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诗词为背景音乐的舞蹈

以古典诗词为背景音乐的舞蹈

给推荐几首带有古典诗词韵味的经典歌曲

展开全部 邓丽君《在水一方》——《诗经》中的《蒹葭》 王力宏《盖世英雄》中的《田错》——选自《田错》 刘德华最近的MV《继续谈情》中也加入了粤剧元素,曲悲怆雅致,歌词更唱出“泪似帘外点滴到天明”这句经典的粤曲唱词。

《新鸳鸯蝴蝶梦》——部分选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徐小凤的《别亦难》 《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 毛宁的《大浪淘沙》。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

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

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 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

求歌词有诗词韵味的,具有中国风的古典歌曲

所谓“中国风”就是: 1.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

(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

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角。

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2. 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3.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4. 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1 、《东风破》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中主要包含的流行元素是r&b。

r&b,是rhythmandblues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节奏和布鲁斯(或者说是蓝调)。

“蓝调”的特点使这首歌有了一种难以磨平的忧郁的味道“破”——《东风破》这个破字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

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遍、序、歌头、曲破等等的,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

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

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

序之后为入破。

这是写历经岁月之后的沧桑,对儿时美好的回忆!歌词就怒要我说了,很优美的。

看过mv 的就知道,里面周董扮演的是徐志摩的故事。

2、《发如》,能把中国古典诗词运用得如此娴熟的,我看现在的歌坛上也只有方文山了。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

古典意象加上周杰伦的声音,很是感人啊! 3、《霍元甲》,周杰伦说这首歌结合了《龙拳》《双截棍》的精髓,我想他是指曲风,而不是歌词吧。

其他没什么说的,最喜欢他的那段假声! 4、《乱舞春秋》。

真的是乱舞哦,春秋时期的中国,那可是群雄争霸的年代,“我不是乌龟你也不是鳖”,哈哈... 5、《爷爷泡的茶》,中国的茶道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哦,陆羽的《茶经》也是众多经书里很独特的一本书吧。

茶的味道,家的味道。

6、《千里之外》,没说的了,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意境!费玉清丰满圆润的声音和周杰伦带点嘶哑的,绝了!方文山,天才!自己学中文的,汗颜哦!~ 跟周杰伦一个曲风的,也是他一手提拔的南拳妈妈,也有很多好听的歌哟。

《水晶蜻蜓》、《小时候》、《香草噗吧》、《人鱼的眼泪》。

不过所中国风的还是最爱 《牡丹江》,还是方文山的词。

牡丹江好像是黑龙江的吧,最尤其lara的后面一段,可爱的声音,完美演绎! 王力宏是个创作型的歌手,之前的虽然流行,但是一般般了。

后面的新专辑《盖世英雄》可就不同凡响了。

给大家推几首吧! 7、《心中的日月》,旅途中总是有很多故事发生,尤其是你到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呵呵,一定能找到跟王力宏类似的感觉。

8、《在梅边》,梅是指柳梦梅,汤显祖《还魂记》里的女主角,再加上王实甫剧中的杜丽娘,唉,真让人唏嘘不已哦!前面跟后面都是 rap,中间四句经典,忍不住把它转贴过来。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 9、《花田错》,其实“花田错”是元曲里的宫调名。

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京剧唱腔,想不到力宏还有这么一手。

10.《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的一首歌曲,个人觉得很成功。

先推这10首吧,我怕停电,mmd,落后的地方就这样。

到wps里编辑好再复制过来。

记着喜欢的话要顶哦@—@。

11、陶喆的《susan说》,《苏三起解》是中国京剧里的经典了。

这个r&b教父,看来也喜欢到老祖宗的口袋里掏点东西来呢。

12、陶喆《今天没回家》,歌词算不上太古典,曲子很是有中国特色的。

13、陶喆《孙子兵法》,自己听,自己感觉吧! 14、徐若瑄的《小女子》,这首歌是我无意在广播里听到的,第一遍就喜欢上它了,后来一直放,被一个朋友无意听到了,第一遍,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歌,谁唱的。

呵呵。

15、后弦的作品。

不要以为就是周杰伦才有那样的嗓音和曲风哦,初听后弦的还以为是周杰伦呢。

强推几首:《小白》、《西厢》、《九公主》、《昆明湖》、《桥段》、《情画》、《逃学儿童》、《东爱》、《踢馆》。

还有哦,喜欢的话,把他是专辑都下过来,一首一首听吧。

个人最喜欢《西厢》、《桥段》、《昆明湖》,《昆明湖》歌词很长,可以说是一首很美丽的诗歌呢! 16、陈升、彭佳慧合唱的《北京一夜》。

歌词是古典跟现代的结合,曲子是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融合。

很有种沧桑的感觉哦! 17 、林俊杰的《江南》。

老实说,我不太喜欢他的。

什么原因也说不上来,不过就这首《江南》,客观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来自马来西亚的居然还知道 “三生石”和“殉情”。

我不知道《曹操》算不算,也一并推荐吧。

18、赵艺鹏的《西关》。

嘿嘿。

没有听过吧,kugoo上还不一定有哦,到百度找吧。

还有一个版本是廖伟力唱的,本家,呵呵,顺便提一下。

听说这是专辑里第一首,后面还有《天涯歌女》,以10个城市为题材,唉,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找到其他的呢@只好先推这首了,描写她与西关旧貌那段时光,我们可以从歌词里了解这位末代美人。

19、周慧敏的《红颜知己》。

虽然是粤语的,但其中的几句京剧蛮有味道的。

不过我不知道这歌是不是老歌。

应该是吧。

周慧敏,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了! 20、曹格的《姑娘》。

改编自民族经典《茉莉花...

