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我的诗词道路 叶嘉莹

叶嘉莹 我的诗词道路 叶嘉莹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词——叶嘉莹访谈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最初念的是四书。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比如 “”,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 “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兴”可以随便联想。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联想。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诵要有节奏、声调。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伤别离。

”这是七字一句。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七个字一句。

这就是七言诗。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

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

...2、叶嘉莹作了很多关于“荷花”的诗词,是因为她的小名叫荷.3、南...

是.(苏子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而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是以其词“诗化”而谓之,笔力雄健,个性鲜明,肆意汪洋而独立于世耳.)是.(可观原文原句:……刚才我说过我是夏天六月出生的,那么中国把这一月算是荷花的月份.所以“双亲每呼之为‘荷’”.所以我有大名,有小名,我大名叫嘉莹,小名就叫荷,有时候我父母就叫我小荷,我就叫小荷,所以荷就是我的乳名,乳名就是小孩子的小名.……所以这个莲花,就是一种巧合.这不是我的选择,我生在了夏天的荷花的月份,我的小名就叫做“荷”,荷就是莲.那我就注意到与我这个荷花、莲花有关系的事物.)否.(理由见题1,有苏子专美于前,后者皆不可及也.)否.(严格说来,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是有名的组诗.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故而仅仅称其采用了比的手法创作《饮酒》是有失偏颇的.)否.(这里的“浮云”源于曹丕的一个典故,不一定特指宋朝沦陷的土地,是辛弃疾的一句用典: 杂诗·西北有浮云 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请给我介绍一些优美的人生哲学文章人生是一条崎岖的道路,充满...

1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号迦陵。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先祖系蒙古满族叶赫那拉氏。

父叶廷元,字舜庸,幼承家学,熟读古籍,工于书法,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先任职于航空署,从事译介西方航空著作,后进入中国航空公司,任人事科长等职。

母李玉洁,字立方,自幼受良好家庭教育,曾任教于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婚后辞去教职,侍奉翁姑,相夫理家。

父母育有1女2子,叶嘉莹为长女。

主要著述 《迦陵论词丛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 1984 《从中西诗论的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评赏》(《求是学刊》1985年第5-6期)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唐宋词十七讲》 岳麓书社出版社 1989.2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 岳麓书社 1990.7 《诗馨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10 《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敦煌资料] / 叶嘉莹 唐代研究论集 第二辑》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2 《阮籍咏怀诗讲录》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古典诗词讲演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汉魏六朝诗讲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十七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论词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清词丛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我的诗词道路》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论诗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名家论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文集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叶嘉莹说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迦陵论诗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清词丛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陶渊明的饮酒诗》 台北:桂冠 《多面折射的光影 叶嘉莹自选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南宋名家词讲录》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风景旧曾谙 [海外中文图书] : 叶嘉莹说诗谈词 / (加)叶嘉莹[著] poetic Reminiscence : professor Yeh Chia-ying on Chinese poety》 香港 :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4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 2005 《叶嘉莹自选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中华书局2008年1月版 《迦陵说词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 金开诚 男,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

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局委员、宣传部部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副主席。

专于文艺心理学及楚辞研究。

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艺文丛谈》,编注有《楚辞选注》等。

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金开诚多年致力于美学心理学的研究,出版了多本专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术理论界备受尊重。

近年来金开诚关注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发表了有其独特见解的书法理论文章。

发表书法方面的学术论文有《中国书法艺术特征》、《颜真卿书法艺术概论》、《北京朝碑版的书法艺术――兼论南北朝两大书法艺术潮流》、《以“狂”继“颠”,气成乎技――怀素自叙帖赏析》《论秦汉简帛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书法艺术的动力与情性》,《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等二十余篇。

合作著有《书法艺术美学》,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

作品和传略载入多种辞书。

3 周祖谟(1914~1995) 语言学家。

字燕荪,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

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曾历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

《问学集》(上下,中华书局,1966年)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其中收录了他自1934年至1962年间撰写的各种论文共44篇。

对古音、等韵、《切韵》及以前的训诂书等都提出了不少创见,陈述了他对汉语发展史、汉语研究史及历史方言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独特观点,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可贵的研究线索。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是其研究汉语音韵的又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旨在探讨自周秦音至《切韵》800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

《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1984年)一书是他几十年搜集、整理和考释唐五代韵书的成果,其中集印了唐五代写本和刻本韵书共30种,是总集唐五代韵书的一部大书。

这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考察古人释字的方法等...

