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芦花为意象的古诗词

以芦为意象的古诗

清平乐

作者:张炎

候蛩凄断1,人语西岸。月落沙平江似练2,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3,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全部注释

1.候蛩:蟋蟀。蟋蟀是随季节出没的昆虫,故称候蛩。

2.练:煮过的布帛,多指洁白的熟绢。谢灵运诗:"澄江静如练"。

3.兰成:南北朝庾信,小字兰成,善诗赋。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为张炎题赠给朋友陆行直的,《珊瑚网·名画题跋》有载其本事,后收入词集时有改动。这首抒情小令写得沉郁苍凉,清代陈廷焯最欣赏末句,"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白斋诗话》卷二)。

上阕写秋景秋情。候蛩、西风、江练、芦花、大雁几个意象的着墨不多,却有清空萧瑟之感。写景也是由近及远,使空间的描摹愈现幽深。无雁实谓了无音讯,盼雁实为怀人,联系下阕词人以庾信自比,似有伤春惜旧之意。而结句将此深情融汇入景,"一枝"谓其孤独,"秋声"恍如情思,词人以"梧叶"自拟,意新色雅,韵味清空,使人读之回味无穷。

芦花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有怎样的含义比如柳

芦花唐代:雍裕之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无处认渔家。

此诗从芦花生长的环境和态势开始着手描写。

“夹岸复连沙”,写出了芦花近水岸边的生长之地,并写出了芦花的之盛,之茂。

后一句“枝枝摇浪花”用一个比喻形象的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滚的浪花一般。

“月明浑似雪”一句写出了夜晚的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的景象。

“无处认渔家”写出了作者处在飘渺的江面之上,已经看不到有渔家的渔船来往,描绘出一片飘渺悠远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从芦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姿态,以及盛开之盛都描绘出了作者此时所能感受到的芦花江边之美。

芭蕉在古诗词中象征什么

有很多中解释,我认为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青鸟象征着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则是志向高远前途光明的代表,而凤凰和孔雀则常常象征着幸福和祥瑞......除此之外在古诗词中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中鸟及其个类也会透露出特定的意象,如“鸟宿池边树”“月出惊山鸟”等描述夜深寂静情境时它透露的是静谧和安静;而当“鸟雀”和“燕雀”两词出现在古诗词中是多象征着志向卑小苟且偷安。

古诗中长城代表什么意思

1、大部分是代表边关、边塞,例如:《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2、代表边关又起烽火,外族入侵,例如: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3、比喻保卫国家的将领,例如: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以谋反罪杀檀道济,忌惮其功高盖主。

(自毁长城的典故即出自此处,檀道济临死前曾经大吼: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后不久,北魏攻陷其都城。

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希望对你有用

雪在古诗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古诗词中,莺与燕更多象征着爱情,或者说对爱情的向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正是因为双飞的燕,更让独立的人显得那样落寞,那样孤独。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以莺与燕的幸福美满反衬了上阳宫女独处寒宫的辛酸与悲凉。

杜鹃因为蜀国王杜预的那个凄美的传说,再加上它的鸣叫声被理解为:不如归去。

常常被流落在外的诗人用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杜鹃声里斜阳暮。

化作啼鹃带血归,这些诗句无不传达出强烈的故国之思。

我想四九年到台湾的那些人思念大陆时,如果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已的感情时,一定会想到杜鹃的。

鹧鸪的歌声被诗人理解为:归不得也哥哥。

听起来就很有趣。

正因如此,鹧鸪被诗人们作为有家不能回的象征。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江晚正愁预,山深闻鹧鸪,这是典型的南宋诗人的口吻,大好河山,已为他人所占,想回也回不去了,听到鹧鸪在说:归不得也哥哥,道尽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悲哀。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宋·徐元杰《湖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

——宋·叶绍翁《西溪》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青鸟象征着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则是志向高远前途光明的代表,而凤凰和孔雀则常常象征着幸福和祥瑞......除此之外在古诗词中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中鸟及其个类也会透露出特定的意象,如“鸟宿池边树”“月出惊山鸟”等描述夜深寂静情境时它透露的是静谧和安静;而当“鸟雀”和“燕雀”两词出现在古诗词中是多象征着志向卑小苟且偷安。

如此类情况会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但只要我们深刻体会整首作品的思想背景和整体意境,就一定会对其中个别字词背后所隐含或象征的意思有所觉察和理解.鹤,隐者的伴侣。

凤凰,高贵者的象征。

鸡,庸者的象征。

鸳鸯,夫妻的象征。

喜鹊,报喜者。

乌鸦,报丧者。

麻雀、燕雀,无志者或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鹰、鸿鹄,志向高远者。

鹞、鸱,凶猛者。

鸮、猫头鹰,恶狠或凶暴的人。

雁,信使 赞同

古诗中所有意象的的概括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

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

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

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

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

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

北斗星在中国古诗文中代表什么意象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

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这个意象不太好解释,建议看一下纪录片《北斗之拳》,揭示北斗七星的奥秘,里面会详细说明给你听的。

以芦花为意象的古诗词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