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 诗词鉴赏答案 超星古典诗词鉴赏答案

夜泊 诗词鉴赏答案 超星古典诗词鉴赏答案

诗歌鉴赏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

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

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

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

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

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

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

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

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

“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

“空忆”的“空”字,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

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

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

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

“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

在飒飒秋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

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

清代主神韵的王士禛甚至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这说法不免有些玄虚。

其实,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并非无迹可求。

象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

本篇“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h光评),行云流水,纯任天然。

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

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一道高考古诗鉴赏题 关于除夜作 高适

除夜作 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4分)(1)除夕之夜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1分),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1分)。

(2)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

(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作者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

或:运用“曲笔”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

)评分标准:能说出“亲人思念我”、“从对方着笔”或“虚实结合”等给2分,能说出这种写法的好处作用给2分

诗歌鉴赏及答案旅夜书怀杜甫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的使用妙处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1),危樯⑵独夜舟.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岸:指江岸边.(2)危樯(qiáng墙):高竖的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3)星垂:星光下照.(4)月涌:月亮倒映,随小流涌.大江:指长江.(5)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6)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诗词赏析夜泊宁陵韩驹前人评论此诗认为其章法"前有铺垫,...

主题词:宋词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原文】 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明月别枝③惊鹊⑥,清风半夜鸣蝉。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⑥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古诗词选本都注为:别枝,旁枝,与“主干”相对而言;一说另一枝。

我们认为:“别”字应作动词讲,是“上”的意思。

该句展示的是如下意境:词人夜行在黄沙岭的山间小道上,此时月亮已升到半空,但由于月光被山岭所挡,词人所处的位置及鹊儿所在的枝头还是比较昏暗的。

随着月亮的上升,月光越过山顶泻向词人,词人忽然觉得眼前亮了起来,抬头一看,一轮皎洁的明月已然挂上了枝头,树枝上的鹊儿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惊动不安起来。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引来了蝉儿们的鸣叫。

稻花飘香的稻田里田蛙们谈论着,似乎诉说着今年又会是一个丰年。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

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今译】江亭(译)·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熟睡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译读】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

夜泊牛渚怀古 赏析诗歌颔联的“空”字

“空”可作“白费,徒劳”来理解,“空忆”没有结果的回忆,来暗示出下文。

同时,“空”也道出了李白当时知己难逢的孤寂心境。

“空”还可理解为“对着天空”,上句“望秋月”,下句“对夜空”,也是比较合乎情景的。

个人认为对于诗句的理解不要拘泥于一些参考资料的见解,你自己也应该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品位诗歌的内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对你提高理解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从军行 古从军行 出塞 凉州词 诗文鉴赏

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诗卷作者:萧涤非 刘乃昌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0.01ISBN号:9787560734743开本:16开字数:0装桢: 浏览次数:48 78.0 100.0% 78.0 0.0 读者评级: 本书是“中国文学名篇鉴赏之文卷”,该书从历代浩如烟海的诗、词、文、赋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名篇佳构七百余篇,撷英集萃,汇成一帙,以便展读。

集中所选篇章无不脍炙人口,各篇鉴赏文字大率是专家们结撰的精品妙文,它以优美的鉴赏诗文阐发千古名篇的妙理真谛和美感内质。

相信,在本书的导读下,你一定能很快正式进入文学的殿堂。

本书从历代浩如烟海的诗、词、文、赋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七百余篇,约请海内外专家撰写赏析文稿,撷项集萃,汇成一帙,以便展读。

集中所选篇章无不脍炙人口,各篇鉴赏文字,均是专家们巧撰的精品妙文,是经过鉴赏行家郢斧开发的无限风光,多样神采的艺术天地。

【 前言:】约有约有三千年文字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

历代民间作者和文人学士发挥才情睿智,运用独具特色的汉语言文字,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文学名篇、传世佳作。

其中尤以诗词文赋丰富多彩,流播广泛,家传户习,影响深巨,可说是华夏民族最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是我们丰富和建设现代精神文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资源。

