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诗词讲座视频

叶嘉莹诗词讲座视频

【南开大学叶嘉莹老师主讲的网络课程《中华诗词之美》中的问题1.本...

□王一澜 (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 (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

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

最初念的是四书。

诗词方面,最初读 《诗经》、楚辞。

如果说入门给我启发的,那就是背 《唐诗三百首》。

我家里的长辈,父亲、伯父都喜欢吟诵,他们常拿着调子唱。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 《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

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我从 10岁时开始作诗,当时伯父见我背了很多诗,就给我出了个题目:用诗韵十四行的韵咏月。

因为背的诗多,所以对诗的平仄韵律比较熟悉,我从来没有做过不合律的诗。

要想学中国古典文学,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在于读哪些书,还在于你要把书背熟了;不仅背熟,还要吟诵,你就进到古典文学的门里去了。

□王: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古典文学里的韵律之美?■叶:对了。

现在的入门书我并不了解,而且我也不认为只读这些书就可以入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介绍入门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背熟、吟诵,但是现在回想,为什么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一定要吟诵才能入门?我认为这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的。

汉字与其他所有民族的文字都不一样,是单音独体。

比如 “”,一个字一个音,在英语中是 “flowers”,就是好几个音。

“天”,一个字,没有韵律; “蓝天”,两个字,还是没有韵律, “蓝天白云”,中间就有了一个停顿。

因此,单音独体的字,要想有韵律,最简单最原始的就是二二的停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最早的 《诗经》是四言体,二二的节奏。

从周朝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吟诵的传统。

《周礼》记载太师教国子诗歌入门,用 六个方法:兴、道(通“导”)、讽、诵、言、语。

“兴”即兴发感动,让小孩子体会诗歌作者内心深处感发的感情。

“兴”可以随便联想。

李商隐有一句诗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有的人就会把 “几对”联想为数量词,以为是几对梧桐树的意思。

这是错误的联想。

这里的 “几对”其实是 “多少次面对”的意思。

老师引导你正确地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为 “道”。

“讽”,《周礼》的注解是 “不开读之”,即为背,背下来才真的能够体会诗的幽微深厚的意蕴和美。

背下来还不够,然后还要 “诵”。

《周礼》注解说是 “以声节之”。

诵要有节奏、声调。

所以说吟诵的时候就对诗歌有一种更细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兴、道、讽、诵”这四个方法是读诗最重要的。

兴,内心要富于感发,感发也不能胡思乱想,要有正当的途径,然后你要会背,会吟诵。

自周朝始我们形成了吟诵的传统。

那个时候,诗是要背的,而且要吟诵、歌唱的。

诗歌中的五言体、七言体也是结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色自然发展出来的。

汉武帝建立乐府,搜集各地方的歌谣或是名人的诗篇作品,然后配合音乐来歌唱。

管理乐府的官员李延年曾向汉武帝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惊闻有美女如此,原来是李延年的妹妹,此人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李延年唱的这首诗,基本上五个字一句。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一句是八个字,但“宁不知”三个字是衬字,基本上按照节奏韵律就是五个字一句。

《汉书》记载李延年 “为新变声”。

自此开始有了五言诗。

北方的诗歌音乐系统,从 《诗经》开始到乐府诗歌,由四字一句发展为五字一句。

南方也有个音乐的系统,是楚国的楚辞。

楚辞最有名的作品当然是《离骚》。

《离骚》很长:“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前面六字、后面六字中间一个兮字,这样一句话太长,不方便创作和歌唱,所以这个体裁没有被后来的诗人继承,而是被写赋的人继承了。

楚国除了屈原的这个长篇《离骚》以外,楚国真正流行的,是他们祭祀鬼神的诗歌——— 《九歌》。

《九歌》也有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被后人广泛传承,那就是前三字后三字,中间一个兮字:“入不言兮出不辞,陈回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伤别离。

”这是七字一句。

所以楚汉之交,楚霸王项羽《垓下歌》唱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唱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再发展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有诗:“秋风起兮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七个字一句。

这就是七言诗。

中国古典诗歌整体的演进是与我们语言文字单音独体的特色分不开的。

无论是 《诗经》的四言体、乐府的五言体、或者是楚歌的七言体、还是魏文帝《燕歌行》的把 “兮”字取消的七言体,基本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三,或者二二三。

同时这种基本的节奏一定是循环的,不仅是每一句内部有平仄的配合平衡,一串诗下来,同样有循环往复的节奏。

比如 《离骚》的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

央视百家讲坛讲座精选(要最经典的)

