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吟诵教程诗词格律)

徐健顺 吟诵教程诗词格律

...有些字和现代发音不同.根据古代的诗词格律,有些诗词用现代普通话...

用梦想浇铸信仰 华夏泱泱山高水长 梦想就像闪亮的光芒 驱散山中迷雾和心中迷茫 一如强军梦的号角那般洪亮 唤醒多少血性官兵的光荣与梦想 座座军营和排排营房 强军战歌始终激越高昂 一浪接一浪的传唱引发集体思量 强军梦已深深扎进部队的土壤 培植革命军人献身使命的信仰 用梦想浇铸信仰 我们就能胸有成竹地应对任何浪 一、忠诚于党 听党指挥有方向 忠诚于党有力量霜我们信念滚烫 凝聚力量挺直军队的脊梁 军魂是鲜血换来的治军处方 是丝毫不能动摇的政治方向 绝对忠诚纯洁可靠的冲天巨响 是每名官兵红心向党的无声乐章 更是人民军队性质本色的坚强保障 忠诚于党 党指挥枪 我们的队伍永远追随太阳日出东方 二、能打胜仗 军人生来为打仗 时刻准备上战场 随车奔袭演练或驾机高飞远航 研究战术战法或投身理论课堂 组织思想教育或参加勤务保障 在机关点沙场或在岗位练兵忙 全军将士都步履铿锵 用不同的方式聚焦打仗 为不断提升军队战斗力奉献力量 能打胜仗 英勇顽强 我们的队伍永远瞄准未来现代战场 三、作风优良 优良传统树榜样 久久为功传四方 难忘饭前必唱的团结就是力量 难忘艰苦奋斗的红米饭南瓜汤 感受一支支部队铁纪如墙 感受一代代官兵意志如钢 革命军队的好作风是一种正能量 将铁血荣光镌刻在猎猎军旗上 在新的时代接力传承和发扬 作风优良 过硬形象 我们的队伍永远闪耀强军兴国之光 (作者单位:空军机关)...

谁有关于诗词格律及吟诵的书和视频,音频也可以,只读书,没有音调...

学吟诵推荐喜马拉雅的盈视讲坛。

其中有一个好多集的,有讲一点基础的格律,主要讲吟诵方法入门,是免费的公益课程。

吟诵书的话推荐徐建顺老师的我爱吟诵。

带光盘。

讲格律的书我没看过。

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考据篇有点相关内容。

但我想应该有更专门讲格律的书吧。

...

王力的《诗词格律》

自近体诗在唐代繁荣以来,做诗成为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从入塾时开始就训练做诗的技能。

近体诗的规则也就通过口耳传授代代传承下来。

从前的读书人,没有会不会做诗的问题,只有做得好不好的问题。

所以古时候没有系统阐述诗律的著作传世。

到满清末年废科举,至民国更兴学校,转为新式学堂教育,学生对诗之律则日益陌生了。

本朝以马上得天下,不重文教,于传统文化更敝屣之,到文革之年,文化几乎已呈断统状态。

很多人对流传下来的唐宋诗词虽心慕之,于诗词之规则则不甚了然。

王力教授早年即著有《汉语诗律学》,意图建立汉语诗歌诗律体系。

鼎革以来,又陆续出版《诗词格律》及《诗词格律十讲》诸书,对普及诗律起了重大作用。

后两本普及型的小册子更是风靡于世。

这对于使人们得以避免写作不讲音律的旧诗之病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这个功劳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物极必反,有一利必有一弊焉。

《诗词格律》的流行至今已显出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唯格律是尚的流弊。

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王力教授,但王力教授的诗律体系的一些缺陷,也确实与这种流弊具有一定的关系。

王力教授是一位语言学家。

他研究汉语诗律,主要是从语言角度进行的。

对于汉语诗歌的文学传统方面,王教授极少涉及。

这种研究本来就是片面的。

因为诗律从来就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离开了诗人们的实践,单纯归纳所谓诗律,是很难切中肯綮的。

王力《诗词格律》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各种体裁等量齐观。

无论五言、七言,也无论绝句、律诗,都是从同一公式推导出来的。

而所谓律句,实际上是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声音和谐的句式。

因此它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公式化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平平平仄仄”有一个运用同样普遍的格式是“平平仄平仄”。

这两个句式具有同等的功效。

它们都是诗人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律句。

但在《诗词格律》里,由于后一个句子不符合王氏公式,被王力归为“拗句”,被解释成第三字拗而用第四字救。

这显然只能看成是臆说。

对于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在平仄上的差异,王力的理论不能加以合理的解释。

因为那只能从文学史绝句的发展中去理解。

再比如,绝句与律诗相比,格律较为灵活。

即拿对仗来说,对律诗,它是格律,对绝句则只是修辞手段。

再说平仄,绝句也远较律诗灵活,押仄声韵的绝句也较仄韵律诗多得多。

可是王力竟然把仄韵绝句归为古体。

事实上历代都把律诗和绝句并称为近体诗。

王力为了把他的诗律学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扼杀了诗律的多样化元素。

对于一些不符合王氏公式的诗律,王力一概加以否定。

而他否定的理由不外乎当时格律未严,律体没有定型之类。

王力研究诗律,却没有大量阅读古人诗词,而是借助清人的论述。

中国古人对此类问题,一般都不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只存只言片语,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只有大量阅读、深入了解古人实践才能克服这种片面性。

可是王力却没有做这种基础性的工作。

举个例子来说,王力称在唐代律诗中“绝对找不到孤平的例子”,后来改口说只找到两个,其中还有一个是拗律(臂悬两角弓),实际上只有一个(百岁老翁不种田),可又不是律诗。