现代文艺家通常将文学作品析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部类。

我国戏剧、小说滥觞虽早,而成熟较迟,在浩渺无垠的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诗文占有特殊重要的席位。

中国可以自豪地称为“诗国文海”。

中国诗文体制之繁,为举世所少有。

前人代有论列,如晋陆机《文赋》析为十类,梁萧统《文选》列为三十九目,驯至明吴讷《文章辨体》则厘为五十五体,而徐师曾又增广其目为一百二十有七。

然约而言之,其大别不过诗、词、文、赋四体而已。

传统诗词的契合音乐、严于格律,固有异于外域诗歌,而辞赋与骈文更是我国特有的文章品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文、赋都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表达手段的艺术珍品。

汉字多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而音调又讲究四声阴阳。

基于这些特点,传统诗文逐渐形成了追求齐均和参差的建筑美,讲究音律和节奏的音乐美。

与之同时,丰富多彩的与音乐结合的诗型、骈散交织的文体,也便应运而生。

所谓“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文心雕龙·练字》),就是说好文章读起来能给人以听觉美,看起来能给人以视觉美。

齐均对称和参差错落的建筑美,不仅在诗歌辞赋和骈文的句型与体式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就是在散文申也往往奇偶错综熔进不少俪体和骈句,刘勰所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正是从汉字的特点上来确认其对偶形成的必然性的。

我国的声诗,如诗三百、乐府、词、曲本来就是协乐文学,其讲求音乐美自不待言。

而不合乐的徒诗,也充分利用了汉语固有的音调特点,构成平仄交错、抑扬有致的律度和节奏。

赋和铭是介平诗文之间的韵文,一般要求押韵,骈文虽不必押韵,但其俪句也讲求平仄交互,声调谐和。

即便是纯乎散文,古人也惯于利用配置虚词、组合句式的逆顺长短来构成语调的顿挫抑扬,从而体现特定的声情气韵。

由此可见,诉诸视觉的建筑美和诉诸听觉的音乐美,是由汉语言文字特点形成的诗词文赋所共有的一种形式美。

古代作家艺术思维的习惯和采撷语词的好尚,还形成了诗文重视写景和造景、喜用语典和事典的写作传统。

所谓“情景相触而咸诗”(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词之诀,曰情景交炼”(张德瀛《词徵》卷一),“登山则情满于山,现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等等,都是强调诗情文思的表达离不开物景和环境。

即使非专属写景之作,也少不了模山范水的笔墨,因为作者情思的触发离不开外宇宙的撩拨,而爱悦山川自然又是古代审美意识的重要趋向。

兼以“诗画本一律”的文艺观念和传统画艺与诗文创作的交互渗透,这就使诗词文赋作品往往具有特别浓郁的画意美,由于古代书面语言与口语分离,而文人学士大多对浩博的典籍、富厚的文化积累濡染甚深,是以他们博闻强记,娴熟掌故,掌握大量雅奥的文学语汇,每操笔为文,辄能捃摭经史,采摘诗骚文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众美辐辏,表里发挥”(《文心雕龙。

事类》)。

在前代辞库和典实的基础上,或点铁成金,或自铸伟辞,流风承传,日新月异,辞采缤纷,典故联翩,于是艺文之作又呈现出一种迥异于后世语体诗文的古雅博奥美。

传统诗文在形式方面的美感效应是多方面的,撮其精要,上文所举的建筑美、音乐美、画意美和别于现代作品的古典美尤为普遍鲜明,触目可见。

它是我国珍贵文学遗产所特有的形式美。

如此种种赏心悦目的形式美,再结合上文体诗型的缤纷繁富,风格神韵的多姿多彩,这就使我国古典诗文累积汇合而成为浩渺无垠、瑰奇璀璨的艺术渊薮。

不言而喻,它对于广大读者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艺术魅力的。

古代作家以超常特具的优美民族形式和风格,广泛深刻地多层次多角度地描述、吟唱,表现...