【视频点播及视频、Mp3下载】百家讲坛8年讲座精选(共几千部) 好多好全好好看胡岩的启示(曾仕强)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 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部)儒法之争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儒道之争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马未都说玉器收藏 太平公主(蒙曼)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赵晓岚) 《新解三十六计》(乔良) 汉代风云人物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 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 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我读经典(曾仕强、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钱文忠、阎崇年、纪连海等) 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三足鼎立》、第四部《重归一统》、第五部《评价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第二部:孙刘联盟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吴三桂(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鳌拜(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多尔衮(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纪晓岚(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刘墉(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王申)(纪连海) 大太监李连英/李莲英(纪连海) 解读中医(王新陆) 千古中医故事(王立群、孙立群、纪连海、钱文忠、郝万山) 玄奘西游记(钱文忠)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毛佩琦) 康熙大帝(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阎崇年) 武则天(蒙曼)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周岭解密曹芹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史湘云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薛宝钗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唐高宗真相》(孟宪实) 《贞观之治》(孟宪实) 《玄武门之变》(孟宪实) 隋丽娟说慈禧 《范蠡》系列(孙立群) 秦代政坛双星之李斯(孙立群) 秦代政坛双星之吕不韦(孙立群) 鲁迅系列(孔庆东) 另类英雄李云龙(徐放鸣) 马瑞芳说聊斋李清照(康震) 苏轼(康震) 唐诗的故事之诗圣杜甫(康震) 唐诗的故事之李白(康震) 汉代风云人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易中天)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智商与情商(曾国平) 汉代国策风云(方尔加) 方尔加讲孔子-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 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 地域文化的形成(葛剑雄)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爱的四重奏-周国平谈女人、爱情、婚姻、孩子 二战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麦克阿瑟、巴顿、隆美尔(马骏)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中国电影百年(尹鸿、张颐武等) 《清十二帝疑案》(下)(阎崇年)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红楼梦里的配角(周思源) 红楼六家谈(周思源、刘心武、蔡义江等) 新解《红楼梦》(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周思源等) 品读《水浒传》 传奇太后--吕后、文明太后、武则天、慈禧(周思源等) 王国维系列(叶嘉莹、姚淦铭) 《张爱玲》系列 (周汝昌、淳子、止庵) 《钱钟书》系列(孙郁、刘扬忠、孔庆东) 引雅入俗张恨水 (孔庆东、汤哲声等) 身边的礼仪(金正昆) 心灵鸡汤 老舍的文学地图(孔庆东等) 时代的加速器——数字(李开复、杨元庆等) 与健康拉手(洪昭光等) 文学的个性(严家炎、舒乙等) 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语言的方程(余秋、余光中等) 人的生与活(金正昆、龙应台、黄卫平、张维迎、冯仑、葛剑雄等) 华夏春秋志(周思源等) 生命的奥秘(周光召等) 文明的发动机——科学(杨振宁等) 风雅百代存(周汝昌、叶嘉莹等) 物理的挑战(杨振宁、李政道等)

91岁诗词大家叶嘉莹:为什么孩子要读唐诗宋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悉心甄别、挑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古诗词,今晚,小编选取其中几首精品诗词,与您共享。

其中,不仅有叶先生推荐的经典名篇,更有叶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美感特质的生动诠释,可以说这是一篇饱含诗情画意、声情并茂的艺术享受。

来,一起细细品味。

李白《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经《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苏轼《望湖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辛弃疾 《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缪氏子《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2012年3月17日,叶嘉莹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做了一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的阅读理解精神品格表现在哪里

出于对其知识、修养和社会贡献的尊敬。

叶嘉莹,1924生。

华裔加拿大学者。

号迦陵。

北京人。

幼承家学,喜唐诗宋词。

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

1948年举家迁居台湾。

先任中学教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等校。

1966年应聘赴美国讲学。

后入加拿大籍,长期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教授。

1977年以后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应聘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

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鳛词说》(与缪钺合作),以及《唐宋词十七讲》等。

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叶嘉莹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与西方学者的交流,更推动了她在这一领域的深入,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

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叶嘉莹先生为什么号迦陵

叶嘉莹,号迦陵。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虽然叶嘉莹如今著作等身,但是艰苦的时候她不仅没有书房,甚至连一张书桌都没有。