汉乐府诗歌与古诗(古诗十九首)有什么不同?

内容: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

艺术: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

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

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

《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

“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 ,“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1](p18)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十九首》中所流露出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

”[2](p214)当然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学研究界比较流行的观点。

倪其心指出:“《十九首》的思想特点是封建下层文士从自身地位、利益、处境、遭遇出发充满感伤哀怨,抒写惆怅不满,迸发气愤不平。

为了改善提高地位和待遇,他们不得不放弃家庭生活,奔走仕途,追求功名,谋取富贵,因而造成这一阶层游子思妇的普遍离愁别绪的丛生。

”[3](p264)叶嘉莹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引起千百年读者的共鸣,就在于它所写的三类感情: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

”[4](p79)由此可见,汉乐府民歌多反映当时社会,选题范围广泛,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比较狭小。

当然其中也不乏共同关注的话题: 1.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 汉乐府诗中有大量的游子诗、思妇诗,如《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沉痛的感情,真切地展示了人们生离死别颠沛流离的画面,这个家破人亡的游子,使我们联想到《十五从军征》中那个八十岁的复员老兵,可以想象,他的结局必然也是要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游子思乡其实主要是思念着家中的妻子、亲人,而家中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日夜思念着外出的游子,如《饮马长城窟行》写妇人对外出的丈夫日思夜想,竟成梦寐:“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梦中固然甜蜜,但梦后更添一层相思。

《古绝句》也写了一位闺中思妇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盼归之情,揭示了当时兵役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家人离散之苦。

游子思妇的离别和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到了《古诗十九首》,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更多,占了一半有余。

其中既有游子之辞,也有思妇之辞,思妇之辞又占其中的多数。

如《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游子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采芙蓉”以遗“远道”之人,可见游子对亲人感情之深。

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寄赠,惆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

又如《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孤独难耐、飘零无着,被强烈的乡愁苦苦折磨的游子形象。

再如《行行重行行》这样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此诗抒情脉络清晰,层层加深,突出表现了丈夫出行之远,别离之久及妻子怀念之深。

《冉冉孤生竹》写了一个新婚女子与丈夫久别的怨情,不仅抒情浓烈而且文意起伏跌宕,把女子的怨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

同为写思妇之怨的其他如《青青河畔草》以生机盎然的春景,艳如春花的容颜,来反衬相思女子的孤独凄凉;《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神话故事,来写人间男女相爱而不能相会的痛苦离情,写得委婉含蓄,生动感人。

2.都表现了追求人生的享乐和及时为乐的生活观 由于生活动荡不安、祸福难测,汉乐府很多诗歌在哀叹生命短促的同时,希望通过及时行乐的方法来解脱自己。

如《西门行》在“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的豪语之后,实际上却流露出内心无可消解的苦闷...

关于愁的古诗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朝代:宋代 | 作者:柳永原文: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

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

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

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

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

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

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

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

年华转眼就过去。

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

还是回去吧。

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注释⑴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

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⑵别岸:离岸而去。

⑶葭(jiā)苇:芦苇。

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

”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淅淅:风声。

⑷沙汀:水中沙洲。

破烟:穿破烟雾。

⑸“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⑹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

后泛指行旅。

⑺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

轮,代指马车。

桨,代指船只。

⑻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

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⑼一望:一眼望去。

乡关:家乡。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⑽归心:回家的念头。

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⑾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

牵萦(yíng):纠缠;牵挂。

⑿残腊:腊月的尽头。

⒀岁华:年华。

⒁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

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⒂归去来:赶紧回去吧。

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

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⒃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参考资料:1、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7-48 2、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40-144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

“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

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

“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

“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

“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

“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

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

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

“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

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

“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

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

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

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

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

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

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

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

“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

“浪萍”和“风梗”是飘泊...

