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古诗词吟诵

叶嘉莹古诗词吟诵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最初念的是四书。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比如 “”,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 “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兴”可以随便联想。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联想。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诵要有节奏、声调。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伤别离。

”这是七字一句。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七个字一句。

这就是七言诗。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

一生奔波为诗词阅读答案

1.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奉旨填词柳三变《鹤冲天》2. 叶嘉盈,一生奔波为诗词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总起下文“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

”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

”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

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4分)[答案] 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民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答案] ①点出了叶嘉盈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一生奔波为诗词”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 ①“一生奔波为诗词”概括了叶嘉盈的生存状态;②让读着体味“一生奔波为诗词”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如何引导儿童诵读古诗词

□王宏波背诵古诗词的好处毋庸置疑,虽然它有用时长、见效慢的特点,但是这种集腋成裘、静水流深的学习方式,是人生一种地基式的重要积累。

天长日久,这种优势会一点一点显现出来,而且能够受用终生。

所以当下要做的是怎样引导儿童背诵。

开始背诵古诗词,兴趣很重要,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很多人忽视了诵读的作用。

古诗词本身押韵合辙,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加古典诗词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意境优美,引人入胜。

儿童对语言学习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记忆力很强,所以,背诵古诗词对他们而言非但不是特别难的事情,而且是一种享受和愉悦。

所以,背诵古诗词,首先就是读起来、背起来。

时间一长,小孩子背的古诗词多了,语感和感知都会有明显进步,甚至会上瘾。

当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背诵一定时间后,会有不想背诵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从兴趣入手来进行引导。

首先加入儿童的学习,和他一起背诵。

在一起背诵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让孩子更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同时,在背诵过程中还可以讲一讲名人背诵古诗的故事,以此激励儿童。

此外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法,这种方式带来的竞争能给小孩子一种动力和愉悦,促使他们更好地背诵。

在比赛中,你追我赶,既是竞争,又是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加快背诵的速度和力度。

同时在这一阶段尽量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绘画、音乐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这样既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诗,还能渲染一种艺术气氛。

当孩子背诵到一定程度,数量上有了一定积累,认知上有了一定感受之后,就要进行一定的理性引导。

首先可以介绍诗人。

诗人的经历是诗人作诗的基础,诗人的思想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尤其是那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命运和时代息息相关,他们用诗人敏锐的视角关注时代、人生以及自然,所以他们的诗歌才能发常人所不能见,思常人所不能思。

可以说了解诗人可以直接帮助孩子了解诗意。

其次,可以讲讲与古诗文有关的故事,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写作经历和诗人的背景状况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再加上一些有关的历史文化和掌故经典,会有助于增强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兴趣。

第三,可以引导儿童在学习中运用。

只要背诵古诗文达到一定数量,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孩子往往就能出口成章。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只是给孩子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和平台,比如创设环境,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从而言为心声、一吐为快。

或者用出题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左右逢源、灵活运用,而不是仅仅会背而已。

闻名中外、令人倾慕的叶嘉莹先生,用全部心血学习、宣讲、传播古诗文,讲起学习古诗文的终极意义,先生一语中的,学习古诗文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我们让儿童学习古诗文的目的也许就在于此。

屈原的诗词及赏析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

“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一风谏。

”大致言之成理。

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

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

《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则多有争论。

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

后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但传说就是传说,无所谓真假之辨。

现在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两首诗作中,有着丰厚的上古神话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由此给它增添了浓郁的神秘浪漫色彩。

内容述评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

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

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

“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

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

“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

“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

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

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

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

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

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

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

古诗的重要性作文600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古诗《秋夕》,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它把我领入古诗的海洋。

展开全部小时侯,我和酷爱唐诗的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

久而久之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唐诗。

一次,爷爷教了我一首《长恨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话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表达了要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浪费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学就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满腔的悲伤。

这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使我很困惑,因为我不懂诗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我觉得这句是多余的。

后来我就去问学识渊博的爷爷,爷爷见了便笑着替我解答问题,原来诗人这段景物描写是为了下文的意境更好地烘托出来,能为下文做好铺垫。

就这样我又从古诗里面学了一招,这招在我平常的习作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的作文加了不少分。

所以我越来越爱古诗词了,因为读古诗不仅让我收益匪浅,还让我对习作中的写作技巧运用的更加熟练。

比如我从古诗中知道了结尾要写得达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这样才能画龙点睛,我知道了写作时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练而有些地方要写得细致入微。