她说她并没有想要成为诗人或者学者,曾经也没有想过要担负起传承的责任,只是因为自己对古典诗词真的有感情,真的有兴趣。

于是她可以“忍困不眠,忍饥不食”,不是为 1943年,叶嘉莹与同学在顾随先生家中 了什么名利,也不是为了成就什么外在的东西。

而是,当陶渊明、杜甫可以在你的感受之中复活的时候,诗歌自然会唤起你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诗歌的生命与你的生命融为一体,那是至美至善的无尽的愉悦。

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有一种内在的提升作用,当诗词的生命渗入到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与她的精神融合,那么诗词就会成为支撑其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强毅的担荷的精神,一种直面苦难不求逃避的坚毅的精神。

在苦难横空而来的时候,她默默读诵着王国维先生的词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坠。

”自己的身世就如同这漂泊的柳絮,还没有开放就坠落了。

虽然身世飘蓬,但是无论飘到哪里,她总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她不仅要从诗中获得慰藉,更是要从诗中汲取力量。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

”不是说要看破红尘,但有时候我们确实要看破一些纷纷扰扰,获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价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着不能够倒下去。

中华文化传统中胸怀理想的文人,在精神上往往也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士人。

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

如果眼见着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日渐消亡,作为一个深知其价值和意义的人,难免会有一种难言之痛。

叶嘉莹心怀这痛苦,担万任于双肩,脚踏实地地做着传承与开拓的工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叶嘉莹大半生的学术生涯,与王国维是分不开的。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记载着她与这个远逝的灵魂攀谈的痕迹。

还在辅仁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天,同学抄了几首王国维先生的《蝶恋花》给叶嘉莹看。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这样凄美的句子立刻使她产生了共鸣,方知《人间词话》的作者,原来还有这样缠绵哀感的小令。

她一下子爱上了王国维的词,便到图书馆借阅他的全集。

不料一看之后,又失望又讶异:失望的是,王国维遗留的词作并不甚多,仅百余首,其余大抵是些她还不甚明了的枯燥的考证著作;而更可讶异的是,王国维竟然以51岁的盛年,自沉昆明湖而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坚决地抛弃了自己从前一切的兴趣和爱好?又是怎样的痛苦,让他毫不顾惜地结束了自己正当盛年的生命?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叶嘉莹的脑海。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叶嘉莹离开哈佛以前,曾经拟定了一个关于王国维的研究计划,之后屡遭变故,几经耽搁,才于1970年重返哈佛,将计划完成。

而多年前困扰她的疑问,也慢慢彰显了答案。

王国维在民国初年留下遗书,以“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理由,决然自沉。

叶嘉莹研究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王国维需要的是一个纯然客观的研究环境,然而在旧中国那样的乱世中,要想避免政治背景的沾染而保持自己一份超然的立场,就他曾经入值溥仪“南书房”的身份而言,几乎是既不可能为人理解也不可能被人接受的。

但由于王国维既有一种悲观性格而不能作积极进取的行动,又怀有过于崇高的理想而无法随波逐流,在政党倾轧、军阀混战的乱世,他唯恐陷入被迫辱的绝境,才决意一死,以殉他理想中的最后一点清白。

叶嘉莹自述其早年颇有“独善其身”的性情,除读书外,鲜有交际,对外界生活所知甚少,对政治更是绝口不谈。

在辅仁大学读书时,堂兄曾以四句戏言相赠:“黜陟不知, 1981年叶嘉莹与缪钺、金启华合影 理乱不闻,自赏孤芳,我行我素”。

这种“清者”的自持,与王国维不无相似之处。

因此在最初的著述之中,叶嘉莹充满了对王国维“清者”之持守的景仰之情。

然而正是因为对王国维的研究,叶嘉莹开始阅读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书籍,对有关中国近百年来革命和蜕变过程的记述,也都有了阅读的兴趣。

涉猎既宽,也就逐渐认识到从前惟知“独善其身”,以“清者”自命的想法和生活,从某种程度上看,乃是一种狭隘的弱者的道德观。

于是1974年春,叶嘉莹便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书中,又增加了一篇《余论》,对王国维的评价,也就从一味的倾慕赏爱,而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性的反思成分。

此后,无论日常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留心报刊上有关大陆的消息,对祖国发生的一切,不再是远之惟恐不及,而是参与之有所不足。

采访叶嘉莹的日子,正是“天高日晶、木叶尽脱”的时节,这是曾给过王国维先生以灵光的季节。

而叶嘉莹以83岁...