古诗词的背景音乐

王菲《明月几时有》 伊能静《 念奴娇》 民歌《木兰辞》 曹颖《虞美人》(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毛宁《涛声依旧》(张继《枫桥夜泊》)《大浪淘沙》 廖百威《白云深处》李进《巴山夜雨》 吴涤清《烟花三月》《朝云暮雨》 王力宏《花田错》 徐小凤《别亦难》 周杰伦《东风破》(原词 是苏东坡的) s.h.e 《长相思》(李清照的《声声慢》) 梅艳芳《静夜思》羽泉《辛弃疾》(涉及了很多首) 姜育恒《梅花三弄》 孙楠《敦煌日月》 与非门《满江红》(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 曹颖《蝶恋花》李煜的《虞美人》...

诗歌与音乐

现代词学家胡云翼首创“音乐的文学”概念,他说:中国文学的发达、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接的关连。

……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 产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

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

凡是与音乐结合关系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便是有价值的文学。

胡先生所讲的文学,自是广义上的文学,但是他的表述,运用在诗歌与音乐得关系上,也是十分之贴切。

朱谦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音乐文学史》里面,提到“所谓诗歌即是音乐”,一句话,概括了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要谈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先定义什么是“中国诗歌”以及“音乐”。

中国诗歌,这里主要强调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被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泛指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词,赋以及曲。

而,我们所说的音乐是指,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拓扑结构起来的声音,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诗大序》中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叹嗟饮之,嗟饮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诗歌的本质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思想感情的发泄,更是情绪的宣泄。

中国的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则分《大雅》与《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共105篇,其中《大雅》 31篇,《小雅》74篇。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由《诗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而由之名字亦可得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启蒙。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中国诗歌脱胎于音乐。

广义的诗歌到汉代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著名的便是乐府这一官方机构的成立。

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朝廷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既是乐府诗,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它也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绝句和律诗。

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

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汉字是单音,每一个音又包括声、韵、调三个部分。

这样,讲究声韵和格律,就成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唐诗十分讲究声韵与格律,因此,唐诗具有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当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读杜甫的《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的时候,那种顺畅,真如行云流水,声音处感情亦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音乐的美。

朱谦之先生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提到,“唐代的绝句,都是用来歌唱得”。

这个也可以从绝句的形式上看出来。

绝句是全押韵,所谓全押韵,是指绝句从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韵;要求完全彻底,只要其韵相同,不论平、仄,均可通押。

例如: 夜静观沧海,风怀独自开。

无情也无奈,归去约仍来。

(《赤湾观海》) 花香和酒香,踏沙还踏浪。

情人在何方?不觉天地广。

(《秋夜西丽湖花间对饮》) 绝句只有四句。

五、七言的绝句,有首句押韵与不押韵之别;五言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正格。

绝句全押韵,就是不论绝句的正格与否,一律起句用韵,而且第三句也用韵,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

上例《赤湾观海》,原为首句不入韵的正格五绝,但现在句句用韵,而首句韵脚用的“海”字与第三句韵脚用的“奈”字为仄声韵,二、四句押的 “开”、“来”为平声韵,四者同韵,而平仄通协,这样,便形成了全篇四句平仄(或仄、平)通押一韵的绝句,显得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大有一气呵成、音韵流转、乐感优美的效果。

“绝句完全押韵”,...

谁知道大量以诗词为歌词的音乐?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 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 演唱: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 演唱:邓丽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 演唱:邓丽君5.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 演唱:邓丽君6.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 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 演唱:安雯8.歌曲名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 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 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 演唱:蔡幸娟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 演唱:梅艳芳13.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 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 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 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 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 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 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 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 演唱:王洁实14.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 演唱:高胜美15.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 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唱:青燕子演唱组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维《相思》演唱:段丽阳

中国传统艺术 音乐和舞蹈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

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

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全代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久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

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进而衍生,发展。

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

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支施行,并进行音乐交流。

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

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

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

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

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 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声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

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这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

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恶劣各国,如朝鲜、日本等国)以重要的影响。

3. 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

其政治上的牲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

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

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

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赵于凝固定型化。

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因此仪式性特征十分明显,舞蹈艺术后来作为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

一、中国传统舞蹈多产生于先民巫术、宗教仪式的需要 从舞蹈的产生来看,是适应巫术和原始宗教仪式的需要产生的。

这可以从舞蹈之“舞”的原始意义中得到理解。

早期甲骨文中,“舞”与“巫”的形状十分相似。

在早期社会“舞”、“巫”所指是同一事项,即女巫师的巫术仪式以及巫师祈祷神灵时的姿态。

后来,用“舞”指称巫师的姿态,“巫”‘指称巫师这一类人员,其意义才渐渐分离。

可见,这种姿态就是“舞蹈”的原始形态。

尽管“舞”姿态从“巫”中分离,但早期舞蹈事实上还是直接服务于巫术活动的,这可以从“舞”与“雩”二字的关系中看出一些痕迹。

甲骨文中有“辛巳卜宾乎舞有雨”的记载。

这其实是一次祭祀求雨活动的记录,其中有舞蹈的仪式行为。

《说文解字》释“雩”曰:“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

从雨,于声。

雩,羽舞也。

”所以...

古典群舞《水墨书韵》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是不是童丽的《月满西楼》 词:李清照 曲:苏越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邓丽君的《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古典诗词为背景音乐的舞蹈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lljyj.com/ainfo/8277.html