我还知道了写作时要分段明确,条理清楚才能让人读来舒适,拿到高分。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简介】 〖题目〗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评价】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舞女(*汉时倡家女和后世所谓青楼女子是不一样的),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

秦观诗词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释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④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⑤幸自:本自,本来是。

⑥为谁:为什么。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背景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

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

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

“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

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

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

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

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

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

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

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

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

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

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

”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

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

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

为什么正经读书人都不上百家讲坛了

看了矫庵先生三次谢绝百家讲坛的经过,颇有些感触。

这些年看百家讲坛,深感百家讲坛不“百家”,也不“争鸣”,纯粹是追求收视率和广告费的商业节目,跟真正的学问并不沾边,这也是正经读书人不上百家讲坛的主要原因。

我与矫庵先生素未谋面,但也算打过一次交道——大约半年前,我在学习传统诗词吟诵,因为登不上叶嘉莹先生的网站,就托人问到了矫庵先生的手机号,发短信去求助。

矫庵先生日常教学工作很忙,又与我不认识,但依然认真负责地回信给我,告知了论坛负责人的电话,使我得以在网站验证通过。

矫庵先生是叶嘉莹先生的弟子,也算国学大师的得意门生——但凡了解现代国学人物格局的读书人,应该对叶先生一门是抱有敬意的。

矫庵先生得了叶先生的真传,尤其掌握了传统吟诵的方法,挽救了这种频临失传的学养,是有功于华夏的人物。

何况矫庵先生满腹经纶,诗词做得中规中矩,岂是百家讲坛某些说书先生可比的?正因为矫庵先生这样的读书人都颇有些风骨,这才拒上百家讲坛。

古有管宁割席分座,今有矫庵拒绝与于丹同台,百年之后又是一段佳话。

此外我认为,拒上百家讲坛的真正原因,不是矫庵这样的读书人清高,是大伙儿不愿意用被污染、篡改过的国学,让本来就与传统文化远离的大众受到毒害。

上海某著名高校一位国学名士,其学术水平深受后进之士敬重,百家讲坛找到他开讲,到得演播室后,他发现根本不能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开讲,一切都要听从编导“吸引眼球法”的培训,尤其是制片方的喜好超过了学术本身,这让他忍无可忍,于是乎拂袖而去,放弃了这次出大名和海赚银子的机会。

像叶嘉莹先生和毛佩琦先生这样的学者,也都在百家讲坛留不长,究竟是何原因,我们更当思索。

说起来,百家讲坛按照制片方的爱好影响学问的客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年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阎崇年遭掌掴事件了。

掌掴老人固然该批评,但为何一个标榜学术自由的电视节目会与观众闹得势不两立,这更值得大家思考。

众所周知,百家讲坛的制片人本身是旗人后裔,因为自己对家族历史的爱好,便将一个研究清史的学者捧红。

这本无可厚非,但节目却在把关时把满清入关时屠杀关内百姓的历史进行恶意美化,并丑化明代帝王,这就脱离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了。

而该节目因为这个原因,只讲清的好,毛佩琦教授讲了两集明的好,立刻就被撤换了。

正因为一些观众的情绪在一边倒的言论面前失控,最终才引发了掌掴事件。

一年前我在新浪博客写了多篇博文批评这个事,点击量达到百万以上,可见观众对百家讲坛节目不客观问题的关注。

而阎崇年老师并不上网,只看到了《新京报》对此事的报道。

大约在半年前,阎崇年先生因为有些事实在想不明白,就约了新京报徐春柳和我一起喝茶,在要求我们不要写报道之后,他在席间反复强调自己主观上并无美化清朝的意思,认为网上对他的指责都是无中生有。

既然阎崇年先生本身并不想造成这样的后果,那又是谁在其中作祟呢?目前,真正正经研究学问的学者,已经离百家讲坛越来越远,而袁腾飞这样用市井俚语戏说历史的教书匠,居然成为这档节目的主力,也是百家讲坛日薄西山的征兆了。

我上篇博文批评了袁腾飞不看史书,按照“传统方法”丑化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经济进步的明王朝时,用“教书匠”这样的词来说他,有些读者还说我歧视中小学教师。

