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诗词鉴赏

一剪梅诗词鉴赏

“一剪梅”的古诗鉴赏题

有3个,自己选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有3个,自己选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

《一剪梅》李清照 赏析

有3个,自己选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

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

辛弃疾《一剪梅》谁能帮我赏析一下!

《一剪梅》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1,“锦字”句:《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

”2,恓惶:烦恼不安,奔忙不定。

上片首句怀想往昔共度良宵,人美月圆。

第二句回到现实,独自一人捱过黄昏,孤单徘徊。

下片前句用典,古人滔苻坚被贬之后,其妻苏氏为之织锦写诗传达思念之情,凄婉的诗句读来让人断肠。

而自己却无人思念。

末句:无人相伴只有和天上的大雁对话。

雁儿啊,哪儿才是没有烦恼的地方?大雁也回答不了,来去都孤独。

...

李清照诗词赏析1.赏析《一剪梅》中词人的相思闲愁2.从动态细节入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秋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

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这首词的赏析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

这首词,是词人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

全词用“点”“染”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上片首句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绪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白描,写舟行进在波动的水上,酒楼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寻酒的词人;“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渲染。

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洗客袍”、“调笙”和“烧香”白描,是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词是精金美玉,既讲究铺叙情致,又执著于典重故实。

中国词学史,尽管词人繁星纷呈,但据词论家勾勒的简洁轮廓中,李清照风致洒落,才思高秀,以花中第一流身份,可拔女词人头筹。

知人论世是走近作家作品的重要蹊径,品评文字不能依靠纯美暇思,语焉不详,或用力过度,均会有畸轻畸重之偏论。

李清照之词倜傥有丈夫气,在有宋一代,已具青蓝胜概。

论清照词的评家也多,刘辰翁、沈曾植、陈廷焯、李调元、吴小如……依序品来,历代评词之人,或赞或驳,有着繁简不一的心境。

清照人生,文情并茂,留下的资料却斤斤可量。

陈祖美先生却用力颇勤,有着坚实厚重的评论才情。

她从清照汴京待字从容起笔,缓缓评析清照合卺初嫁、汴京泣别、重返汴京、屏居青州期间、莱州寻夫、人老建康城、生离死别、流寓浙东、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避难京华、定居临安的落花身世,从中可知,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时代,相知相谐的燕婉新婚,生活得清明华兹,简约生动,因而,初期之作,虽不全是怜花惜春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情优雅娇嗔,少女与少妇的悠游情思,也已压倒须眉;可是,随着年龄滋长、世事踵华,李清照历经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既有身为嫠妇之悲,又有再嫁离异之怆,既有忧郁惝怳的爱国忧思,又有寤寐不忘中原的感慨,因而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

读陈祖美先生所品评的李清照,仿若是影着了一幅磊块幽折、沉郁凄怆的女词人图,里面又繁复有多种曲折浇薄的情绪。

尤其是,祖美先生力解清照词,生动解颐地评议赵李二人的感情世界,识见可嘉。

由于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浇薄,李清照在新婚之际,即与赵明诚劳燕分飞,被迫泣别汴京,因而写下一些寓有政治块垒的新婚别曲,如《一剪梅》、《醉花阴》、《行香子》等,而并非世俗论者所附会的,因赵明诚“负笈远游”,而写的思妇念远的离情词。

再如,她与明诚“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世人共知,依然世俗理解,必是让人心生艳羡的。

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祖美先生,对李清照词作人生展开的种种厘析,那种为文造情的企羡念想,宛然星散。

实际是,李清照的佳话婚姻,也曾笼有婕妤之叹,甚而有庄姜之悲。

虽然后来,两人益发相赏如初,但李清照词作中描画的那些因伉俪睽违产生的怨情,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赵明诚冷落妻子、章如冶游等蛛丝马迹。

可是这一点,却并不是每个评词人都体贴的解读到位。

譬若《声声慢》,即是才识高雅如沈祖棻先生者,也以为,此词是李清照写于晚年之时的块然独处,辛苦艰难,还对元人乔吉以“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仿李清照有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斥之为文字游戏,对词作的内容,仍定性为有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而陈祖美先生之品清照词,比之沈祖棻的品赏,却有不同异见,她并不将其看成是忧伤国事之作,明确指出,实为中年不欢的李清照,唱一曲内心的隐衷给夫君赵明诚听。

且,祖美先生并非简单索隐,而是胪列有六条事实例证,一一厘析清照之词的隐微含义,是以体贴明悟的解析,捋浮去层层误解的尘埃,吻合地将剖析清照写此词的竹节式心绪,显影地还原出她的隐衷心曲,并就此郑重引申出清照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所作词中无一乡国之念,惟有儿女情长,在前、中期创作中,这是李清照坚持的诗与词之间的楚河汉界。

祖美先生认为,研究之事实,并不一定是以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而为荣,也不以又开掘了某种深度而欣喜。

她的品析清照词,实是设身处地地运用古代女性视角,将社会学的解读方法,婉转地转换为对李清照情感心理的逆探,在细枝末节里,流动着个人的体悟,因而,让人既留恋于她剖析出的伤心人别有怀抱,也在短幅讲析“闺怨”式词作中,体会一番明快的评论况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

赏析:蒋捷《一剪梅》

上片首句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绪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白描,写舟行进在波动的水上,酒楼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寻酒的词人;“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渲染。

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洗客袍”、“调笙”和“烧香”白描,是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点出感叹时光流逝之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一剪梅诗词鉴赏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