实际上,《全唐诗》律诗中的孤平例子,并非没有。

比如杜甫的“夜深露气清”,刘长卿的“五陵远客归”都是。

这表明王力并没有仔细阅读《全唐诗》。

王力把不符合他的公式的句子都视为出律。

但实际上,近体诗的格律远不是王力所规定的那么死板。

像“故人西辞黄鹤楼”、“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

”这样的律句,在王力看来都是“出律”。

这正是机械论者的观点,不符合历代对律诗的判断。

王力有一个法宝,凡是不利于他的证据,他都以当时律诗未定型来解释。

譬如失粘的律诗,从唐以来不乏名篇佳作,怎么可能是由于律诗体未定型所致?再如崔颢的《黄鹤楼》诗被后人评为“唐人七律之首”,可它却不符合王力的诗律。

王力的解释还是当时律体未定。

不知律诗到底在什么时候才定型,王力教授究竟考证过没有?崔颢是盛唐诗人,他的许多律诗都是完全使用律句,却没有一首获得这首的声誉。

在律诗已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年代,居然会有律诗还未定型的怪事。

这能够叫人信服吗?杜甫是盛唐律诗的代表作家,却有不少失粘及“出律”(按王力的诗律)的律诗,王力依然声称这是唐初格律未严。

那么,宋代仍有失粘的近体诗,是否到宋代近体诗仍未定型呢? 王力承袭赵执信说:“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

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而实际上,仄平仄仄仄的句子历来并不鲜见。

《唐诗三百首》80首五言律诗中就有3例。

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中的“昔闻洞庭水”,被王力说成是“例外”,即不合律。

可是《唐诗三百首》80首五律中竟有5句是用了“仄平仄平仄”的句式。

例外多到这样的程度还能叫例外吗?脍炙人口,被选为私塾课本的名篇,居然是出律的律诗。

那么这让塾师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诗呢?中国三大名楼均因唐人诗文闻名于世。

其中滕王阁以王勃《滕王阁序》闻名,黄鹤楼...

今天如何吟唱古典诗词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首先要了解其作者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平仄的判断还是应该根据古音来判断。

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古代“小学”的知识

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道。

从古至今,吟唱、吟诵诗词都要求吐字清晰。

体会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我们就能确定吟唱的感情基调。

确定了感情的基调,才能在吟唱时完美呈现。

三、语调抑扬起伏;类举则情见,仄声短。

用这些方言吟唱,节奏抑扬,很有韵味、节奏韵律抑扬起伏的吟唱,情见则感易交。

”只有字正腔圆、声音张弛有度一、用普通话吟唱,都要倡导以普通话的方式推广,平声长,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诗词里的情感、体悟诗词意境。

古诗词言简义丰,吟唱诗词,发音明朗,特别是咬字归韵一直被大家所强调。

还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吟诵诗词,平仄分明:“音有韵,义有类。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我们还要咬文嚼字,从古代汉语出发,了解每一个字背后的深厚情感内涵。

只有在情感上贴近诗词。

但这对于普及中华文化是不利的。

而且古诗词中的语词有属于其特定时代的发音。

所以,在推行普通话的今天,无论吟诵还是吟唱。

汉语中一些词的古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的语音与古汉语的语音已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在现代完全复原古汉语的发音。

二,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

【诗词格律里面的通用是什么以《词林正韵》为例:第一部平声:一东...

用梦想浇铸信仰 华夏泱泱山高水长 梦想就像闪亮的光芒 驱散山中迷雾和心中迷茫 一如强军梦的号角那般洪亮 唤醒多少血性官兵的光荣与梦想 座座军营和排排营房 强军战歌始终激越高昂 一浪接一浪的传唱引发集体思量 强军梦已深深扎进部队的土壤 培植革命军人献身使命的信仰 用梦想浇铸信仰 我们就能胸有成竹地应对任何风浪 一、忠诚于党 听党指挥有方向 忠诚于党有力量 雨雪风霜我们信念滚烫 凝聚力量挺直军队的脊梁 军魂是鲜血换来的治军处方 是丝毫不能动摇的政治方向 绝对忠诚纯洁可靠的冲天巨响 是每名官兵红心向党的无声乐章 更是人民军队性质本色的坚强保障 忠诚于党 党指挥枪 我们的队伍永远追随太阳日出东方 二、能打胜仗 军人生来为打仗 时刻准备上战场 随车奔袭演练或驾机高飞远航 研究战术战法或投身理论课堂 组织思想教育或参加勤务保障 在机关点沙场或在岗位练兵忙 全军将士都步履铿锵 用不同的方式聚焦打仗 为不断提升军队战斗力奉献力量 能打胜仗 英勇顽强 我们的队伍永远瞄准未来现代战场 三、作风优良 优良传统树榜样 久久为功传四方 难忘饭前必唱的团结就是力量 难忘艰苦奋斗的红米饭南瓜汤 感受一支支部队铁纪如墙 感受一代代官兵意志如钢 革命军队的好作风是一种正能量 将铁血荣光镌刻在猎猎军旗上 在新的时代接力传承和发扬 作风优良 过硬形象 我们的队伍永远闪耀强军兴国之光 (作者单位:空军机关)...

诗歌朗诵技巧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⒈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

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

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

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⑵深刻 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

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⑶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⒊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

接受。

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

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⒈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⑴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⑵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

诗词格律具体指什么?如何学作古诗词?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另外,有一本书的名字叫诗词格律,但是《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 在另外,你可以参考百度百科的词条.

古诗词如何吟诵

当今东南一带吟诵所采用的调都是唐文治的唐调。

徐健顺(吟诵教程诗词格律)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