这篇博文我盛赞了中学教师矫庵先生,只因他的言行符合士大夫精神,是可以“先生”相称的人——不知指责者这次又有何说辞?看了矫庵先生自传中有如此文字“山东郯城人。

据云其先乃唐初名将程咬金,每以语人,辙遭哂笑”——更是深感其赤子之心了。

唐时中国人尚有门第之高,是一个自矜的大民族,我的四十八世祖郭子仪是中兴唐室的将军,与矫庵先生的先祖是同登凌烟阁的功臣。

愚蠢的现代人很少去思考“我们的肉体和精神都是祖先的多元化遗存”这样一个命题,也忘记了中国90%以上的人口都是7000年前远古炎黄部落的直系后裔,我们所敬重的国学,就是是祖先通过文字传承的文化密码,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中国人。

夫子云“慎终,追远”,教导读书人以孝悌为本,懂得尊敬先祖。

近读唐史,看到安史之乱与广德之乱,深为祖先为保存我们这个民族作出的牺牲而感动——没有祖先,今天的10多亿中国人早就在1000年前便亡国灭种了,哪里有今天的大国家?《晋书·郭崇韬传》云: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今天礼崩乐坏,祠庙成墟,这种时代矫庵与我这种人是注定要“辙遭哂笑”的。

然而,也是矫庵这样的人,能够在文化遗产受到威胁、污染的时刻,能够铁骨铮铮,不受名利的诱惑。

在线急求《立报国之志,做时代新人》作文800字!!!在线等,谢谢

展开全部 作文是需要练习的。

下面会根据你给出的题目,给到作文素材,希望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写出超赞作文! 一、题目分析看到题目中说的《立报国之志,做时代新人》,首先我们要知道拥有报国之志的时代新人应该拥有些什么样的特质,列出一二三个特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素材来体现这些特质,最后文章转回到自己的身上去讲述。

相信这样下来,会写出一篇丰满而又有说服力的作文。

二、作文素材(1)诗人穆旦“我与长城相依为命”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这是诗人穆旦常说的话,而他留下的足迹使得万千后人受益匪浅。

穆旦是诗人、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同时他还是抗日战士,其诗作与个人事迹常为人所津津乐道。

“我与长城相依为命” 成长在抗战时期的穆旦有着非常浓烈的救亡意识,24岁的穆旦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志,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杜聿明担任军长的远征军第五军担任翻译官。

之后,穆旦在缅甸战场,尤其是野人山地区,经历了九死一生、刻骨铭心的艰难岁月。

【用法解析】 适用于勿忘历史,以己之力报效祖国,理性爱国等话题,如2017年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等。

示例: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仍需时常缅怀前人的英勇事迹。

在抗战时期,诗人穆旦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志,投笔从戎,在缅甸战场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岁月。

诚然我们无法经历这样的岁月,但是回望过去抗日战士的艰难时光仍有凝聚爱国力量的时代意义。

(2)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叶嘉莹追随着自己的恩师顾随的道路,致力于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感悟传递开来,因此她从诗词创作走向了评论,后又在评论中引入西方理论,这是从自身扩及他人,从本国扩及世界,是从“为一己之赏心自娱的评赏”而至“为他人的对传承之责任的反思”。

在高校的古典文学教育讲学之外,她更呼吁政府重视青少年的诗词吟诵教育,培养儿童的古典诗词修养。

她曾说:“我只希望在传承的长流中,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用法解析】 适用于文化传统的传承,中国人的文化责任感等立意。

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示例:叶嘉莹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古典诗词评论著作的创作和高校讲学,更呼吁政府重视儿童的诗词启蒙教育,她履行了在文化传承的长流中尽到一份力量的诺言。

作为文化的传承人,我们从伟人的行为中受益,更需要以积极的行为回应他们的付出。

(3)“海军卫士”王伟时代新人需要负重前行之心 临近清明节,“海军卫士”王伟的墓碑前,摆满了各地人们寄托哀思的鲜花。

王伟曾是海军航空兵某部一级飞行员,在“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牺牲。

在当时,因美国侦察机在中国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战斗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并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牺牲。

在国家主权受到威胁的危急情况下,王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救护战机作最后的冲刺,成功终结了战争。

他凭着英勇的事迹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敬重,17年过去了,每年王伟家乡的人民一如既往地呼喊着:“‘海空卫士’王伟,请你返航!” 【用法解析】 适用于维护国家主权,高尚的职业操守,不辱使命等话题。

示例: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护航。

“海军卫士”王伟为了维护领空主权,在拦截美国侦察机的过程中牺牲;天津消防员为了拯救爆炸事故里的群众,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献上了生命;除了他们,还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为了保卫人民的安全,不惜奉上生命。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他们将会永恒地活在人民心中。

叶嘉莹古诗词吟诵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