猷秀惠,列屋杯觞流行,多为赋词。

”(《苏轼诗集》卷二十一《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施元之注)词中所写酒筵丝管,当是黄州太守为东坡所设。

过片著力写思乡之情。

“吟断望乡台。

”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诗。

义山原诗云:“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这里虽是取其下句,其实亦有取上句。

东坡宦游本不忘蜀,其《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云:“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退隐还乡,几乎是东坡平生始终缠绕心头的一个情结。

人穷则思返本,何况南迁愈远故国。

当饮酒登高之际,又怎能不倍加望乡情切!下边纵笔写出:“万里归心独上来。

”此句取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诗。

词人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独”之一字,突出了词人的一份孤独感。

东坡黄州诗《侄安节远来夜坐二首》云:“永夜思家在何处?”语意同一深沉。

万里归心,本由宦游而生,更因迁谪愈切。

无可摆脱的迁谪意识,在下句进一步流露出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盖有深意。

原诗云:“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两句之中,闲字三见。

东坡取其诗意,是整个地融摄,又暗注已意。

春日之景物,只因此身已闲,始得从容登临见之真切如此。

此句虽是言登临览景,其实已转而省察自身。

闲之一字,饱含了自已遭贬谪无可作为的莫大痛苦。

东坡黄州词《念奴娇》(大江东去),即发抒理想落空、“人生如梦”(一作“人间如梦”,此组《南乡子·集句》之三“须著人间比梦间”可参)之感。

此句,正是感喟这份无可作为的痛苦与愤懑。

然而,此时词人又能如何?“徘徊”此二字,也是下片唯一自铸之语,但它所关消息甚大,暗示著词人此时心态由外而转向内向之一过渡。

辗转徘徊,反思内心,正是“一寸相思一寸灰”。

结笔取李义山《无题》(飒飒东海细雨来)诗句,沉痛之极,包孕至广。

东坡黄州诗《寒食雨二首》云:“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正是结笔乃至全词的极好注脚。

君门不可通,故国不可还,两般相思,一样寒灰。

一结哀感无穷。

东坡在黄州,自有人所熟知的旷达一面(《念奴娇》、《赤壁赋》),可也有心若死灰的另一面。

此词深刻反映了东坡当时心态的一个侧面。

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由外向转向内向,是此词特色之一。

这一点极可注意。

北...

许浑的诗词译文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