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在诗词中

杨柳在诗词中

古诗中杨柳有什么特殊含义

1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

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

杨柳在诗词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