《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词和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突然火了 热闹过后你有勇气读这些诗词书目吗? 最近,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突然火了!在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这个节目能够走红,产生热点话题效应,也算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据说很多观众追看这个节目,还跟着节目答题。

女高中生武亦姝因为诗词对答如流,甚至被捧为满足所有幻想的才女。

不过,节目热闹一时,毕竟已经结束了。

如果对诗词不是出于三分钟的热情,而是真正有所兴趣的话,不妨静下心来读几本诗词著作。

艺绽君也是资深诗词爱好者,在此斗胆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从诗词入门,再渐入佳境,由浅入深,可能会让您对诗词产生别一番理解。

您可能会说,不会推荐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吧?哈哈,这类书就算啦!艺绽君怎么好意思推荐给大家呢! 正如有人所言,“诗词大会”终究是竞技,而竞技类节目很容易产生“技术”的幻觉。

比如看了《我是歌手》就去KTV飚高音,看了《汉字听写大会》,就赶紧去背字典。

有言在先,我坚决反对两类人。

一类人就是看了“诗词大会”,赶紧跑回家背诗词,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另一类人则是自己不读书,却逼迫小孩去背诗词。

(这类家长该打三十大板!) 背点诗词,好不好?当然好。

但不是死记硬背,不是为了炫耀,人不应是复读机。

读诗词更多是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

像节目中参赛的快递员老曹,诗词让他的枯燥的工作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同时也深深感染了周围人。

我想,即使他没有在比赛中胜出,也是真实动人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才是读诗词的意义所在。

下面开始荐书啦~~ 入门级别 说到诗词入门级别的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诗三百首》。

即便是读《唐诗三百首》,也有各种版本的问题。

艺绽君建议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

(虽然该书还有2005年的新版本,但艺绽君觉得1957年的这版封面真是好美▲) 而《宋词三百首》,名头不小,其实由于选词眼光不到位,还不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宋词选》。

《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也是比较通行、影响较大的书。

这两部本书入选的唐诗、宋词,数量比较多,赏析比较详细,发行量也很大,各大书店基本上都有售。

此外,马茂元编注的《唐诗选》,也是很有名的,汇集了堪称精华的五百首唐诗▼ 唐宋以外的诗词作品,可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选择,比如《诗经选》《三曹诗选》之类,都是名家编选、校注,品质值得信赖。

再上层楼读了《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可能会对唐诗宋词有了初步了解,不过对唐宋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历史背景比较难了解,更不用说他们的社交朋友圈和文化交流状况了。

比如,为何现代人也和李白、王维、杜甫一样有不少的烦心事,却为啥写不出和他们一样好的诗词来呢?这就可以看一下作家袁凌的书《在唐诗中穿行》(东方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很好读,文笔比较轻松。

在袁凌看来,唐代诗人与当下面对的困境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选择用现代的视角重构唐代诗人的世界: “他们有欢乐有悲哀,有风雅也有困顿,而这种东西被我们忽略。

这本书的大量内容是每个诗人面对真实生活的态度,它不像王小波的传奇笔法,也不是张大春追慕诗人轶事。

你可以从唐诗中感受现代意识,现代人也可以理解唐代诗人的感受。

” 如果您还觉得不够满足,可以读一下文学批评家张定浩的著作《既见君子》▼ 该书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魏晋、唐朝诗人,均娓娓道来。

文体很特别,混合了三种体裁:诗论、诗歌史及诗人传记、书写作者个人阅读经验的读诗记。

这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不是体裁、诗歌或绝妙好辞,而是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这些古代诗人的姓名。

《既见君子》构建古人生命与今人生活的关系,让那些古代的诗歌和诗人,能够震荡我们今日的生命,照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生命选择。

张定浩融汇古今,潇洒随性,文笔优美,读毕令人为之击节赞叹。

专业级别看了前面推荐的几本书,您还觉得不过瘾,恭喜您,您已经进入古典文学专业级别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必须看。

这本书是经典著作,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都不错。

读了这本书,对诗词境界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除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顾随诗词讲记》也不可错过。

《顾随诗词讲记》于2006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顾随的学生、著名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的。

▼ 顾随生前籍籍无名,但其学贯中西,讲起课来旁征博引,给听课者极深的审美感受与启迪。

叶嘉莹曾经多次聆听顾随讲授的课程,每次都受益匪浅。

她曾说: 我自己虽自幼即在家中诵读古典诗歌,然而从来未曾聆听过像先生这样生动而深入的讲解,因此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

现在各类诗词鉴赏的书籍层出不穷,良莠不齐,但顾随的《顾随诗词讲记》无疑站在了一个高处。

顾随多有独到见解,比如认为曹操若事业上失败了,那么他的诗一定会更成功。

更...