在线急求《立报国之志,做时代新人》作文800字!!!在线等,谢谢

作文是需要练习的。

下面会根据你给出的题目,给到作文素材,希望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写出超赞作文!一、题目分析看到题目中说的《立报国之志,做时代新人》,首先我们要知道拥有报国之志的时代新人应该拥有些什么样的特质,列出一二三个特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素材来体现这些特质,最后文章转回到自己的身上去讲述。

相信这样下来,会写出一篇丰满而又有说服力的作文。

二、作文素材(1)诗人穆旦“我与长城相依为命”“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这是诗人穆旦常说的话,而他留下的足迹使得万千后人受益匪浅。

穆旦是诗人、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同时他还是抗日战士,其诗作与个人事迹常为人所津津乐道。

“我与长城相依为命”成长在抗战时期的穆旦有着非常浓烈的救亡意识,24岁的穆旦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志,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杜聿明担任军长的远征军第五军担任翻译官。

之后,穆旦在缅甸战场,尤其是野人山地区,经历了九死一生、刻骨铭心的艰难岁月。

【用法解析】适用于勿忘历史,以己之力报效祖国,理性爱国等话题,如2017年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等。

示例: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仍需时常缅怀前人的英勇事迹。

在抗战时期,诗人穆旦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志,投笔从戎,在缅甸战场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岁月。

诚然我们无法经历这样的岁月,但是回望过去抗日战士的艰难时光仍有凝聚爱国力量的时代意义。

(2)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叶嘉莹追随着自己的恩师顾随的道路,致力于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感悟传递开来,因此她从诗词创作走向了评论,后又在评论中引入西方理论,这是从自身扩及他人,从本国扩及世界,是从“为一己之赏心自娱的评赏”而至“为他人的对传承之责任的反思”。

在高校的古典文学教育讲学之外,她更呼吁政府重视青少年的诗词吟诵教育,培养儿童的古典诗词修养。

她曾说:“我只希望在传承的长流中,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用法解析】适用于文化传统的传承,中国人的文化责任感等立意。

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示例:叶嘉莹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古典诗词评论著作的创作和高校讲学,更呼吁政府重视儿童的诗词启蒙教育,她履行了在文化传承的长流中尽到一份力量的诺言。

作为文化的传承人,我们从伟人的行为中受益,更需要以积极的行为回应他们的付出。

(3)“海军卫士”王伟时代新人需要负重前行之心临近清明节,“海军卫士”王伟的墓碑前,摆满了各地人们寄托哀思的鲜花。

王伟曾是海军航空兵某部一级飞行员,在“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牺牲。

在当时,因美国侦察机在中国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战斗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并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牺牲。

在国家主权受到威胁的危急情况下,王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救护战机作最后的冲刺,成功终结了战争。

他凭着英勇的事迹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敬重,17年过去了,每年王伟家乡的人民一如既往地呼喊着:“‘海空卫士’王伟,请你返航!”【用法解析】适用于维护国家主权,高尚的职业操守,不辱使命等话题。

示例: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护航。

“海军卫士”王伟为了维护领空主权,在拦截美国侦察机的过程中牺牲;天津消防员为了拯救爆炸事故里的群众,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献上了生命;除了他们,还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为了保卫人民的安全,不惜奉上生命。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他们将会永恒地活在人民心中。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简介】 〖题目〗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评价】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舞女(*汉时倡家女和后世所谓青楼女子是不一样的),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

叶嘉莹 我的诗词道路 叶嘉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