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

【内容提要】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

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诗歌意境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

【关键词】 解读意境 诗歌鉴赏 关键【正文】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删稿》中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他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是主观的思想和感情,境是客观的生活和景物。

艺术作品中,意和境水乳交融,就构成意境。

意境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审美中心,它的最大功能是抒情言志。

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

一般说来,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诗歌意境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

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在此谈谈我对诗歌意境三性的理解。

1、形象性。

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形象是基础。

一是因为形象是立体的、亲切可感的,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器管,使之参与审美活动。

二是因为情感是抽象的,形象才是具体的,没有形象,情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艺术的表达。

屈原眷恋楚都的哀苦本是一种抽象情感,但有了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的形象,抽象情感也就具体可感了。

孟郊科场得意的快乐也本是一种主观情绪,但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形象,主观情绪也就表露无遗了。

形象就是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春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山景;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水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雨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之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北之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高山远眺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寒江夜泊之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恋人惨别之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雄师征战之景。

凡此种种,都说明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形象。

诗歌意境中的形象是生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是鲜明的,而不是模糊的。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山乡夏夜的特点,从视觉(明月、星天)、触觉(清风)、听觉(蛙声)、嗅觉(稻花香)等各个角度去铺陈景物,连缀形象,从空中写到地上,从山前写到天外,从实景写到虚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鲜明生动的形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饶有情感的乡村世界。

2、抒情性。

构筑意境,形象是基础,抒情是目的。

这里说的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专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意境之所以能感染读者,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形象成了诗人情感的化身。

诗人把喜怒哀乐这些主观情绪施加给景物,景物也就涂上了相应的感情色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于景、寓情于境。

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写景就是为了言情。

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言悯农之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言清高之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言还家之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言归田之乐;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言相思之苦;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言惜别之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言亡国之忧;其闻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言迁谪之恨。

所有这些,都说明诗歌中的景是因情而设的,写景是言情的最好手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诗人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乘舟东返时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借彩云之绚丽、轻舟之神速和猿声之欢快表现出自己归家时急切而又兴奋的情感。

猿声一般用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如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急天高猿啸哀等,但此刻诗人心情愉快,连猿声也变得欢快亲切了。

同样 ,柳中庸的《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通过对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的客观描写,写出征人的满腔的怨恨。

有时诗歌无一字直接言情,而又无一字不在言情,这正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妙处。

意境中的情往往是通过整个境界表现出来的,所以判断一首诗歌的意境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还必须着眼全局。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起笔就是茅檐低小。

低小的茅屋,似乎是简陋的,寒伧的。

但从整个图景看,它外有清幽秀美的环境,内有温馨和睦的家庭,这茅屋虽然低小,却比许多高楼大厦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情致,正因为有了这茅屋,整个画面才更显得真实自然,朴素清新,从而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北宋晏几道在他的《临江仙》中构筑了一个追怀情人的意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如果只注意其中一句,就不能领会作者的真正情思。

只有把前后两句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作者是在用对比映衬手法表达相思之苦:独立于落花细雨之中,看双飞燕,想心中人,无情之燕倒能比翼双飞,有情之人却偏孤身独立,此时此刻,能不悲从中来,柔肠寸断吗?3、概括性。

诗歌的意境是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因此进入意境中的景应该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典型...

古诗赏析题自选五首古诗词,自命自答每道题

(一)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虹,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70字左右) 答: (三)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 (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柳”谐音“ ”字.此诗描写的对象是: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3、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六)黄 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十)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十一)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十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 ;郑谷诗则借景抒情 ,抒发了 .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也可称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

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

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

表现形式则较模糊,无特定定义(见第一段)。

我自己以前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是将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归到表现形式,将修辞从表现形式中分出来的。

个人认为做诗歌鉴赏时,先看诗的题目(可以知道内容)和作者(知道大概风格)。

然后读诗,借助注释翻译一下。

然后可以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形式了。

回答问题时参照一下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格式(一般是:通过**手法表现了**)回答问题时还应回答出这些手法的特点,使得诗歌怎么样了。

找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手法和感情)多练一些,一般应付高考就没问题了。

夜泊 诗词鉴赏答案 超星古典诗词鉴赏答案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