当代古典诗词大家都有谁?

当代古典诗词大家主要有:叶嘉莹、霍松林、厉声教、李汝伦、钟振振、林从龙。

以下为诗人介绍及其代表作:①叶嘉莹(1924-):著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

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代表作包括《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等。

②霍松林(1921-2017):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

曾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包括《李白诗歌鉴赏》等。

③厉声教(1935-2017):著名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文史学家、诗词家。

毕业于南京大学和外交学院。

退休后受邀担任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客座教授。

民国大师厉麟似之子,清代诗坛泰斗厉鹗的七世孙。

代表作包括《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等。

④李汝伦(1930-2010):作家、诗歌理论家。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词》主编。

2008年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包括《种瓜得豆集》等。

⑤钟振振(1950-):古典诗词学者。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擅长诗词、楹联、文言文创作,所撰《重修南京夫子庙记》、《静海寺警世钟铭序》及楹联多副。

代表作包括《东山词校注》等。

⑥林从龙(1928-):文学编辑、诗人。

大学文化。

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诗词月刊》顾问。

代表作包括《林从龙诗文集》。

柳亚子不是当代人物,1887年出生,属近现代人物,因此不属于当代古典诗词大家。

龙榆生1902年出生,1966年逝世,算作当代古典诗词大家有些勉强。

唐圭璋1901年出生,夏承焘1900年出生,同理。

...

关于唐诗宋词的古诗词鉴赏书推荐几本

作者:楚云飞来源:知乎我想楼主这个提问,也是对所有想读一读甚至有些深入了解唐宋诗词的人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中文系研究方向为词的人说详细一点吧,只是小硕多有不足~~首先很多人提到了上海古籍的鉴赏辞典系列。

这套书的优点很明显,多请名家专业撰写,深入浅出,内容全面。

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体例不一致,有的篇目名家的水准呵呵(可能是弟子代笔),还有就是携带不便,看着好大一本没有闲翻的欲望了。

另外如果买这套的词建议买唐宋词的上下册,而不仅仅是宋词的上下册,因为唐五代有很多精彩的词纯宋本没有收。

其次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普及本也被提及,我想这是本人所共知的书,来问或者其他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这个回答基本上没有太多用处~~当然我仍觉得这本书闲翻不错。

那么其他推荐的我想也是我主要要说的类型,带有较好分析而非过于专业艰深分析的书────1.唐诗小史,罗宗强著。

这是一本我一读再读的小书。

如果想了解唐诗的全貌,并且了解唐诗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唐诗的成就为何能成为诗歌巅峰的,这本书是非常好的选择。

书不厚,文字通俗可读性极强,推荐。

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这是一本我从中学读到研究生的小书,但知名度也是极高的。

对文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王国维的份量。

我觉得这本书是初学者能得到很多启发,研究者能得到很多滋养的词学著作。

薄薄一本,分条陈述,每条短的不过几十个字,哪怕带到旅途慢慢咀嚼一条,也别有风味。

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即由此出,何妨读下不多的全文呢?3.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

叶嘉莹先生有颇多著作,如果对杜甫,李商隐,陶渊明,王国维等有兴趣可以读她的专著。

这本书我认为是最适合第一次阅读的先生的书。

先生的书以女性独特的敏感细腻解析唐宋词的美感,特别讲究诗词中的兴发感动,可以说风格在诸家中独树一帜。

4.杜甫评传,莫砺锋。

将我与我同学的一句话合体,那就是现在讲杜甫的有两个人打动我们,一个是叶嘉莹,一个是莫砺锋。

莫先生作为南京大学著名教授,在杜甫研究方面很有心得~~这本书比较厚重,却是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杜甫的诗与人的。

5.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诗歌的选本如果推唐诗三百首,词我较推重这本。

或许因为一些政治原因,龙榆生相对不为大众知晓,但他的选本无论在篇目还是在音韵上,都蕴含很多东西。

另外不仅局限于阅读唐宋词的朋友可以读读他的近三百年来名家词选,明清词会让我们刮目相看的。

6.唐诗杂论,闻一多。

我一直觉得中学语文课本与政治历史课将闻一多平面化了。

其实他的古典文学研究别有成就。

闻一多论唐诗感情浓郁想象丰富,读起来特别热烈,特别富于色彩。

唐宋诗词值得推荐的书有太多太多,手机党码字这么多也是真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读古典诗词,感受诗词之美。

展开

叶嘉莹诗词讲座视频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1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